×
加载中...
荔枝今晚登陆纳斯达克,赖奕龙走了一条孤独的音频之路
2020-01-17 22:50

来源:公众号 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文:青松

荔枝App上,有个认证名称为“马可主播”的ID,从2013年9月9日至2019年12月17日,他共发布了69条音频,累积了6.4万粉丝,共计获得797万次点赞。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马甲真正的主人,是荔枝创始人兼CEO赖奕龙。
荔枝创始人兼CEO赖奕龙,图源荔枝App
“在音频平台里面,我是唯一会去做节目的 CEO。赖奕龙曾如此说道。
他在节目中,更像是一名文艺青年——或向听众推荐一两首粤语歌曲,或用粤语朗诵唐诗宋词。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多半分为两类,一类选择频频在公众面前露面,甚至在社交平台成为意见领袖;另一类则深居简出,低调至极。
赖奕龙属于后者。他曾提到,荔枝是典型的广东企业,和媒体的交流不算多。带领荔枝走过的这几年,他很少在社交平台上为荔枝站台,为数不多的媒体采访,也几乎全部发生在荔枝的重大发展节点上。
而今天,荔枝迎来一个重要的关键时刻——今日晚间,荔枝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将成国内在线音频第一股。
今日下午,外媒报道称,荔枝宣布已将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定为11美元,为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格区间11美元至13美元的低端。按照11美元/股的首发定价,荔枝IPO估值约为5.2亿美元(绿鞋后),预计募资4510万美元。
不过,荔枝目前依然是亏损状态,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前9个月净亏为1.04亿元,2017年其净亏损1.54亿元人民币,2018年荔枝亏损额为934万元人民币。
上市后的荔枝,要同时面对来自资本市场的考验和国内竞争对手的夹击,新的挑战摆在了赖奕龙的面前,他该如何讲好荔枝的新故事?
 1
多次创业失败后,一头扎进音频赛道
创办荔枝是的第五次创业,在此之前,他的经历带了些
将时间拉回到1997年,20岁出头的赖奕龙个性张扬,喜欢摇滚。
初生牛犊不怕虎,赖奕龙选择了从深圳大学办公自动化专业辍学,“因为喜欢音乐,我来到了珠海,在当地一家电台做了一年多情感和音乐节目的编导,其实就是打杂。”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赖奕龙这么说道。
这种状况并没有延续很久,“后来我觉得电台对于我这种想法比较奇怪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因为我喜欢摇滚还有欧美的一些东西,那时候还是禁忌。正式告别电台之前,我做了一场摇滚演出,请来的都是地下乐队。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做一件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它做成了。
自1999年起,重新回归现实的赖奕龙开始了创业之旅。
1999年,互联网刚刚兴起,赖奕龙来到广州,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名为IT30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营业务为售卖电脑硬件,据赖奕龙回忆,这一项目类似后来的太平洋电脑网,也拿到了一些融资。但这次创业最终不了了之。
2002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赖奕龙看中了手机短信业务背后的潜力,创建“企信通”这一企业短信平台,除了提供企业项目、销售等方面的通知,还向一些企业输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次创业让赖奕龙第一次体会到了商业化的感觉,“后来中国移动把整个品牌都买了过去,现在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了。正是通过企信通,我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两个亿的销售,赚了六百万。
再到后来,赖奕龙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创办游戏社交平台摩网与农民工实名社交平台“183社区”,但最终并未激起太大声浪。
关于“183社区”,从中不难发现赖奕龙身上的理想主义情怀。
2010年底,深圳富士康发生连续跳楼事件,赖奕龙觉得原因在于农民工没有倾诉的平台,由此创办“183社区”,但1年之后微信普及,赖奕龙的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后来回顾几年的创业经历,赖奕龙曾这么提到,“之前的创业经历让我了解到,一个事情如果逆势而动的话,个人再折腾也是没用的。像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镜,智能手表没起来,在上面做再多也没用。而大趋势一来,资本、用户都会推着你走,这才是创业的基础。
连续多年创业浮沉之后,赖奕龙将眼光瞄准了移动音频赛道。当时,移动音频背后的市场正在被打开,蜻蜓FM与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蜂拥而至。
据三声报道,起步之时,荔枝只是基于微信的一个H5网页,荔枝团队用爬虫软件统计了4000多个中文博客,从中精选出500家再一一同主播沟通,最后将确定的300多家播客放到荔枝的微信公众号。
不断进行优化之后,荔枝的微信公众号在三个月内就收获了100万种子用户,日活超20万。2013年10月,荔枝FM的独立应用正式上线。
辗转多年之后,赖奕龙再次回归到他向往的声音领域,再后来,荔枝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存活下来,与喜马拉雅、蜻蜓FM一起,组成中国移动音频平台的三强格局。
 2
荔枝的至暗时刻
2013年上线之后,凭借着不断吸纳从电台离开的主播,荔枝基本奠定了其内容基调,即情感诉求。随后,随着更多年轻主播的涌入,哄睡类、心理咨询类和情感解答类成为荔枝主要的内容类别。荔枝也由此完成了原始主播和用户的积累。
2015年1月,荔枝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经纬创投和晨兴资本四家机构投资的2000万美元C轮融资。
荔枝历年融资历程,图源天眼查
但正是在这一年,荔枝经历过一段难熬的时期。

2014年,暴风影音拆除VIE架构A股上市创造了市值神话,2015年,互联网企业拆除VIE架构成为大潮,诸多美元基金投资的企业纷纷跟随潮流,计划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以获取红利。这些拆VIE的企业,有些是还未在国外上市的,有些是中概股回归。

VIE是可变利益实体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是一种国内互联网企业获得美元投资、并在海外上市时,采取的一种公司架构安排。

在接受i黑马专访时,赖奕龙曾这么说道,“我每天都能听到许多狂热的资本故事。比如,哪家公司拆VIE回归A股,快速上市,收获了一大波红利。比如,哪家一上市就是200倍的PE,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

担心被资本市场抛弃的赖奕龙,选择了跟风。
2015年底,他做出了荔枝FM拆VIE的决定。接下来,煎熬、痛苦、焦虑,成了赖奕龙这一年的写照。
赖奕龙的担心不无道理,回过头看2015年的在线音频市场,这一年,4G手机迎来爆发期,音频市场被撕开一道口子,资本争先进入,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移动电台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当时国内移动音频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6亿,移动音频已经成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应用之一。
图源易观智库
然而,当时的荔枝还在如何实现商业化上进行探索。彼时,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在内的一众音频平台,已经开始了对内容版权的争夺战,在这背后,实际上是一场资本的较量。
彼时,虽然荔枝刚刚拿到C轮融资,但它需要更多的弹药奔跑。
但这件事的困难令他始料未及,赖奕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当时公司走得很危险,VIE架构拆得异常辛苦。
他后来回忆称,荔枝拆VIE的整个过程就像在半夜的山中一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充满诸多陷阱和不确定性,以及难以言表的压力。“压力大时,我只能坐在阳台上发呆,什么也不做。
一年多后,赖奕龙想明白了,决定彻底放弃这件事。他反思,花了两年精力在这件痛苦的事情上,业务创新方面几乎停滞了,这是他创立荔枝以来最想抽自己耳光的决策。
他当时在朋友圈写道:“当时有贪念,老想吃资本的红利,想走捷径。贪心终会害自己;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者说不敢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怕被资本潮流抛弃,就跟着做了;未来要走自己的路,做擅长的事。
 3
固守UGC,音频直播撑起半边天
决定放弃拆VIE之后,赖奕龙面临的是如何用账上剩下的钱,继续往下走。
此时在业务上停滞许久的荔枝,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寻求新的融资不顺、商业模式却还不清晰。
在2016年,重新把注意力放回荔枝业务发展的赖奕龙,探索了多种商业模式,电商、粉丝经济等等,都宣告失败,荔枝也曾争夺过版权,但这是一场烧钱游戏,对于当时的荔枝来说,并不是一条能烧出明天的路。
当时,荔枝的竞争对手——喜马拉雅和蜻蜓FM,前者的模式主要是PGC+PUGC,后者则为PUGC,其中,PGC内容,主要是平台通过购买版权获得,两者对内容版权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
只有荔枝,还在固守着UGC这一战场。对于为什么要执着于做UGC,赖奕龙有着自己的考虑。
赖奕龙的初心是想构建一个“用声音记录世界”的平台。赖奕龙曾对媒体表示,“人的声音很强大,它揭示了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理解和同情心,使我们充满喜悦和灵感,并以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方式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
他希望在荔枝这一平台上,让那些具备声音天赋的人展现才华,也能让听众通过声音找到情感的慰藉。
这个定位,也影响了荔枝后续商业模式的选择。
围绕商业化,荔枝内部出现了分歧,是做知识付费,还是做音频直播,赖奕龙权衡了很久。
“如果站在商业角度考虑,肯定是做知识付费,因为当时正是知识付费元年,知识付费也一片叫好,备受资本看好和追捧,喜马拉雅、蜻蜓FM等纷纷进场。而且知识付费已经被验证可以赚钱,公司许多核心成员更倾向于做此方向。”赖奕龙曾这么说道。
但他最终还是拍板做音频直播,这与荔枝的用户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8年,赖奕龙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荔枝前期的很多用户都是女性,后来很多都是95后,他透露,90后和00后在荔枝用户群体中的占比高达90%以上,在他看来,对这些更加年轻的用户而言,声音更多的属性是陪伴,而并非知识学习。
音频直播在后来构成了荔枝的差异化优势,原来依靠播客维持的广告营收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直播打赏成为了荔枝的营收大头。
2018年,赖奕龙公开表示,平台的音频直播收入达到了亿元规模。
招股书显示,荔枝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8.153亿元,同比增长46%;在这其中,以直播打赏、内容付费为主的音频娱乐收入达到8.076亿元,同比增长47.5%;而播客、广告及其他收入则同比减少30%至773.8万元。
营收比重上,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的音频娱乐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99%,此外,自2018年Q1至今,其音频娱乐的收入占比均维持在90%以上。
不过,高收入向头部音频主播集中,也让荔枝的主播生态遇到了一些挑战。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荔枝平台累计有2520万主播,其中前100位主播赚取的打赏收入占到了该项营收的近20%。
与此同时,荔枝的毛利率也受到了影响。主播输出内容专区打赏收入,意味着平台重要支出项目是内容分成成本。招股书显示,2019年前3个月,荔枝的内容分发成本达到5.693亿元,占比超过93%,而其毛利率仅为25.27%。甚至拉长时间线来看,自2017年至今,荔枝的毛利率始终低于30%。
音频直播的难题还在于,完成粉丝关系的早期建立之后,如何对内容做好监管,避免ASMR等板块出现软色情类内容,要知道,荔枝此前已经有过多次App下架整改的前车之鉴。
目前,荔枝在音频直播领域建立起了一定的壁垒,但赖奕龙需要考虑的是,在音频直播营收与亏损同步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围绕这一闭环生态开发出更多的商业场景,帮助荔枝实现盈利。
延伸进入IoT领域,或许会成为赖奕龙的下一步选择。
去年10月,荔枝和百度旗下人工智能硬件品牌小度对外宣布达成合作。小度上线荔枝的音频内容,还将尝试在播放的某个音频内容里进行互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进行实时互动的体验。
荔枝与“小度”合作推出的智能音箱,图源荔枝App微博
荔枝在招股书中也表示,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AI技术研发、国内外社区拓展和IoT生态布局。
AI技术研发偏向UGC声音主播、社区拓展重在用户关系维系,IoT生态布局则是其商业化的进一步探索。
荔枝目前依然面临着挑战,它避开了自己的弱项知识付费,但喜马拉雅和蜻蜓FM却正在进军音频直播。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当前荔枝用户和主播的增长都已经开始乏力,荔枝的月活用户和月活主播的增长已经出现下滑趋势。2019年以来,荔枝平台月均活跃主播的增长率较之前有所降低,一季度更是下滑至2.0%。直播业务能否长期、稳定地撑起营收,还是未知数。
2017Q3-2019Q3荔枝的月均活跃主播数量(万人),图源广发证券
音频行业的三国杀依然在继续,即将成为国内音频平台第一股的荔枝,需要的是加快步伐,以更多的玩法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