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亚马逊在美国搞起了生鲜即时配送。
8月13日,亚马逊在宣布开通生鲜杂货“当日达”服务,目前已覆盖美国境内1000个城镇,预计年内扩展到全美2300个地区。
事实上,早在2015年,亚马逊就在全美500个城市为Prime会员推出免费“当日达”服务。符合条件的商品数量被限制在100万件,包括GoPro相机、宠物用品、厨房用具等。而眼下的新版“当日达”,则是亚马逊首次大规模将生鲜易腐食品纳入这套体系。
不过,国内消费者熟悉的“小象超市/盒马”模式,在美国却并没有成为线上采购的主力。一方面,美国人口居住分散、人工和冷链成本昂贵,“当日达”依赖高密度订单与就近的仓储网络,复刻国内企业的“三公里半径”的布局并不容易。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就大量布局自提点,采取了自提+配送的双模式开展线上业务。
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结束,一些美国消费者又回归了Costco这样线下仓储商超采购。Brick Meets Click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市场“配送到家”销售额从2021年开始出现下滑,单月数据同比从25亿美元下降至21亿美元,而到了2024年3月,这一数字已经只有14亿美元。
不过,这一局面在2025年迎来转机,今年6月,美国在线食品杂货销售额增长至98亿美元。根据Brick Meets Click的数据,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月的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配送到家增长至17亿美元。
“用户可以同时订购牛奶和电子产品;橙子、苹果和土豆以及一本悬疑小说。”亚马逊全球门店CEO Doug Herrington表示,亚马逊选择把生鲜嵌入既有“当日达”体系,让生鲜与常规商品同一购物车、同一趟送达。而在收费模式上,Prime会员订单满 25 美金免运费,未达门槛需要支付 2.99美金,非会员需要支付12.99美金。这表明,生鲜配送服务更像是亚马逊Prime会员体系的一部分,借助更大的站点网络与 Prime 客群把单量做厚。
随着北美生鲜即时配送的布局不断扩大,美国本土版“小象/盒马”似乎已逐渐被消费者接纳,在一些亚马逊配送的区域,新鲜草莓已经取代 AirPods 成为最畅销产品的前五名。(转载自字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