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仿佛凭空崛起,成为全球巨头。说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对此印象深刻,一点也不为过。
「这是我见过的最让我谦卑的事情。」法利在周五的阿斯彭思想峰会上谈到他的中国之行时说道。
在接受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采访时,法利表示,过去一年他已经去过中国六七次,以了解比赛情况。
他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这些车辆的先进技术。「他们的车载技术远超同级别车型。」这位福特首席执行官说道。
多年来,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大谈开发车轮上的智能手机,或者用一个行业流行语来说,软件定义汽车。像特斯拉这样的少数公司已经成功打造出操作和感觉都像消费设备的汽车——拥有众多科技功能、流畅的数字界面和持续有效的软件更新。大多数公司仍在努力追赶。
正如法利所说,中国企业已将车载数字体验提升了数个档次,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访问中国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美国,大多数汽车上的科技仅限于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或许还有一些智能巡航控制系统。而中国则远远超越了这些。
「华为和小米已经走进了每辆车。」法利在谈到中国两大科技巨头时说道。「你上车后,无需连接手机。你的整个数字生活都会自动在车内呈现。你有一个可以与之对话的人工智能伴侣……所有自动支付功能都已实现。你可以购买电影票。它有面部识别功能,所以它知道谁坐在哪个座位上,以及你喜欢哪些媒体。」
福特和其他中国以外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人工智能助手。得益于巨额政府补贴、垂直整合以及其他因素,中国企业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并降低了成本。对于那些试图在全球市场上与中国产品竞争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更令人担忧的或许是:这些汽车可能很便宜,但驾驶体验却并非如此。
「除此之外,他们的成本和车辆质量远超我在西方看到的。」法利继续说道。「我们正与中国进行全球竞争,而且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如果我们输了这一项,福特就没有未来了。」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旗下的海鸥掀背车在中国的售价不到1万美元。而最近在欧洲首次亮相的这款车,售价约为2.6万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仍在努力扩大电动汽车产量、降低高昂的电池成本并实现盈利。
诚然,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进行的价格战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规模较小的企业倒闭,这个过度饱和的市场必然会出现一些整合。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中国汽车企业正在打造顶级汽车,在本土市场挤占外国汽车公司,并在全球扩张。
目前,高额关税阻碍了中国汽车在美国的销售,但汽车业高管预计,中国汽车迟早会登陆美国市场。
那么福特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呢?首先,它正在向中国学习。法利表示,他带着整个领导团队前往中国,尽可能多地试驾最新款车型。
「然后我们挑出四五辆心仪的车,把它们装上飞机,飞往底特律。然后我们把它们开到极致,再拆开,再组装起来。」他说。
此前,他说他喜欢开小米SU7,这基本上就是中国版的苹果汽车,但苹果汽车从未存在过。
福特还在研发一款售价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法利称之为电动汽车中的T型车。
该公司通过与中国宁德时代(CATL)达成的许可协议,在密歇根州建立了更廉价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生产基地。这项合作一直深陷政治争议,但福特认为,在美国生产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是必要的。
「人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拥有美国需要的知识产权。」他说。「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只需要更加谦虚,他们做得很好,我们需要学习。」(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