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发布。四大色系,九种颜色。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
然后,是现象级的成功。3分钟,大定突破200000台。1小时,突破289000台。你都怀疑,小米是不是多数了一个零。虎嗅APP更是直呼,小米把中国汽车干懵了。
有人把这场成功,归功于小米YU7的定价。也有人归功于性能。还有人,归功于宣发方式、营销策略。等等等等。都很有道理。这场现象级的成功背后,有多种原因在共同作用。
我就不瞎归因了。但是,可以开个脑洞。万一不小心说准了,那肯定是不小心的。
小米YU7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想通了“家里谁说了算”。
什么意思?
这个周末,你和家人,又商量起了买车的事儿。作为家里的“首席技术官”,你看着参数表,又一次产生了冲动。V6S Plus超级电机。690匹马力。零百加速3.23秒。太猛了。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坐在对面的她,作为家里的“首席财务官”兼“首席幸福官”,依然皱着眉头。后排能轻松放下儿童安全座椅吗?天窗防不防晒?我那个最大的行李箱,后备箱能装下吗?这车开起来会不会头晕?
家庭购车决策,是“双声道”的。一个声道,关心“这车有多爽”。另一个声道,关心“这家有多暖”。过去,很多车企,只听到了第一个声道。但这次,小米把第二个声道的音量,调到了最大。
嗯。小米大概是想明白了,在一辆价格近30万的家庭用车上,最终拥有“一票否决权”和“一票赞成权”的,往往是第二个声道。她们,才是这个家的“家庭CFO”。于是,小米为这场家庭内部的“决策会议”,精心准备了两套剧本。一套,给“技术顾问”。另一套。给“家庭CFO”。
第一套剧本,叫“性能叙事”。
这是写给“技术顾问”的定心丸。发布会上,雷军花了一些篇幅告诉你,这车,技术上绝对过硬。他会告诉你,我们用量产车,在纽北跑出了7分04秒,刷新了纪录,超过了保时捷,超过了特斯拉。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在汽车界的“奥林匹克”上拿了金牌。专业。他还会告诉你,我们的原型车,在纽北跑出了6分22秒,总榜全球第三。这又是什么概念?这是在告诉全世界的“技术宅”们,别小看我,我认真起来,我自己都怕。
这套“性能叙事”的剧本,会打消家庭中男性成员对“样子货”的顾虑,为25万以上的定价提供坚实的理由。它让“技术顾问”心服口服地点头说,嗯,这车性能没问题,可以列入备选清单。
但是,很多时候,真正促成购买的,是第二套剧本。这套剧本,叫“体验叙事”。
于是,雷军又在发布会上,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那些“不那么硬核”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恰恰是“家庭CFO”最在意。
比如,怕孩子和家人晕车。这是多少家庭出行的噩梦。怎么办?雷军说,我们联合华山医院和同仁医院,做了大量研究,专门研发了“晕车舒缓模式”,能有效降低51%的晕车发生率。你看,为了严肃的健康承诺,连医院都搬出来了。
比如,怕太阳晒,怕皮肤受损。尤其是夏天,坐在车里像在烤箱。怎么办?雷军说,我们的防晒做到了SPF100+、PA四个加的水平。这比很多防晒霜都厉害。Max版还有智能调光天幕,隔热效果比物理遮阳帘好6.6度。体贴。
比如,怕储物空间不够,东西乱糟糟。带娃出门像搬家。怎么办?雷军说,后备箱能装8个行李箱,后排放倒是一米八的大床。他甚至说,他自己最称赞的设计,是后排座椅下的那个抽屉,可以优雅地放纸巾、放孩子的玩具。这是生活。
比如,怕不安全,尤其是家人的安全。这是底线,也是天条。怎么办?雷军说,我们明确提出“全工况、全席位女性乘员保护开发”。注意这个用词。女性乘员。颗粒度细到了性别。还用了行业最高强度的2200兆帕钢材,电池底板还有防弹涂层。把安全感,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
比如,怕停车麻烦,找车困难。在巨大的地下车库里找不到车,是很多女性司机的难题。怎么办?雷军说,手机上的小爱同学,一句话就能帮你找车,还能通过摄像头告诉你车位号和周边的样子,比如“前方有极速洗车广告牌”。这是科技的温柔。
晕车舒缓、超级防晒、座椅抽屉、女性保护、一键找车……这些功能,在传统的汽车评测里,可能分不到什么时间和镜头。但小米,却把它们当成了钥匙,去解开“家庭CFO”们心里最在意的锁。
小米YU7,不是功能的堆砌。小米YU7,是对需求清单的回应。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小米?
我猜,这大概是因为,小米的起点,不是设计图纸,而是它已有的,数以亿计的,全球月活跃用户的“信任池”。这就意味着,在YU7发布之前,雷军就已经拥有了数亿的潜在沟通对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已经用小米手机、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很多年了。他们对“小米”这两个字,已经有了一份基础的信任。
就像你一直在一家你非常信任的银行存钱。有一天,这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对你说,我们推出了一款收益很不错的理财产品,专门为你这样的老客户设计。你购买它的决策成本,会远低于去一家完全陌生的银行。
YU7,就是小米递给它数亿老用户的那款,精心设计的,“高价值理财产品”。它用“性能叙事”让你觉得“收益不错”,用“体验叙事”让你感到“为我定制”。
于是,交易达成。
顺便,它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一个家庭里,最硬核的技术,也需要最柔软的表达。同时,也给所有做产品的公司提了一个醒。你的用户,可能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消费者”。另一个,叫“xx的爸爸/妈妈/丈夫/妻子”。
当你只看到第一个名字时,你卖的是产品。当你能看到第二个名字时,你才开始交付生活。
发布会的最后,雷军说,YU7是写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书。我想,这封情书,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们,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里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们,都收到了。
然后,他们用订单,写下了回信。
挺好。
好了。脑洞,只能先开到这里了。因为,我家那位说了算的CFO,好像已经出发了…
(转载自刘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