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专访杜均:区块链行业“永远价值为王”
2018-06-26 15:29

经过了许久的沉默期,杜均重出江湖。此时的他,正在逐步褪去“金色财经创始人”的身份,开始一心一意做“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

今天,杜均参加了人民网创投和31区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并做演讲。在会后,杜均接受了31区的独家专访。

对于从创业者到投资人的角色转换、目前区块链行业媒体的发展状况、如何判断项目、以及区块链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等问题,杜均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杜军.jpg


记者:你最近在忙什么?

杜均:最近有几个角色上的转换,之前有金色财经创始人、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等身份,现在聚焦在节点资本上,近期会宣布辞去金色财经一系列职务,包括股权上的变更。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不再接受任何采访,也不愿意为任何项目站台,出现在他们的白皮书里面,因为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2月份,整个区块链领域更多关注在比如代币发行这样的一些词汇上面,进来的创业者、项目方案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经过3、4月份的冷静期,外部政策、市场环境和区块链创业项目又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4月份以后出现的项目,有很多从名企名校走出来的人,项目质量相对比较靠谱,整个环境和趋势也开始变好。

作为一个早期的区块链参与者,我觉得有必要、有义务站起来为行业呐喊,或者能够为它提供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能够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些痛点,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传统商业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记者:杜总有一个被人熟知的身份是金色财经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媒体行业专家。现在区块链媒体非常多,因为你刚刚说现在专注于对行业的推动,你能跟我们大概讲讲媒体方面你觉得行业现在做的怎么样?

杜均:我一直说,如果今天的区块链媒体在去年就有这么多的话,其实是不会有金色财经这样的媒体出来的。

当时我们投了一些区块链项目,在这里面看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复盘的时候发现没有这样一家专门做媒体的公司为行业发声,告诉B端或者C端受众区块链行业发生了什么情况,才以投资者的角色创办了金色财经。

今天的区块链媒体我们怎么看?

其实也是一样的,我觉得今天的区块链媒体跟区块链项目是一个逻辑,鱼龙混杂。可以看到很多媒体冒出来,公众帐号之前最高记录有一万八千多家,后来有一万多家停更,到现在有更新的也有上千家,能够做独立APP,有几个人或者几十人团队的区块链媒体公司也得有50家左右。这些媒体融资金额大小不一,盈利方式各自不一,很多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这并不是坏事,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每一波浪潮起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独立媒体或者专业媒体,比如早期的科技媒体。

在行业早期,媒体是有价值的,中后期很多媒体的价值就会变弱,甚至几乎没有,比如汽车媒体,到今天转型成功的只有汽车之家,转型做汽车电商了,从信息服务变成最后商业价值的传递。同样的逻辑,区块链媒体未来也不会存在这么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无论谁来做、怎么样的涌入,我觉得都没问题,为什么呢?它受到诟病无非有几个方面:媒体是一场泡沫,区块链是一场泡沫。但所谓的泡沫背后带来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一,带来更多的资金入场。

第二,更多优秀的人才入场。

如果这里面只有一家媒体并且没有蓬勃发展,行业是不够热闹的。媒体的进入或者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是对行业的促进作用。

当然,要强调的是,媒体要有自己的标准,要有自己的底线,不助纣为虐,不为虚假站台,不为空心币站台。要真正去思考这是什么样的项目,区块链在其中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要客观,为行业提供正能量,定位为区块链产业链的一环,而不是短期的只为赚一些钱,为空心项目做背书。

 

记者:目前市场上有好多空气币没有落地的可能,作为投资人,在判断项目好坏方面,有什么样的标准?

杜均:现在我们很难说有什么标准。更多的角度是我们选择自己看好的赛道,并为这个赛道制定标准,这是目前节点正在做的事情。

谈到赛道,第一区块链底层设施不够完善,导致里面的项目开发不出来、跑不动。如同98、99年做优酷完全是做不了的,网速慢无法做在线视频。所以那时诞生了电驴等加速器,今天很少有人做加速器了。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时候很难在里面跑通商业的东西。

所以节点布局两个大的方向,第一大方向是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底层基础设施很多人谈,但是他们只看到了公链,没有看到协议层。协议层是更底层的东西,今天为什么IPFS这些底层协议价格那么高是有道理的。公链可以变换,但是底层协议很难变,其商业价值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方向更多锁定在协议层方面。

最近投资的黑水协议是区块链底层安全层面的协议。区块链里面这么多黑客,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在上面无论做以太坊也好什么也好,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类的协议,包括数据底层的协议就很重要。我们重点看这类项目,核心是制定标准的能力和技术能力。

今天公链很少去投了。从去年公链爆发到现在公链开发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去年5月份到9月份是公链集中主网上线时间,包括EOS这些。今天再投公链,没有新的共识机制和新技术、新算法的不投。我们认为公链这部分会告一个小的段落,但是不排除新技术新算法的出现,我们会持续关注。

另一个方向是数据技术生态方面的建设,我们会去投芯片,我们在投一家芯片公司,今年9月份可能就会量产了。还有底下的钱包、资管、交易所、媒体等,我们都会去看,但这一块更多是生态方面的布局。

节点资本有两大理念,全球布局和生态布局。全球布局是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创业项目和技术人才,同时保证不同的投资主体在合规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而生态布局就是核心项目以及为生态服务的公司的布局,例如我们投资了新加坡第一家区块链孵化器。

节点资本还有更多为生态服务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比较简单,它按照原来的传统商业逻辑能够跑得通,有投资回报,能够产生商业价值就会投。

 

记者:杜总是不是认为咱们区块链的未来,包括刚才说的那些赛道,未来跟实体经济是有结合点的?

杜均:对。

 

记者:杜总以前是火币联合创始人,而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是区块链目前的重要生态组成。最近最火爆的就是“交易所战争”,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杜均:以前区块链在谈的是整个生态里面谁最赚钱,交易所确实一直是站在食物链相对比较顶端的,但是交易所的竞争依然没有达到充分竞争,交易所的准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前几天有个数据说交易所有12000多家,实际上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我们统计的大概是750家左右,全球上线、有注册用户、有一定交易量的大概就是750家。

为什么说准入门槛比较高?首先有技术问题,安全性和撮合能力是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然后才是考虑运营。

如果要投交易所逻辑也是一样的,一个好的交易所首先要保证安全,不能今天被盗500个币,后天数字货币又被盗,数字货币不像原来的法币,盗了追踪回来,数字货币追踪不了或者很难追踪。第二是撮合能力的技术门槛。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交易所都说“很抱歉我们卡单了、我们要升级了”,每天都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有政策性的门槛,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

技术门槛、安全门槛等导致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于是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叫链上科技,专门提供交易所技术,这家公司就会提供这样的安全和技术的保障。后来我们发现,很多人有了技术能力、有了安全技术就可以做交易所,因为这些人的运营能力可以充分得到发挥。

今天看所谓万所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有点像当时的千团大战,现在的局面,我认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然里面最土豪的公司提供了团购的程序。

交易所终究离不开这几点,第一你的服务能力,第二你的安全技术能力。还是回到传统来说,今天大家看看戏就行了,不在乎发生了什么,更多是谁到底真正能够为用户着想。以前的交易所包括传统的交易所都有存在的价值,或者说都有一些互补的东西。今天交易所分红的模式把分红拿出来我觉得至少没错。我们媒体要保持一个相对公平公正中立的态度解读,谁为用户好谁就是好的交易所,这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外面的东西都是表象。

 

记者:从去年代币发行到IFO到超级节点,很多人认为这是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里面的所谓韭菜越来越少了,你觉得这个行业现在是处于一个泡沫的什么阶段呢?

杜均:关于泡沫,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我不认为是泡沫。为什么?首先我坚信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够产生一些商业价值,今天所谓的泡沫只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比如2000年、2001年的互联网,我都不认为那是泡沫,它只是一个过程,它就应该有那个过程,让很多人冲进来。

2000年包括99年其实是互联网发展的分界线,那之后有更多人关注了,有更多人冲进来了才有了后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2000年的时候有一篇文章,美国的专家说互联网是泡沫,因为它唯一的作用只能发邮件。当时在网上看新闻都没有看报纸快,因为当时不是人人都可以采编,必须把原来报纸上的新闻再转载一遍,确实看新闻都不方便只能发邮件。但现在呢?

所以今天我不认为区块链是个泡沫。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人想要在里面做尝试,想要创造更多的东西。我刚刚在演讲时提到的,有更多的名企名校的人在里面做事情,有更多来自传统VC基金的资金支持。如果一定要说这里面存在泡沫的话,其实也可能是刚刚开始。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精英人才都想进入这个行业,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的久经沙场的老将对他们有什么建议,节点资本在人才方面有什么标准?

杜均:信息差赚不过时间差,永远以价值为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只是想在里面赚笔钱,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很难做得比较长久,更多的是你真的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不用区块链能不能解决?80%的项目第一个问题就挂了,不用区块链好像也能解决,解决的还很好,为什么一定要用区块链呢。不能为了一个概念去包装一个东西。

第二,对于投资人来讲,你到底只是想赚笔钱,还是到了很多年之后都很自豪骄傲地说,我当年投了什么样的项目,它解决了社会上、经济上的什么问题,不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是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机构的。

对于节点资本,我们节点的同事基本上80%来自于海外,其中有30%左右来自于美国头部大学,他们有比较好的学校和企业背景。

我们的人才标准,第一是全球化,第二是精英化,第三从业经验不要那么丰富。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一个新的世界,所以思维要跳跃,用传统的商业逻辑很难解释为什么以太坊会有价值。所以这里面我们要求要比较脑洞大开的、相对年轻的员工,我们节点资本的平均年龄可能在二十六七岁,我在里面都算年龄大一点的了。

人才培养方面,我刚才也讲到,我们到处去举办黑客马拉松,今年可能超过十场,在美国超过五场,今天就在美国洛杉矶做了一场黑客马拉松,也包括前几天跟清华xlab合作,接下来可能跟西安科技大等高校成立合作实验室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才的储备、人才的培养做下一步打算。

 

记者:你的黑客马拉松参赛队伍人员是什么样的?

杜均:我们现在有多家合作机构,他们本身就有很多技术极客的社区,我们跟包括国内外的技术社区都有合作,也设计了相对比较丰厚的奖金,这些人愿意参加我们的比赛。目前来看我们每一场活动人数都是爆满状态,他们都是非常有想法、技术能力很强的极客或创业者。

 

记者:中间优秀的队伍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杜均:第一是有奖励,第二是会去投资,排名前三的一般都会重点关注。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