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说,撑起长视频会员的关键还是那几个大剧。
王晓晖说,一年四个季度,四部《延禧攻略》就够了。
爆款,是支撑长视频主要业绩无法替代的支柱。
如果每个平台每个月出一部爆款(爱腾优芒四个平台每年要出30部爆款)的产能跟不上来,起码一个季度要出一部爆款(一年四家长视频平台要出至少16部爆款剧,芒果或许是爆款综艺)。
平台如果一个月出不来一部爆款 起码一个季度要出一部
各长视频会员购买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具体的构成比例,是各长视频平台的商业机密。
笔者猜测,月卡所占的比例,依然是会员类型中占比较大的部分。
也就是说,让当下的中国网民来买长视频的年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既和中国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有关(可对比北美居民人均GDP和其对流媒体的消费情况),也和国内长视频整体的内容质量有关。
《狂飙》热播时期,爱奇艺的水位处在一个历史高峰的水位,《狂飙》巨大的商业影响力,也直观地反映在爱奇艺2023年Q1的财报上。但《狂飙》的长尾释放完后,爱奇艺整体的水位又下来了。受《繁花》《庆余年2》几部大剧的拉动,2024年腾讯视频上半年的水位明显在高位。未来,长视频水位的波动,基本就是随着大剧的水位来回起伏波动。
哪个平台这个月有大剧,用户就购买一个这个平台的月卡。
在重要档期的同一月份(比如春节、比如暑期),可能几个平台同时有几部大剧释放,那也可能同一用户同时买了好几个平台的月卡。
龚宇曾提到一个数据:在北美,高峰的时候,一个北美用户同时间买的会员账号超过5个,而中国是1.2个。
从用户娱乐消费时间的分配来看,同一用户在同一时间段,看了这个平台的这个大剧,很可能就不会再去看那个平台的那个大剧了。
所以,同一重大档期的大剧排播,各平台只能用差异化的内容去抓住差异化的人群。
当下用户的娱乐选择形式也是多样的:线下可消费的有电影、演出、旅游等多种选择;线上娱乐,短视频平台现在对长视频平台的用户时间争夺又极其严重。
如果长视频爆款的产能跟不上,比如某一淡季月份,四个平台都没有爆款出来,那可能同一用户四个平台的月卡都不会买了。
让用户对平台形成品牌心智是一件很难的事
各平台现在都在做剧场。主要出于几种考虑:
一是出于主流赛道内容运营的考虑,优酷赛道思维是最明显的。悬疑赛道、爱情赛道是长视频的主流赛道。
二是给平台打造口碑,如腾讯视频的X剧场。
三是通过创新内容来创造行业增量,如小逗剧场、板凳单元。
这些策略的整体目的,是为平台打造品牌。
平台打造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充年卡,增强用户黏性。
但让用户对平台形成品牌心智,总体上依然是一件很难的事。
目前各平台的优势赛道内容使得各平台整体调性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如爱奇艺做现实主义台网剧的经验强一点,优酷做男频漫改剧强一点,腾讯视频做大IP的经验丰富一些。
但总体上,几家平台都没形成绝对的竞争壁垒,内容也没形成绝对的差异化。除了像《庆余年》这样的稀有IP,本身归腾讯系所有,一些平台在资源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庆余年》第一部的网络联合播出版权,被爱奇艺中途买到,《庆余年2》则在腾讯视频独播)。
相关配图
国内长视频平台,要形成类似“HBO就是高质量和大尺度的代名词”这样的用户品牌心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平台只倾向于做两种剧:超级航母剧和极致创新的剧
从趋势来看,未来平台只会倾向于做两个大类的剧:
一是类似《繁花》《庆余年2》这种超级航母级别的剧,顶级IP、顶级主创、顶级演员配置,《庆余年2》中的大部分配角和客串,都足以担任腰部剧的男一号、女一号。用顶级投资换取顶级商业回报,正如马化腾说的:“贵一点也是值得的。”
《繁花》截图
二是类似《我的阿勒泰》这样的创新剧集,或腾讯视频板凳单元、爱奇艺小逗剧场那样的创新项目。爱奇艺微尘剧场《我的阿勒泰》这样的项目单集成本可能要大一点,板凳单元、小逗剧场的单个项目投资成本不会太高,因为喜剧剧集的营收相对较难,平台本身也没指望靠这类项目去赚钱,这类项目的主要作用是去给平台打口碑、造品牌,更具探索意义和创新价值。
单个ROI(投资回报率)不高的中不溜求的剧,今后肯定会越来越少。虽然各平台在几年前就不提“腰部剧”这个概念了,但无奈内容的质量永远都是承金字塔结构的,平庸剧的产出是不可避免的。
观众对内容更挑剔了,平台对内容的要求更高的,压力自然给到了制作公司和创作者。
长剧开机总数量下滑,中尾部的创作者可能会失业,最后大量地流向分账剧和微短剧。
爆款没有方法论
内容消费的边际效果是呈现递减式的。因为用户的审美疲劳是天然存在的、无解的。
比如再复制一部和《狂飙》很像的同类作品,即便是艺术水准能达到《狂飙》的水准,播放效果也很大可能不如《狂飙》了,因为观众觉得这种品类和表达已经不新鲜了。
只要是没有壁垒的内容,同质化是避免不了的。
现在连要考虑审查尺度因素的悬疑剧都同质化了,更不用说古偶、现偶这种操盘更容易的品类。
爆款的唯一解法,只能是创新。
摒弃已有的公式,探索未知的可能。在尺度上、题材上、情感上、表现方式上,给观众带来更新奇的体验,未来的爆款一定是这么诞生出来的。(转载自:新剧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