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文创+日历:是洛阳纸贵,还是昙花一现?
2021-06-27 20:03

来源:创意世界


有人说,日历是时间的记录者,它就像是家中的电视、餐桌上的白米饭、书包里的纸巾,你可以不用,但是它绝对不能没有。


从单色印刷的传统老黄历、到硬质彩纸的明星挂历,再到如今植入文化、艺术、科普等各类知识的文创日历……作为每个家庭曾经的必备品,日历的演变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如今的文创日历市场早已是红海混战,价格战与盗版现象频出。文创日历本身是基于IP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如何有效地创新又不悖离文化传播的初心,已是很多文创日历所面临的问题。


日历+文创,旧貌换新颜


日历的初始,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唐顺宗时期。日历在旧时又称皇历,最初在皇宫中使用,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可记录日期,亦可记录事件,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此后,日历逐渐从皇宫进入到官员的家里,再慢慢走向大众化、家庭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历最初的某些功能早已被抛弃,但如今市面上的日历,还是基本保留了公历、农历和干支历这三种历法。




每年年末换新挂历的时候,旧挂历也不能扔,它被人们开发出了无数用途:包书皮,垫抽屉,压在书桌玻璃板下面,折纸做成小工艺品……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智慧。


曾几何时,日历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可能是厚厚一本、只有一只手掌大的老黄历,纸张很薄,上面有用黑色、绿色或是红色印刷的每日宜忌。也可能是印着明星画像或者山水风景的挂历,一般12页,一个月一张。挂历纸大而结实,家里的老人很喜欢把这种挂历纸垫在抽屉里面,上学的孩子们则用它来包书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日历受到了各种新兴电子产品的冲击,如果只是想看看时间,手机内置的电子日历便足以满足需求。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历不再是家庭的必需品,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


近年来,日历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内。曾经朴实甚至有点土气的日历,全都“旧貌换新颜”搭上了文创的班车,来了一次“大换血”。




挂历的出版发行具有时代的烙印,不同年代的挂历反映了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更名为“故宫出版社”)最先试水,以1935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推出了2010年版《故宫日历》。


《故宫日历》曾中断出版70余年,归来的新版《故宫日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其外观设计精美,装帧与装订没有照搬当初的活页形式,而是采用布面精装、书脊包布、增加内封,以“日历书”的样子重新面世。


内容方面,初时,采用了复刻形式,除日期信息外全部采用1935年版《故宫日历》图文内容,但之后两年,不再采用照搬旧版的复刻方式,而是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选材编排,以生肖作为每年的出版主题,至今已出版“快走踏清秋”“瑞兽祝昌隆”“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 等多个主题。




《故宫日历》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为承载,是故宫博物院开拓出版品类、发展文创事业的成功案例。


犹如一本浓缩的中国文化艺术史,《故宫日历》凭借精美的设计、浓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时至今日,其销量仍高居文创日历销量排行榜的前列。


为了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故宫出版社还推出了“日历方阵”,包括《故宫日历》普通版、定制版、黄金典藏版、汉英对照版,以及《故宫满汉全席日历》《故宫如意日历》《故宫月历》《故宫亲子日历》等相关产品,形成内容丰富的“日历家族”。




2021年,是《物种日历》陪伴大家的最后一年。


行至2021年,《物种日历》已经发行了7个年头,与热爱科普知识的小伙伴们相伴了2557个日夜。2014年底,果壳网将科普知识与日历联系在一起,发售了《物种日历2015》,首发的2000本在2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其后,2017年这款日历在正式开售72小时内,创造了超过500万元销售额的佳绩。


故宫和果壳可以算是文创日历行业的先行者。《故宫日历》与《物种日历》的成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文创+日历”的可行性。


随后,市面上涌现出多款文创日历,《单向历》《惜福日历》《敦煌日历》《豆瓣电影日历》《云朵日历》……它们有的面向大众,有的将小众圈层视作目标消费群体。日历的形式也不仅仅拘泥于台历,还有机械手摇日历、胶囊日历、胶卷日历、书挡日历、AR日历等不同制式。


这些文创日历撕掉了传统日历刻板、老旧的外观,变得精美而时尚,内容更富有文化性与趣味性。在保有传统日历功能的同时,与文创携手,将“日历”从功能性产品改造为文化产品,赋予了其新的价值与意义。


拥趸甚众,洛阳纸贵


2020年下半年,众人翘首以盼的《故宫日历》再次问世,在延续了大卖的同时,也拉开了新一年文创日历热销的序幕。仅2018年,《故宫日历》的销量便达到了68万册。而销量紧跟其后的《物种日历》,前6期累积销量达到150万册以上,销量最高一期达到30万册。


相较于现在售价不超过十块钱的老黄历,及均价十几块钱的精致台历,文创日历的售价颇高。在某购物平台搜索“文创日历”,可以看到,大多数文创日历的价格集中在40元至150元,部分日历售价超过了200元。


《世界的阅读者》日历,是一本纯粹的由有关读书的摄影作品组成的日历,作者、设计师为简枫。




《世界的阅读者》日历,是一本纯粹的由有关读书的摄影作品组成的日历,作者、设计师为简枫。


面对超过普通日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定价,消费者究竟因何而买?是什么让文创日历获得了如此火爆的市场反馈呢?


文创日历选择与文创IP联手,早已使其不局限于传统的记录时间的功能,从而拥有了更多的文化附加值。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实体书店的魅力,中信出版社联合企鹅兰登中国推出《企鹅日历2021:世界书店巡礼》。


《故宫日历》将365张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等精美文物图画集于一册,介绍了故宫的藏品,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单向历》继承传统制式,展示作家们的箴言;《电影日子电影历》每天推荐一部高分电影,并搭配经典画面和台词;《国家地理》日历,则与传奇摄影作品相结合,精选出的每一张大片都记录了一年中相关的经典往事……


有人认为日历是时间的证明,翻转日历的过程可以感受时光的流逝,也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仪式感。有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文创日历着重突出了农历、干支历、节气等内容,更让人有文化认同感。也有人则是因为喜欢某个IP,从而对其日历青睐有加,比如知乎的忠实用户就会优先购买《知乎日历》。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莫彦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日历具有记录性、时间性等特征,具有记忆、回忆等符号意义,从心理情感上更感性而贴近生活。作为文创产品,日历可以与各种领域的文化符号结合,具有很强的内容及形式的扩展性。特定的文化符号,也即IP,其背后是稳定的“粉丝”群体。“粉丝”对特定IP的推崇,是文创日历年年火爆的重要原因,由此也催生出相应的精准度极高的消费者市场。


此外,因为日历具有时效性,很多文创日历都是限量出版,而这些日历在二级市场的售价颇高,有的甚至卖出了高于原价10倍的价格,颇具收藏价值。


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文创日历市场的逐渐成熟,文创日历的大爆炸时代已经过去。


2020年9月,果壳网发行了《物种日历2021》“熄灯号”,正式和粉丝说再见。《物种日历》此次退出市场,一方面是团队寻求更为颠覆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果壳看到了整个文创日历的市场正在趋于饱和的现状。曾经一人买八九本日历的情景已不再现,而今消费者在购买日历时更为理性,选择也更为苛刻。文创日历的主要消费群体,在这些年的不断试错中早已确定了自己的喜好,在购买时会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与此同时对品牌的忠诚度也较高。


虽有品牌和IP的加成,但困扰文创企业的一个现实是,文创日历也并非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


2021年联邦走马手摇机械日历,机械感十足,价格也不菲。


据了解,文创日历的生产模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代工模式,即出版方在厂家设计的日历上加logo,成本为30元/本,100本起订,超过5000本则价格基本稳定在15元/本,5天左右可以拿到货;另一种则是自主设计定制,通常需要500本起订,成本价格为45元/本,满5万本为19元/本,满10万本则是15元/本,同城15天至20天可以拿到货。


而如今的文创日历市场早已是红海混战,价格战与盗版现象频出。IP对于文创日历而言是最大的宣传和销量保证,一个大IP对销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小IP而言,销量难以预估,所以印刷量较小,成本会比较高。按自主设计定制的模式来计算,在只计算印刷成本的情况下,若日历的定价在70元至90元之间,销量至少要达到印刷量的一半以上才有回本的可能。


消费者向来倾向于在同等质量的商品中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个。单纯从价格而言,小IP本就不占优势,要想赚钱就更是难上加难。而当各商家以价格战的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小IP就真的是举步维艰了。




在知乎,已有超过2.2亿用户生产出3000万个问题,1.3亿个回答,涉及硬核科普、怪诞日常、趣味脑洞、情绪疗愈等多个方面。延续去年的“有问题”主题,2021年知乎日历依旧由平台与用户共同创造,以“每天满足一个好奇心”为主题思路。


盗版横行是另一个困扰业界的难题。从2018年起,《故宫日历》已经连续3年遭到盗版的困扰。在某平台上,存在多家公司批发销售2020年《故宫日历》的盗版产品的现象,价格按批发数量从28元到40元不等,且均为价低质次类型。根据网页数据显示,盗版的2020年《故宫日历》已售卖超过一万册。


据悉,2021年《故宫日历》再遭盗版,故宫出版社已向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报购物平台销售盗版日历的问题,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购物平台的法律责任,维护出版社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的大IP而言,盗版产品的出现已是不小的灾祸;对于小IP而言,就堪为一场灭顶之灾了。而今的文创日历市场,更像是大IP的游乐场、小IP的荒野求生。大IP赚钱不易,小IP生存更难。


消费者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成了近十年里文创日历的红利期。而随着各方入局,蓝海变红海,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恶化。


虽然有不少具有影响力的IP还在这个行业中竞争,但鉴于已经基本饱和的市场,文创日历需要不断地创新来争夺更多的消费者。文创日历本身是基于IP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如何有效地创新又不悖离文化传播的初心,已是很多文创日历IP方所面临的问题。


文创日历产业发展不易,还需且行且珍惜。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