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迅雷内讧背后:雷军与邹胜龙的战斗?
Bianews 2017-12-01 23:40

一场突如其来的内讧,让迅雷股价的「飞升之路」戛然而止。

11月28日,迅雷突发公告宣布撤销迅雷大数据旗下多项产品的品牌授权,随后便遭遇了迅雷大数据方面的激烈反抗。双方很快将一场互怼上升到内部斗争、利益输送甚至政策风险层面。

受此影响,迅雷股价在11月29日、30日两日分别下跌11.16%、31.11%;在12月1日,也仅仅「小幅」上涨6.64%。

迅雷内讧背后暴露出的,则是这家老牌下载厂商转型之路上的种种艰难。

在迅雷的十字路口,以於菲为代表的老迅雷人,选择将迅雷的流量导向其它业务以获得变现,甚至不惜触及P2P、现金贷与二元期权等敏感领域;而陈磊推出的玩客云计划,则采用了一种被质疑为变相ICO的特殊手段,激励用户广泛参与其中。

在两条道路背后,浮现出的则是邹胜龙与雷军的影子。作为迅雷的创始人与迅雷现今最大的股东,邹胜龙与雷军之间可能仍然没有就迅雷的最终路线达成一致。这场内讧似乎暗示了迅雷内部的裂痕。

这个故事开始于三年前,但应该从三天前的这场内讧讲起。

迅雷内讧始末,三天、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

11月28日午间,迅雷公司发布公告,撤销迅雷大数据公司旗下迅雷金融、迅雷易贷、迅雷小游戏、迅雷爱交易等业务的品牌与商标授权。

迅雷称,集团已失去对迅雷大数据公司的控制权与董事会席位,对上述业务失去监督管理,也无法将上述业务纳入财务报表。

随后,迅雷大数据公司于当日下午回应,自称未收到任何违约通知,仍将继续使用迅雷商标。此外,迅雷大数据在公告中指出,迅雷公告是陈磊个人利用迅雷CEO身份便利,「迅雷大数据公司不愿在陈磊开展的玩客币违法违规活动中同流合污的单方面行为」。

迅雷大数据控诉陈磊开展的玩客币计划并未采用区块链技术,是「顶风违反7部委文件,利用非法交易所,非法群体传销,变相ICO,非法集资的骗局」。

第二回合

随后,迅雷集团于11月29日凌晨发布公告,将矛头指向了迅雷大数据意思实控人、统管迅雷法务、政府关系与行政事务的高级副总裁於菲。迅雷称,於菲在出任迅雷高管期间,并未实际出资便获得迅雷大数据公司大量股份。

此外,迅雷集团与迅雷大数据公司之间签署了多项不平等的利益输送协议,包括迅雷品牌授权与每天价值数亿元的无偿流量输送等。迅雷已就此展开调查,并就此前大数据公司对迅雷及迅雷CEO陈磊的诽谤行为报案。

29日下午,迅雷大数据公司发布声明,称迅雷大数据股东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与迅雷美股上市主体拥有两套不同的董事会,迅雷大数据与迅雷美股上市公司无关。

随后於菲个人发布声明,称其本人并不持有迅雷金融公司任何股份,并自曝其与迅雷CEO陈磊之间存在分歧。於菲表示,迅雷玩客币并未采用区块链技术,也不应上线用户间转账功能;在非法内容控制方面,迅雷应以快播为前车之鉴。但陈磊并未听从於菲意见。

与此同时,迅雷金融于官网刊发了一篇对迅雷玩客币的批评文章,认为陈磊率网心公司「顶风作案」,其对玩客币转账收取手续费的行为「违法充当玩客币黑市交易的清结算服务商」,并呼吁彻底关掉玩客币的转账功能。

第三回合

11月30日,迅雷发布声明称,迅雷此前遭遇迅雷大数据公司员工「蓄意闹事」,「恶意污蔑」迅雷玩客云业务。此后,迅雷大数据方面并未就此做出回应。

三天时间,三个回合的较量,迅雷在2017年年末为中国科技圈贡献了一场年度大戏,甚至抢走了摩拜与ofo合并传闻的风头。

因股价暴涨重回公众视野的迅雷,又因一场内讧丢掉了近乎一半的市值。当迅雷将矛头指向前高管於菲,我们不妨了解下,於菲与其代表的迅雷大数据,究竟是谁。

2 迅雷大数据之谜——於菲是谁?

在迅雷内讧事件引发外界关注之前,外界对于於菲的报道并不多见。

迅雷公告显示,於菲此前担任迅雷高级副总裁一职,统管迅雷法务、政府关系与行政事务。迅雷赴美IPO的新闻照片,是於菲在网络上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注:左一为於菲

於菲在个人声明中表示,自己在2006年加入迅雷,也曾被贴上「迅雷元老」的标签。於菲在声明中并未回避自己与迅雷现任CEO陈磊之间的矛盾,并将其视作是其本人遭遇迅雷「抹黑」的原因。

於菲在声明中指出,她与陈磊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玩客币。於菲爆料,迅雷玩客币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这涉嫌构成对用户的欺诈;此外,为避免第三方恶意炒币,迅雷官方应封堵玩客币转账功能,但这一提议随后也被陈磊拒绝。

於菲认为,迅雷的这一做法极易招致政策风险,於菲也因此淡出公司管理层。不过,於菲代表的迅雷大数据,从事的多项金融领域业务,也算不上什么阳光产业。

迅雷大数据旗下的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运营着迅雷蜂鸟金融、迅雷易贷、迅雷小游戏等业务,三者的政策风险同样十分突出。

迅雷蜂鸟金融是一个以P2P产品为主的金融理财平台;迅雷易贷从事的则是近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中的现金贷业务。

而名字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迅雷小游戏,则运营着一款名为「疯狂猜涨跌」的产品——以上证指数等作为投注对象,以现金兑换的「欢乐豆」为赌注,拥有着典型的「二元期权」特征。而二元期权,也已经被证监会认定为一种类似于赌博的交易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迅雷集团将矛头指向於菲的当日上午,迅雷官方还向Bianews确认,於菲仍在迅雷内部就职,但已调离关键岗位。当日下午,迅雷即发出公告,宣布暂停於菲一切职务。

自此之后,有接近迅雷内部人士向Bianews爆料,於菲被暂停职务,意味着邹胜龙嫡系部队的彻底失败,以陈磊为代表的小米雷军系已经掌控整个迅雷。

新老迅雷人的暗战,迅雷的两条转型之路

事实上,早在迅雷IPO之时,小米就已经超越迅雷创始人邹胜龙,成为了迅雷第一大股东。

2013年,小米开始与迅雷公司展开接触,寻求合作机会。随后,小米投资迅雷,并获得了迅雷的3个董事会席位。

迅雷2014年IPO招股书显示,小米将在迅雷IPO时,从迅雷多位优先股股东手中认购707万股B类优先股和324万股A类优先股转化而成的普通股股票,共1032万股普通股。自此之后,小米持有的迅雷股份由原有的28.8%增加至31.8%。

当年,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这样回应小米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对于一个公司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并不需要股权来强化这一概念。」邹胜龙委婉指出,腾讯、阿里的创始人二马,都没有持有绝对优势的股权,但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力是非常清晰的。

不过,2014年重新冲击IPO的迅雷,与2011年第一次IPO失败时的迅雷,讲给纳斯达克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2011年PC时代末期的迅雷,讲的故事是会员增值付费;而2014年,迅雷故事的名字,则叫「云计算」。

2014年3月,小米2亿美元投资迅雷,换来了迅雷云加速业务的授权。后者全面内置于小米的手机、电视、盒子等产品中。2015年,迅雷旗下网心科技发布星域CDN,雷军亲自为迅雷展台,也首度回应投资迅雷的动机:

很多人好奇小米跟迅雷业务没有整合点,怎么会投资迅雷,并且成为迅雷的股东?在我们投迅雷的消息出来以后,大家认为我们在投下载类业务、投迅雷的会员业务、在投迅雷看看。当然这些业务也做的很好,其实我们真正看好的就是他们的「星域」。

不难看出,在迅雷转型云计算的过程中,小米是最大的幕后推动者。而在这场发布会上,陈磊就坐在雷军身边。另有报道指出,在网心科技筹办的8个月时间里,陈磊曾经与雷军有过5次「深夜长谈」。

作为迅雷云计算业务的推进者,陈磊与小米、雷军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在迅雷上市后,联合创始人程浩于2016年初宣布离职,CFO武韬也于今年9月宣布离任。迅雷上市时的四位副总裁中,张玉波伴随迅雷看看分拆离开,魏永刚离职创业,李想情况不明,但自2014年后即再无媒体报道。

自此,於菲成为了邹胜龙身边为数不多的「老迅雷人」。於菲也在个人声明中多次强调其组建迅雷大数据公司直接受命于邹胜龙,甚至使用了「恳请小米公司股东约束公司管理层,不要继续颠倒黑白」之类的语句。

如果将迅雷大数据与迅雷集团的这场内讧,视作是新老迅雷人对于迅雷未来之路的分歧的话,不难看出的是,老迅雷人对于迅雷未来的目标是用户流量变现。但很显然,在2017年,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

而新迅雷人则将目光放在了云计算上。目前,迅雷星域CDN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共享云计算网络。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并不是迅雷技术强大、运营得当;而是因为,这条路上几乎只有迅雷一个玩家。

但巨头与创业者们并非无动于衷。就在上周,百度还推出了百度金矿,杀入共享CDN市场。

大家都在等着看迅雷的笑话;或者,等迅雷做成了,他们再一拥而上。

4 尾声——胜负已见分晓

11月30日晚间,一直发布迅雷大数据最新公告的迅雷金融官网出现访问不稳定情况。12月1日下午,迅雷金融官网(www.fengniaojr.com)一度关闭并挂出网站升级维护通知。

在此期间,迅雷金融官网曾短暂恢复访问,但「平台公告」页面却迟迟并未更新。与此同时,迅雷大数据的多则公告,却在微信「迅雷摸金狗」公众号上正常发布。而这一账号的主体,正是迅雷大数据公司。

这或许意味着,迅雷大数据已经失去了对迅雷蜂鸟金融这一网站的控制权。迅雷集团与迅雷大数据之间的这场较量,胜负已见分晓。

无论迅雷大数据是否妥协,迅雷集团都已经与之划清界限。放下金融业务包袱之后的迅雷,无疑会在云计算业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迅雷为此发行的玩客币,仍将是迅雷眼下最大、也是最为棘手的风险隐患。

Bianews也将对此保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