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报道 近年来,反欺诈的难度愈来愈高。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普适性。同时,区块链、金融科技等新词汇的注入,使得金融欺诈愈加场景化,欺诈手段愈加虚拟化、智能化。
幸运的是,区块链、AI、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逐步在反欺诈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其中,欧科云链的“链上天眼”产品便是一款新上线的反欺诈系统。该系统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除此之外,对C端用户开放部分数据,目前交易图谱、地址分析、链上监控三大功能均对普通用户开放。
来源:“链上天眼”就“Github用户1400枚BTC盗币事件”分析图
通过OKLink区块链浏览器,普通用户仅需输入交易哈希,就可以对数字资产交易进行最多5层的交易数据图谱呈现,同时还对盗币事件、黑客事件、风险事件进行热点交易风险的提示。通过对“Github用户1400枚BTC盗币事件”的案例可以看出,被盗的1400枚BTC逐步被拆分到数个不同地址中。
除了交易哈希外,“链上天眼”的另外一个查询维度是交易地址,虽然链上地址背后的身份信息相对隐匿,但欧科云链通过海量数据对不公开的地址身份进行统计和标记,明确地址背后对应的实体对象,主要标签有交易所、矿池、钱包、服务商、黑地址、项目方、个人等。
科技驱动金融,金融普惠大众。我们可以预见区块链在未来的金融反欺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数字金融的安全新生态,赋能警务的智能化。反欺诈过程是一个生态闭环,需要技术、场景和数据的有机结合,数据为反欺诈提供有力保证,反欺诈的决策由数据驱动,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离不开反欺诈技术的支撑,最终,这些数据和技术将服务于场景和用户。
目前,欧科云链在地址标签的丰富度上还在不断优化,算法升级后,可以探索并搜集更多类型的地址,这样就可以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识别、纠错和更新机制,希望未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执法部门和有特定需求的客户。
随着欧科云链“链上天眼”众多数据、技术对C端用户的开放,参与数字资产交易的个人也拥有利用技术武器保卫自身利益的权力。可以说,“链上天眼”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反诈手段,同时结合监管政策,未来可以有效将洗钱、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黑色产业掐灭在萌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