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作者:成琨 崔玉敏
出门工作、拥抱自由生活的热望,推动着复工浪潮的高涨,拆关卡、包飞机抢人的硬核复工行动,频频抓人眼球。疫情绵延之下,第一批复工的人们并不轻松:如何与同事高效沟通?如何在冲kpi的同时,在办公室做好个人防护?甚至,上厕所也要考虑感染风险。
紧张氛围下的复工,是一场时时打响的心理战,考验着每一个人。我们访问了一些先行复工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度过这段特殊工作时间的。
千里复工,家人们挥动铁锹开路
大年初七,二哥公司通知延迟到2月10日复工。他打算3号从西安出发,趁着路上人少,提前到北京自我隔离。2号下午4点,二哥突然说当晚就要走,原来那趟车停运,只好改从邻县去北京。这趟车发车时间是8点50分,从我们村到邻县车站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紧迫,首先要解决的是出村。村里所有出口被土堆拦住,没有人值守。从村子南边出口走,可以直接上国道,但前提是要把村口的土堆挑开。我和父亲拿着铁锹往村南口赶,沿路碰见几个村民戴着口罩闲逛。5点半开工,40分钟后总算开辟了一条车道。大哥借了一辆陕E牌号的车送二哥(听说陕A车牌过不了国道检查站),他们顺利出村。我和父亲站在原地,待大哥回来后,还要把土堆恢复原样。
图|我和父亲在清理土堆
“陕E也不让走国道!”10分钟后,二哥发来消息,他们临时改走县道绕路。这样一来,大哥最快也得4个小时后回来,我们只好先把土堆复原,不能让路障一直敞开着。7点,二哥又被拦在了隔壁县高速口,无奈只能试着打网约车。等了一个小时,仍然没有司机接单。已经出村了,只能继续往前走。二哥退了车票,重新查询西安出发的车,大哥掉转了车头。去西安的路上,他们几次被拦下测体温,换了3条路线,还剩5公里时车没油了,又临时找加油站。二哥退了3次火车票,扣了好几百手续费。终于在9点48分抵达西安火车站。二哥踏上了返工的路,大哥堵在了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晚上11点半,我和父亲扛着铁锹再次开工,铲平土堆,等大哥回来。夜里凉气更重了,远处房屋的黄色灯光,传来些许暖意。等到大哥到家了,土堆又重新被堆高。
同事成了我们的专属理发师和大厨
由于职业特殊,从疫情开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取消了所有休假。当其他人还在等复工时,我们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工作不能停,生活保障方面的隐忧日渐突出。街上的理发店都关了门,男同事们头发竖得老高,抱怨“发型都被破坏了”。第二天,一位刚要了二胎的大哥,从家里拿来了剃头的推子,给大家当起了临时造型师。他颇为得意:“这个理发神器是专门给我儿子理发用的。”坐在椅子上的等着剃头的男同事,感觉不对劲,像是被占了便宜。
图|正在理发的同事
单位里还有个妹妹,是个美食爱好者。这段时间营业的餐厅少,她每天给我们带早饭,蛋糕、面包、蛋挞、蛋黄酥、虾饺、油条,中西结合,应有尽有。她说:“减肥的最快方法就是让身边的人比你胖。” 坚守岗位,遇到问题见招拆招,苦中也有乐。我们是一群基层派出所民警。
为了发工资,我成了公司唯一线下复工的人
2月15日是周末,本来不用上班,我选择一个人去了公司,同事们都等着我发工资。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做财务,每个月10号是发薪日,但那时候我还在返京隔离期,不能出门。我只好在家提前做好统计,等着14天隔离结束。公司做账、付款需要原始凭证,只能用公司电脑完成,所以,我成了全公司唯一一个线下复工的员工。出门还是需要勇气的,我尽量把所有工作攒到一天,这样一周只用去两次公司。平时挤8次才能上去的地铁,变得空空荡荡,乘客戴着口罩,一人坐一排。
图|北京地铁上乘客寥寥无几
虽然,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还是处处小心。不敢摘下口罩吃饭,于是尽快完成工作,早一些回家。同事桌上的植物快枯了,我想帮她浇浇水,先用酒精擦了一遍水壶。有时候,老板会来公司取东西,我隔着十几个工位和他打招呼,平时大部分工作,我们仍然是在线协作。年后,老板在群里发通知说,等全员正式复工后,尽量减少接触,把公司的指纹打卡机都换成钉钉蓝牙打卡,开会尽量通过钉钉线上完成。老板担忧大家的健康,迟迟没有让其他人回公司。他还给我准备了一盒口罩,让本来有些害怕的我安心了不少。
学生们不知道,直播上课时我在方舱医院
2月15日,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我带着英语教材和笔记,住进了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我是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老师,住进医院之前,我就在钉钉上给孩子们直播上课了。2月10日是开学的日子,当时我刚确诊新冠肺炎,在发高烧,浑身疼,还一阵阵发冷。我带的4个班面临升学,课本难度高,压力也大。我熟悉孩子们的情况,不放心把他们交给别人,就没跟校长讲我生病的事。好在直播可以几个班同时听课,就不用一次一次重复讲。说实话,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我一下子就精神了,压根就忘了得病的事。下课后才觉得手脚冰凉,喘不上气,一阵一阵冒冷汗,我拿体温计一量,38.3度。住进方舱医院的第三天是周一,我决定继续讲课。校长知道了,劝我在医院好好休息。我想到五年级的两个班,学生都很聪明,但基础弱。我教了他们一个学期后,进步非常大。这个时候怎么能换老师呢?我跟校长说,把五年级留给我吧。这样我也轻松了些,不过这个鬼肺炎,说话太久,气有点跟不上来。我不想让孩子们知道我生病了,怕他们担心。我用上层床板夹住军绿色被子,当背景板,坐在自己床上讲课。用钉钉直播,正好看不到我的脸,孩子们也不知道我在医院。不过有一次,我翻书的那一下,露出了绿色的地板,一个眼尖的孩子来问我:“老师老师,你怎么好像在我们家附近的体育馆啊。”我没接话,第二天他又打电话关心,说:“老师你生病还给我们上课。以后你说的话我都听,我一定好好学习。” 没想到,我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2020年的复工。教书21年了,这是挑战最大的一回。
图|我给学生上直播课
2003年SARS时期,我去当了一个月志愿者,在医院帮医生检测发热病人。当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像钉钉这样的互联网平台能跟学生连麦互动。我在医院没法给学生上课,一个月后回学校才补上。没想到十几年后,我自己成了患者。我的故事在网上被看到,很多人劝我不要上课了,养病最重要。但作为老师,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相信如果有条件,每个老师都会像我这样做。
杜荣
被困在武汉后,学员要给我寄口罩
这个春节,太太提前回了老家,而我因为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在封城之际被迫留在武汉。我和太太在武汉秋叶PPT团队上班,春节本是在线教育行业的淡季,我们打算趁着放假带着父母一起出国玩一趟。疫情爆发后,大家关在家里没事做,学习需求大涨。于是,我和太太只好相隔两地,一同在线上复工。1月23日,我囤好了食物,基本没再出过门,吃完了就在社区团购。除了吃饭、睡觉,我一直在忙着上课和管理教师团队,每天一睁眼就坐在了书桌前。这样的工作节奏,让我顾不上害怕,反倒是学员知道我们在武汉,每天都在钉钉群里表达关心。有一天上课,我讲话太久喉咙痒,清了清嗓子。学员们突然紧张起来,在聊天区发表情包调侃。但下课后,好几个学员给我私信,让我煮点梨汤保护嗓子,还有人要给我寄口罩。由于我们大部分课程是在线上,平时我对这些学员的了解不多,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是什么身份。一堂课、一个群、一句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的连接。这段时间,我们各自隔离在家,我很庆幸上课没有受到疫情太大影响,学员群甚至比平常更活跃。很多朋友也来找我,说“在家快憋出病了”,想报名学做PPT。看来大家都变得爱学习了,春节期间,来参加课程训练营的学员超过了2019年的三分之一。有条不紊地为5000多名学员上课,离不开过去半年的摸索。以前,我们要让学员下载6、7个软件,用来打卡、上课、交流、下载课件、交作业,沟通起来费时费力。学员问我们:“你们是不是卖软件的?”我们老师为了评估学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还得自己用Python写爬虫,去作业网站扒数据。为了解决老师和学员上课的问题,2019年7月,我们跑了好几趟杭州,和钉钉团队讨论解决方案。钉钉也派人来武汉,跟我们一起上下班,听学员的吐槽,寻找改进的方式。
图|我到杭州与钉钉团队交流
后来,我们终于共创出了“圈子”,一个平台解决所有在线教育的刚需,学生们再也不用下载N个软件了,老师们回看数据就能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一个人管理上百个钉钉群也没问题。
本来我们以为圈子只有老师在用,没想到学生们也在用,只是打开方式有些不同:美食圈、街舞圈、美妆圈……各种兴趣圈五花八门,年轻人的世界啊。
因为一场疫情,在线教育迎来了新的风口,但无论何时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希望武汉能早日恢复如常,人们好好生活,才能真正好好学习。
开工半个月,部门终于开了一次全员到场的会
我和部门同事这个春节就没休息过。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所有人都在关注、或者设法援助武汉。当天上午11点多,一位同事找到我,“我们要不要也做点什么?”身为文字工作者,我们擅长的是记录。同事们自发成立了关注武汉疫情小组,关注封城后武汉及周边县市人们的生活。大家分布在天南海北,好在平时也有在线协作的习惯,2、3个人合作做一篇稿件,有事情电话聊,也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难题是每周一、周五的部门编辑会议,大家线上开会,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度、交流想法。当时,我们部门有12名成员,群通话、以及当时大多数办公软件都不支持这么多人在线会议。起初,我们只好先9个人开会,无法进入会议的同事把工作进度和想法告诉我,我在会议上转达,会议上说的内容,也由我做整理,再转达给他们。如此周折,势必会造成效率低下,也可能会挫伤一些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一位同事提议说可以试试钉钉,据说最多能支持302个人同时开会。2月10日,12位同事在线协作了将近半个月后,才第一次用钉钉齐齐整整地开了个会。在家办公并不容易,有些同事家在大山里,为了找信号,有时候要翻过一个山头才能接到信号,同我们开上会。但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事情有意义,麻烦一些也不要紧。
图|真故编辑部第一次集体线上开会
真故编辑
有两只猫监工,在家办公的我不敢偷懒
由于疫情,我退掉了回家的机票,在北京过了一个春节。家中有两只猫陪我,黑猫叫狗蛋,白猫是室友喂养的,叫粽子,春节期间室友回家了,由我照顾它们两位。我们互相陪伴度过了一个多月。我和室友都庆幸,幸好我春节决定不回老家,不然它们俩可能也会断粮需要救助。我们公司2月3日线上复工,但春节期间其实我也一直在工作。两只猫就成为了“监工猫”。它们为了让我早早起床很费苦心。一开始会跳到我枕头旁,超大声喵喵喵把我叫醒,如果还不行,就踩到我身上,直到把我踩醒,然后一哄而散,跑到食盆旁坐好等我喂猫粮。我的书桌放在窗前,它们俩喜欢坐在窗上晒太阳。有一次,我发现它们边晒太阳竟然也不聊天,而是边盯着我干活,而且因为晒太阳瞳孔收缩,表情超严厉,简直不敢再偷懒。
图|排队监工的猫咪
这几天为了解闷,我会在书桌、在餐厅、在客厅的地毯上,换着地方干活。它们超敬业,我在哪里,就盯到哪里,累了就在我旁边睡下,我一动起身,就睁开眼超严厉盯着我。公司同事里也有不少铲屎官,一位同事告诉我,她家的柯基总是在她办公时蹭她的手臂,阻止她工作。她只好苦口婆心地同它讲道理:“我得赚钱给你买狗粮啊。”不过收效甚微。 这么一想,我们家的猫监工倒是挺懂事的。但猫监工也有Bug。我们周一周五会在钉钉上开电话会议,它们听见手机里的人声,以为我在偷懒煲电话粥,会很严厉地喵喵斥责我。之后再开电话会议,我就养成了开静音的习惯,不到我说话不开麦,免得丢脸。
戴上防毒面罩出门,我在街上收获了超高回头率
2月初,老板已经说明可以在家办公,但我还是决定去公司工作。家里的环境不太适合办公,太舒适、太安逸了。我想人必须得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才有那种工作的仪式感,效率也更高。还有就是,公司的网速比家里快。为安全起见,我网购了一个防毒面罩,在兜里揣了一个医用口罩,戴上帽子,乘地铁去上班了。我能感受到,地铁上、路上行人看着我一脸羡慕。他们戴着普通医用口罩或N95,要是在游戏里,这就是刚出新手村的装备,而戴着防毒面罩的我已经是高阶玩家了。
图|全副武装去上班
全副武装地上路,下午两点钟,我意气风发地到了公司楼下,这时,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我背包里的笔记本也没电了。关键是,上电梯来到公司门口,我才发现因为太久没上班,忘记了公司门锁的密码。我没带充电线,身上没有现金,公交卡绑定在苹果手机上,既不能回家,也不能进公司充电。我一下特别沮丧,后来急中生智,到便利店买了一根ipad线,让店员先帮我充上电,手机充上电后我再付钱。手机终于有电了,我从钉盘最近使用的群文件里,翻出行政发的文章,找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进入公司。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把公司门锁密码存成了钉钉便签,直接变成图片保存在手机上。从那之后,我再也忘不了公司的门锁密码了,有人忘了密码,我也会第一时间在钉钉上发给他。
主动出击,让我这个小白在职场开了个好头
我今年大四,在北京一所高校读传媒专业。由于疫情原因,春招受到了影响,有的同学出国、考研复试的计划也暂时停摆了。我老早就下定决心,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北京工作,但等疫情结束,再在北京找工作、面试就太晚了。我选择了主动出击,不管发没发招聘启事,2月初,我还是往心仪公司的HR留下的邮箱里投了简历。一家新媒体公司的人事联系我,说我可以在他们这儿线上实习。起初我总担心,无法和同事见面、磨合,工作起来是否真的能顺利。部门总监派了一个任务给我,公司运营的2、3个公众号成立以来的文章,需要备份,根据主题分类。这工作任务繁杂,由我和另一位实习生合作完成。我和那位实习生各自分到了100多篇文章。我们商量好各自整理,最后由我来统一汇总。结果我回收回来的内容五花八门,一个人汇总的结果就是基本由我一人重做,而且常常我已经全部整理完之后,同事们又突然丢过来一个更新的文档,我根本无法知晓改了哪里,只能重新再对一遍。还有的实习生拖拖拉拉应付了事,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只好亲自帮他整理好。就这样反反复复,总监催了一个礼拜,我们还是没交出东西,不敢点钉钉上的待办任务,我很害怕过不了实习期。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研究了一下公司在用的钉钉,发现可以用钉钉文档和知识库来整理。我先理出一个大的框架,其他人按照我的维度来填充各自负责的内容,谁更新了哪里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意见不一致的,还可以钉钉上随时讨论。总监也在项目里,每天都能看到我们的工作进度,磨洋工的直接在知识库里@他,不用担心被云甩锅。之前一礼拜都搞不定的,不到两天,我们就整理完了。我发现,在线协作进行得顺利的话,沟通比想象中高效。
图|熬夜工作的实习生活
本来以为交差就万事大吉,想不到还有意外收获。总监觉得用钉钉知识库去沉淀内容的方法很不错,全组人都能更了解公众号发展、运营的轨迹,做选题时更能激发思路,写稿也能共享素材了。
总监告诉我,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有转正的机会。我很开心,我想继续努力,能继续留在这座城市逐梦。
复工没问题,但感染了谁来照顾受伤的妻子?
春节期间,妻子的腿伤犯了,我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在公司留守。2月10日,公司通知第一批员工可以复工了,我身体无恙,也没有接触过疫区的人,便主动申请和其他400多名同事一起上班。其实我心里有些担忧,我在春风动力工作15年了,对公司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正是公司需要我的时候。但这么多人一起上班,万一被感染,谁来照顾我的妻子?上班以后才知道,春风动力之所以能第一批复工,背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多,大家在园区门口排队测温消毒,在钉钉上完成健康打卡,确定自己没有咳嗽、发烧症状后,才能进入园区。在单位办公大楼、路上,大家会戴上口罩,保持1米远的距离,为了不让大家聚堆儿,公司取消了公共吸烟区,暂时关闭了电梯,虽然麻烦了点,但少抽烟多运动,对身体也好。吃饭的时候有点意思,餐盘都改成了一次性饭盒,大餐桌改成了小隔板,隔两天食堂阿姨就给隔板消消毒。大家专心吃饭,不瞎唠嗑,防止气溶胶传染。
图|在食堂分隔用餐
单位在细节上都考虑得很周到,我也不像之前那么担心了。希望我能把工作做好,同时保持身体健康,好好地照顾妻子。
全民抗疫,是一场全社会在线协同的大考。复工与否,考验的是国民的风险应对能力。
疫情期间,钉钉开启了一场数字化抗疫战,为2亿用户1000万企业组织输送“免疫力”。
钉钉第一时间推出员工健康打卡产品,后又上线在线办公指南,免费开放302人同时在线的视频会议,启动“码上复工”等项目,保证1000万家企业组织、2亿上班族能够维持正常的在线协同。
在线教学的强需求下,钉钉启动了“在家上课”计划,保证停课不停学,稳定支持了全国超30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大中小学开课,覆盖超过了5千万的学生。

2月25日,钉钉5.0在线发布,新版命名为巴颜喀拉。在线办公室,让协同零距离;圈子上线,钉钉全面开放私域流量池。两大全新升级,旨在满足安全复工场景下超2亿用户的个性化深度需求。
5年来,钉钉始终保持初心,希望帮助中国企业组织实现在线化、数字化的工作和教学方式。
和钉钉一起,打赢这场数字化的抗疫复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