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家小创业公司的老板。文章内容主要讲的是一个创业小公司想找微博大V投广告,然后找到了一家头部 MCN 公司「蜂群」,花钱让里面的一个小网红帮忙带货。
骗子让骗子给骗了……

注水网红VS智商税产品

XX 是女性健康黑科技时尚品牌,它的核心技术是 XXX 光子效能技术(用户:这是啥?到底能给我带来啥好处?) 我自己是觉得它非常有效果(你自己都不相信,用户能相信?)
虽然微博粉丝数造假,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但是如@张雨晗 这般几乎全身注水的假网红也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
扒完了这位注水网红后,我又去搜了搜广告中提到的那款 “xx姨妈神器” 。
当我看到 499 的价格,以及宣传中反复提到的量子力学时,我好像嗅到了收割智商税的味道。
于是,我就在必应搜索的国际版上搜索了下所谓的“在国外非常出名的 eefit ”。结果发现,几乎没有相关信息,并且翻译显示,eefit 的意思是“地震工程调查小组”。
唯一对应的第二条,还是一个企业的宣传链接。说好的在国外很有名呢?
接着,我点进了二条那家与 eefit 有关的公司链接。

为什么刷数据造假是必然结果
这次闹剧发生之后,很多人在感慨微博数据造假怎么这么严重。而在我看来,这种骗子坑骗子的手法,简直是“微博网红营销”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前文也可以看出来,甲方的产品实在是太智商税了。这样的产品,正经带货的 KOL 会接广告吗?当然不会。
有一些人在吐槽甲方不会做投放,但我甚至有点怀疑:甲方不是不会,而是“走投无路”,因为只有假网红愿意接自己的广告。
说得夸张一点,这个产品如果给到李佳琦、薇娅这样的正经带货网红,就算投 1000 万,我想他们都不会接。
正常来说,网红带货至少要经过 5 个步骤:沟通洽谈、选品接单、试用体验、审核、推广。而选品环节,往往是最重要的。曾经有媒体报道,李佳琦在选品环节就要毙掉 9 成产品。
薇娅也曾经在我们的采访中透露,在做选品时,他们会做非常详细的对比,包括价格、店铺、品牌等。他们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选品团队,进行体验和选择。
因为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所以说我们有一个 200 人的零食试吃团队,通过 200 个人的不同体验,得分 90% 以上的话,产品就能过关。包括美妆,我们有专门的美妆部门,有专业的成分师,所以说对美妆也是非常专业的。
而对于假网红来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快和多地挣钱,很多人会在产品上“注水”,从这次 @张雨晗YUHAN 接的这个推广其实也能看出。
选品“注水”是假网红造假的环节之一,那接了广告总得对“数据”负责,不然怎么割下一波韭菜呢?
但这类假网红的粉丝往往都是僵尸粉,怎么可能有数据呢?因此,刷数据就成了必然操作。
常年混迹于豆瓣象组(网红八卦小组)的我就曾经看到某 MCN 公司的前员工爆料,有很多公司和 KOL 常年都在刷数据。有很多 MCN 公司都会有刷数据的账号,也有专门的机构在做这样的事情。
说到底,这个事情谁也怪不得谁,正如网友们吐槽的,就是“一个骗子被另一个骗子给骗了”。

结语
关于这次事件,有网友调侃:
蜂群也太不“专业”了,4 万多块钱,一部分拿来刷数据,一部分拿来刷单,数据不刷太高不显假,成交量也有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这句话可以说是掀开了“微博网红营销”的遮羞布,这样的操作是目前很多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却让整个环境陷入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目前已经有相关部门开始严查“网红”食品,如果存在“刷单”、“假评论”等问题将会面临处罚。那么事件中这些“智商税商品”、“注水网红”又将在何时翻车呢?
至于微博,昨天发了刷量相关的声明。可遇见的是,不远的将来,它还得再发类似的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