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燃财经
2月中旬,安传东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草根创业会越来越难,2019年将会是创业的一个分水岭。
过去一个月,草根这个标签伴随着安传东,让他从一个失败了两次的创业者,变成创投圈最有话题性的人物之一,争议和资源同时找上门来。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席读”,有了明显的下载量增长曲线。有教育领域的投资人主动联系他,也有人毫不客气地公开怼他。
安传东走红,缘起于一部纪录片。
为了表现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的生存现状,纪实电影《燃点》选取了时下创投圈炙手可热的14位创业者和投资人。因为在镜头里表现出的与其他13位绝然不同的画风,很多人唯独记住了安传东。
身为草根创业者,安传东太难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他不得不向父亲借钱发最后一笔工资;为了200块电费,他在镜头前埋怨女友;第二个创业项目“跨界美食家”面临生死抉择,他与合伙人产生激烈分歧;一次与经纬张颖的碰面中,“嘴笨”的安传东又被问得哑口无言。
不善言辞、略显笨拙,镜头里不带任何隐藏删减的眼泪和愤怒,让安传东看起来既窘迫又迷茫。镜头之外,关于他的质疑声也接踵而来。
“安传东根本没想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就想靠创业打破阶层?这并不励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硬凹可能会走上歪门邪道。”
一篇提到他的文章里,作者把他的“疯”和“傻”概括成:执着地为创业而创业,认为只有创业才能让他暴富,只靠工资无法在北京生存。安传东在四天后转发了这篇十万加,并附了四百字回怼。有些难以想象,这与被张颖拍砖后变得毫无招架的安传东是同一人。
实际上,在与燃财经两小时的对谈中,他详尽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创业历程,展现了比影片更丰富的素材,有相似,但更多是截然相反。
面对外界的质疑,安传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他诚然接受了外界给他贴的草根标签,觉得那就是最真实的他。
从第一次惨烈收场的创业开始,安传东就不停在逆境中撕裂自己、再溯源重构。他在孵化器里睡过9个月,也承受了两次创业失败的煎熬。如今,他能坦然看待一些负面情绪,也能逻辑清楚地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但他身上也有复杂性。投资人王笑琳先后投了他的两个项目,在这两个项目都没成功的前提下,因为信他这个人,变成了他第三个项目的合伙人。在王笑琳看来,安传东有超过普通人的勤奋和不服输,但也有低情商和任性的一面。
看完影片,你会带着疑惑。是什么给了这位草根创业者屡败屡战,面对质疑的勇气?他极度渴望创业成功、渴望在这个时代证明自己,不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避免?
这个过程中,你能看到他由于情商不够和经历欠缺犯过的错,也能看到他为了做成一件事甘愿付出的非凡代价。
镜头之外,草根创业者的真实状态和故事远比电影精彩。
第一次创业
切了不该切的市场,欠债400万
优衣库的格子衫,没有攻击性的圆脸。大学期间,安传东的外号是“小吴京”。三次创业,他胖了五六十斤。现在他喜欢在朋友圈发自拍调侃自己胖了,并顺带加一句“对不起吴京老师”。
虽然是草根,但安传东不建议草根创业,他不认为每个人都能在一次次失败后舔舐伤口,依然怀有重来的勇气。
“不极度渴望成功的人,是不愿意付出非凡代价的。”他所指的“非凡代价”,除了财务损失,还有平均每个项目胖20斤的体重,以及对一个人心理承受极限的试探。
安传东的第一个正式创业项目“1000M”,曾经欠债四百万。他那时候只是个刚毕业的穷学生,绝望时,甚至萌生工作之余去捡垃圾的念头。
“赛车开到那种状态,踩刹车不管用,你已经飞出跑道了。这种状态下只有两个结果,侥幸活下来,或被撞得粉身碎骨。”今年春节,他把韩寒的《飞驰人生》刷了好几遍。
从人大毕业,他选择了创业。“1000M”的前身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安传东找兼职贴海报广告,每天支付40块钱。兼职把成果用微信传给安传东,他整理之后发给企业客户。就是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曾让他一度日赚近万,也有了“1000M”的启动资金。
“1000M”可以看作校园O2O的雏形。其先是垄断了北京四五所大学的快递业务,然后将所有的二维码、代金券、实习招聘贴在快递上,收取广告费。
学生自己来1000M的收发站取快递,公司一单可以挣八毛到一块。但时值2015年前后,生活O2O正热,安传东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拓展大学生外卖市场,把快递和外卖送到宿舍,这样一来,算上人工成本,一单要赔三块。
烧钱最疯狂时,学生们可以花一块钱买外卖,补贴的十几块都由平台出。最后两个月,安传东刷牙洗脸的功夫,几千块就没了。平均一小时支出2万,一天就是近50万。账上的2000多万盈余,变成欠债几百万。
“就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切了不应该属于自己的市场,第一个项目成了烧钱模式的牺牲品。”安传东事后反思。但最让他煎熬的,是来自情感上的折磨。
账上的钱越来越少,他不得不裁员。“没创过业的人很难理解裁人这件事,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你会焦虑,他们以后能去哪里工作,他们在北京的房租怎么交?”
最后,安传东拿着父亲攒下的钱发了最后一笔工资,那是他最心酸的时候。
被张颖拍砖
第二次创业主动止损
2014年,安传东成立第一家公司,也就是“1000M”的前身时,住的地方和公司正好一个在最东头、一个在最西头,他就在玉泉路的孵化器里睡了九个月。
每天的状态就是睁眼工作,闭眼还是工作,看不到希望。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安传东和女友连四毛钱的公交车费都刷不出来。也是从那时候,安传东的心态开始变化。
虽然第一个项目最终被一家物流头部公司接盘,并帮他还清欠款。但失败对他的影响不仅关乎资金那么简单,还有对自信心的打击。
第一个项目失败之后,安传东想去帮投资人挣钱。起初,他也想单纯做生意,比如那时候很火的公众号代运营。但他过不了自己那关,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1000M”的投资人王笑琳再次入股,让他做了第二个创业项目“跨界美食家”。王笑琳初识安传东,被他身上那股对创业的激情和勤奋深深感染。
2017年,短视频正值风口。3月7日,安传东开始做“跨界美食家”。他从第一个项目中吸取教训,找来了两位合伙人,万合天宜前内容创意负责人和拉勾网前商业变现负责人。通过给餐厅拍免费的短视频,将优质餐厅和菜品推荐给消费者,再通过会员用户收费。用户办卡后,一个月内可以免费品尝联盟餐厅的固定数量菜品。
这次创业的全过程被《燃点》记录下来。第一次融资,融了不足一百万。第一支片子,也算不上成功。要做创意,他们的创意人才匮乏;要做流量,小规模的团队又无力支撑。所以并没有很好看的数据出来。
经纬创答会上,安传东去见了张颖,后者问了几个创投界很常见但也很关键的问题,他被问得一脸茫然,一个问题也没答好。见到大佬,心生畏惧肯定有,但很显然,安传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事后,张颖在采访时,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极度不看好。
这个过程被影片放大,但真正让安传东决定放弃的是张颖说的另外一句没有剪进去的话:做成功一件事和做失败一件事的时间,其实是相同的。安传东觉得,“跨界美食家”如果成功不了,还不如新做一个。
安传东在某些方面是固执的,但他也听从建议,尽管被问得难堪,他感谢张颖。被张颖拍砖之后没多久,安传东停掉了项目。
“情商不够,成绩又拼不过,那你混什么?”
影片结尾,安传东开始了第三个创业项目席读。外界对他的这次创业有很多质疑,认为他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项目依旧不靠谱等。其实关于这次创业,起因与外界的猜测有很大出入。
安传东前两次创业,王笑琳一直是投资人。席读这个项目,创始人其实是王笑琳,在安传东两次没有结果的创业之后,她希望安传东过来一起做席读。近期的教改,换掉了原人教版近40%的课文内容,大幅增加了文言文比例。作为文言文阅读工具的席读,切入大语文赛道,已在2018年底完成了8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据王笑琳回忆,第二次创业过后,安传东实际上也有机会放弃创业,有不少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她觉得,安传东的选择,是有义气的。
当然,即便不是王笑琳邀约,安传东依然也有可能继续创业。他希望通过创业证明自己,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经历相关。
安传东出生在河南安阳,因为发育慢,个头矮小又不爱说话,四年级以前常被村里的其他小朋友欺负。但他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老实人”,等到自己变壮了,他又反过来开始欺负别人。
相比学习,他更喜欢习武。成龙、李连杰都是他儿时的偶像。因为练武,一年级开学前,安传东把腿弄折了,爷爷拉板车推着他上学。第一天考试,语文只考了一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学习的好处,而学习不好又带来僵局,他想通过顽皮引起别人注意,最终与学生、老师、家长都没处好关系。
他开始喜欢学习,是在小学三年级。村里一个很有威望的老师,看安传东写字写得额头出汗,夸他认真。他听了特别羞愧,因为自己只是易出汗体质。但从那开始,安传东就开始好好学习,“你认真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正向反馈。”正向反馈在安传东创业过程中,也数次让他受益。
到了初中,安传东开始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因为记性好,他发现自己在看目录的同时,能把一章的内容复述出来,并拆解出重要知识点。别人可能两三周都复习不完一本历史书,他只用一两天。
有了受用的方法论,安传东得以实现梦想,在万里挑一的比例中以683的高分考进中国人民大学。他第一学期的目标是拿奖学金,但最终任凭他如何努力,还是被别人“吊打”,他才真正被敲醒。
“情商不够,拼成绩又拼不过,那你混什么?”他在影片里自述创业的原因,创业成了他通往成功、证明自己的唯一捷径。
“像我这样的奇葩比较难找”
《燃点》拍了14位创业者,安传东在最后阶段进入拍摄名单。
此前,已经定了的主人公包括投资界大佬张颖、徐小平,明星创业者罗永浩、papi酱、唐岩、戴威、傅盛等,清一色创投界响当当的人物。
导演关琇想找个不一样的创业者来丰富影片,作为屡败屡战的连续创业者,安传东在搜狐的前同事把他推荐给了导演组。
而安传东认为,这种充分源于他的屌丝身份,“我不是那种PR型人才,就是在给大家呈现一个创业者的真实状态。”他坦承,“我应该是最后一个定的,像我这样的奇葩比较难找,跟其他创业者不一样,你也会从片子里看到这种不同。”
一个七八线农村的孩子,没资源、没背景、从大学开始创业,失败之后又愿意连续创业的,安传东觉得是少数。
而观众对于“奇葩”的解读有另外一层意思。安传东因为不熟悉镜头语言,他表现得最为真实、最为窘迫,受到的质疑也最多。
第二个项目被张颖质疑之后,安传东想结束重来,新的方向却被合伙人水水问得面红耳赤。镜头里的水水看起来很强势,但安传东解释,“在一些事情上我们会有分歧,但最终所有的决策都是我来做。”
安传东看起来似乎并不善于解决分歧,王笑琳觉得他确实还需要历练,比如他的低情商和任性有时会影响到理性决策。当他感觉到员工做得不好时,会直接跳起来指出问题;在“开人”这件事上也比较任性,只考虑去留,王笑琳需要想得更多,离开的人会不会涉及公司的产品研发机密。
“他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却未必是一个合格的CEO。”安传东的固执在王笑琳看来,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产品研发的初级阶段,在各方面资源和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做取舍。产品经理完全可以追求产品的极致,但CEO需要顾全大局。
在王笑琳看来,安传东虽然有高于别人的创业热情和勤奋,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和CEO,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安传东说他从一次次创业失败的煎熬中刻意训练自己,以更成熟的心理应对挑战。但很多时候,他不敢让自己失败,因此会总绷着自己。
王笑琳和安传东对成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她希望安传东能从这种紧绷中释放出来,看淡失败。总是对自我高要求,也可能会错过更多思考。
写在结尾
2019年,草根和精英创业者一样难
你能在他身上找到所谓草根创业者的共性。如他所说,他们来自七八线城市,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父辈积攒下的人脉,情商也不高,曾经期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后来却发现,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庭院里难长出参天大树。”
2月中旬,安传东在朋友圈写道:越是艰难时期,草根创业者拿钱越难。创业者不再单纯比拼对于机会和风口的认知,更多是做产品、搞服务、带团队、引人才、树品牌等综合能力。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讲,无异于霜降打击。
这其实和大环境也有关系。从BAT到TMD,翻翻近几年全民级独角兽的名单就能发现,出身草根的人几乎没有。草根创业者做出一家独角兽公司越来越难,2019年只会更加残酷。
影片播出后,他被经常拿来与精英创业者的代表戴威一起比较。在被问到如果站在戴威的位置,他会做何选择时,他强调他们是两个平行世界,不可能站到戴威的角度替他做选择,但同时他又理解戴威。
“项目到了一定程度,并不是创始人一家之言,他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这对草根创业者是挑战,对精英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