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电影市场也公布了春节档票房成绩单,票房增长率虽仅较去年微涨1.1%,但春节档共产出综合票房依然达到了58.38亿。
其中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获得春节档票房冠军,在2月8日票房突破11亿,10日晚突破20亿大关。截至发稿,该电影累计票房已超过27亿。
伴随着票房走高,《流浪地球》也收获了国内外很多关注,总体上收获了不错口碑,有观点称其是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标志。
然而,该影片在豆瓣电影上获得的评分却出现下滑,从8.5分降到了目前的7.9分。
网友爆料收费改差评
影迷出征为豆瓣打低分
事件逐步发酵,与此同时,有网友爆料,有人在豆瓣上私信影评博主表示,将《流浪地球》的好评改成一星,可以给10000元的差评费。
很多影迷认为这是豆瓣恶意大幅降低评分,于是到苹果App store给豆瓣App打出一星的评级。
犹如一轮针对平台的网络暴力,这些评论让豆瓣App在App store中收获的每日评论数达到历史最高,不过,对豆瓣App整体评分并未构成太大影响。
昨日午间,针对电影《流浪地球》评分异常,出现“五星短评改一星”的传闻,豆瓣回应称,经查,并不存在“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的情况。据其工程师统计,昨天确实有一例用户由四星改一星的情况,后来该用户删除了评分。
而所提及的用户面对被收买的质疑,也公开表示,“有一星热评是我朋友,我知道他们的一星评分是出于本意,你可以抨击他的审美,但不能抨击打一星的权利,所以我改了一星。但有人指出我没考虑到之前两万人为我四星点了赞,就擅自改了评分,也违背了我的初衷,所以我将评分删掉了。”
该用户称自己“只是为了表示用户有一星的自由而改的分。”
评分机制屡遭质疑
用户的争议点真的在于《流浪地球》好不好看吗?未必。
除了对高分改低的质疑,还有对“用户修改评分,而此前的点赞并不会取消”的平台评分机制的不满,以及对豆瓣评分影响市场表现的抗议。
对此,豆瓣表示,为避免发生此类事件,正紧急优化产品功能,修改评分后,修改前的“有用”(点赞)数据将被清零。
一直以来,豆瓣被视为文艺青年聚集地,因而平台上对文化类如图书、电影等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具有被认可的参考价值,但流量数据造假现象普遍出现的如今,豆瓣评分也屡被质疑存在水分。
去年5月,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同时传出水军团队在豆瓣为其刷分的消息,对此片方极力否认,人民日报也就此发文,起底豆瓣刷分产业,指出有“水军团队”给出刷至8分7500元,5500元包刷6分的价格。
去年8月,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出品方北京实传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豆瓣网告上法庭,该电影导演毕志飞作为原告的法定代表人出席了庭审。原告认为,因豆瓣网人为操控评分,使得该电影评分2.0,被称为“史上最低分烂片”,导致上映4天即宣布撤档。
(豆瓣网友对于《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评价)
(该电影官方发交涉函称豆瓣网“毁了一个青年导演十二年的心血”)
对于原告的控诉,豆瓣网方面称公司态度中立,从未有过锁定评分、操控评论的行为。对于这场官司,多数网友站在了豆瓣一边,因为就该电影本身而言,大家的看法似乎是一致的。该影片获得了《青年电影手册》发起评选的年度最差华语电影奖项——“金扫帚奖”,而IMDB网站上对于该影片的评分为1.0。
不仅是电影市场,豆瓣网上对于网综的评分也引来争议。去年11月,爱奇艺因不满旗下节目《奇妙的食光》在正式上线之前被豆瓣网友诋毁,以名誉权纠纷为由起诉了豆瓣网运营主体。
这些事件足以证明豆瓣平台上的评分、评价对影视市场的影响,但同时也昭显了其评分机制、评价体系存在的争议。
豆瓣网给予了网友表达自我见解的平台,却也给了水军刷分产业滋生扰乱评分机制的可能,而最终却没有给用户宣泄愤怒解决问题的有效渠道,这成为这场“地球保卫战”的诱因,在自身评分体系产出影响力的同时也应该背负解决问题和优化规则与机制的责任,这是豆瓣需要反思的。
另一方面,看电影是主观的事情,任何平台的评分高低都不能决定一部电影带给每个人的感觉。
但与此同时,网络给予了每个人表达观点、态度甚至宣扬个人情绪的机会,但借助网络保护色,利用网络自由权利忽视甚至影响公平规则,做刷分等牟利的不道德行为更应被禁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平台需要警惕和利用技术规则尽量规避、网友应有自觉意识去避免的行为。
Bianews正在招募记者,工作地点:北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鞭哥微信(ID:cindyweeen)。期待有才又有趣的你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