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围剿」宇树
第一财经 2025-10-29 14:50

2025.10.29

本文字数:3329,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乔心怡


走至IPO前夕的宇树,站在赛道“聚光灯”下。

当前,在国内已经披露IPO进程的机器人企业中,宇树给出了最为明确的时间线:2025年年底前向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宇树站在离IPO最近的地方,也成为所有后来者的参照物。近日,第一财经记者采访魔法原子、松延动力、机构投资人等多方产业人士了解到,部分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压榨性能和降低售价追赶宇树,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期待宇树IPO的资本放大效应。

在这场看似同频的竞争中,企业们正在寻找各自的落脚点。有人死磕性能,有人选择押注价格,有人期待资本放大效应。宇树的IPO或许在今天被行业视作重要节点,但真正决定赛道走向的,或许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谁能跑得更久。

对标宇树,成为宇树?

这张脸做得太猎奇了。

在刚刚结束的IROS(机器人学术顶会)上,宇树最新发布的机器人H2首次公开展出。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以往产品最大的不同,是披上了人皮。第一财经记者近距离观察后注意到,H2头部为定制模具,嘴部与鼻子为固定样式,双眼处抠出了两个洞,洞中裸露出摄像头。

宇树的H2在IROS上亮相。图片来源:乔心怡

宇树的H2在IROS上亮相。图片来源:乔心怡

一位机器人租赁商向记者评价道,H2的脸实在算不上栩栩如生但足够猎奇也是它的竞争力,还是有很多想吃螃蟹的人来问我们租赁的价格,想用在商店开业剪彩、商场活动等场景,但现在这款机器人还没有货

他预估H2年底交付后的定价可能在10000/天。具体定价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可能更贵,也可能更便宜。

H2周围,是宇树的全系列产品,包括一米八的大人形”H1、一米三的小人形”G1、一米二的轻量化人形机器人R1,以及消费级和工业级的四足机器狗Go1Go2

这是目前市场中一个比较标准的全矩阵产品布局。魔法原子副总裁、研发负责人陈春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小人形和消费级四足在商演、导览、租赁市场的商业需求已经被证明,这是目前机器人企业最快能够实现商业化的途径,大人形和工业级四足狗则帮助企业完成生态卡位,在特定的场景中秀一秀肌肉

10月上旬,魔法原子发布了四足机器人MagicDog Y1,这款奔跑速度达6m/s的行业应用四足机器狗,也让魔法原子基本完成了和宇树的产品线对标。根据魔法原子官网信息,当前魔法原子的产品线包括了小人形Z1、大人形Gen1和消费级四足机器狗MagicDog以及工业四足Y1

魔法原子发布的行业四足。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魔法原子发布的行业四足。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产品线对标并不是陈春玉的最终目的。宇树当前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形成,我们如果想要在同一市场中竞争,需要强调差异化,比如AI能力。他说,从硬件维度看,目前各家的人形与四足机器人都已进入可复现阶段,真正拉开差距的,是AI架构的系统设计。

魔法原子当前采用的机器人大脑模型架构为快慢双模协同架构,前者负责瞬时避障与姿态稳定,后者处理语义理解与任务规划,形成类似人类大脑和小脑协作的控制体系。我们希望用一个好部署、可行的架构先投入使用,然后再进行快速迭代。陈春玉说。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选择在AI层面加码。一些厂商正在尝试以更低的价格切入市场,希望通过成本优势抢占商演和租赁等标准化场景。

1023日,松延动力发布身高不到一米的小尺寸小布米Bumi,该产品以9998元的预订价格将人形机器人的购买门槛拉至万元以内。一天之后,加速进化推出机器人Booster K1,首批100台限时售价2.99万元,和宇树R1的起售价相同。

在产品线上对标宇树,在价格上宇树,现阶段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标配策略。但要和竞争对手形成真正的分水岭,还需要再看内功

极限性能和交付能力尚未对齐

在谈及性能问题的时候,陈春玉并不避讳和宇树进行对比。

宇树自研的电机实际上是他们最稳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向记者表示,硬件的工程性问题仍然是机器人研发的核心难点,尤其是在整机设计和极限工况测试阶段。只有把整机推到极限状态,才能暴露出结构和传动系统中的问题。

极限测试,是竞争对手们在机械性能上向宇树看齐的重要手段。陈春玉透露,魔法原子测试的极限工况包括零下20摄氏度的极冷、55摄氏度的极热等场景。我们希望在硬件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让算法团队去研究极限工况,把它作为可靠性测试的关键指标。在他看来,这种通过暴露问题反向推动迭代的方式,是魔法原子在性能上向宇树看齐、试图超越的关键。

过去,好用是拉开宇树和竞争对手的最大竞争力。一位广州高校机器人实验室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他也体验过众擎的机器人,但发现该品牌的机器人只能给客户提供一个遥控器,接口开放程度也不高。这就导致了我们只能用它做一些简单的运动算法部署,走几步路,复杂的运动根本无法实现。他告诉记者,自己设计了一套舞蹈的部署算法,最后只在宇树的本体上复现成功了。

一位接近众擎的业内人士透露,众擎当前处于爆单的状态,但这并非完全因为订单量激增,交付能力同样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关键因素。

宇树的早期投资人赵楠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2020年左右,王兴兴就有强烈做自己工厂的意愿。因为就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很多人还停留在手搓零部件的状态,对机器人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落地交付都有影响。他评价,从现在的发展规模来看,这是宇树能够实现稳定交付关键的一步。

姜哲源透露,当前松延动力也在建设工厂的过程中。我们的小布米机器人目前全是我们自己做的,没有开放任何外部代工。他也表示,就目前松延动力的交付规模和宇树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工厂目前还是手工线为主,有很大提升空间。

宇树在工程化能力和商业化路径上的优势,确实是不能否认的。谈及竞争,陈春玉说,魔法原子更希望在清晰认知差距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节奏。我们不会盲目去大肆切入C端的场景,但会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持续打磨,让产品具备更好的可复制性和可交付性。

魔法原子和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图片来源:乔心怡

魔法原子和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图片来源:乔心怡

行业还有哪些期待

同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在十月上旬也发布了人形机器人DR02,相比宇树的消费级策略,这款人形机器人沿袭了此前云深处的布局策略,依然聚焦的是工业、巡检等行业场景。

一位GP机构的董事长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尽管今年为止,云深处的营收已经有显著的同比增长,但和宇树十亿元营收的量级仍有较大差距,并透露云深处当前也在寻求上市等资本市场的机会。对于详细的上市进展和规划,云深处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复称暂不清楚。

宇树的上市,被投资人视作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我们来说,关心如何退、什么时候退出,宇树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人形机器人的一个明星标的,它的资本化路径为整个赛道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也让投资人看到了兑现预期的可能。上述董事长说。

姜哲源说,宇树的IPO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考虑,但宇树的IPO对市场来说是有一个重大的有利影响的。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判断明年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能够推动行业放量,供应链层面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

两款三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图片来源:官方微信公众号

两款三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图片来源:官方微信公众号

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应只依赖于单一标杆企业的带动。市场会期待宇树IPO成功,也不希望市场上只有一个宇树。陈春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潜力足够大,未来会出现多样化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有人专注轮式,有人专注双足,有人做C端,有人深耕B端。只要能在不同场景中找到确定性价值,这个市场就能容纳足够多的公司。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也承认,宇树在运动控制层面确实有优势。但我们认为,机器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上肢的作业能力,而不仅仅是移动得稳、跑得快。姚卯青说,相比运动控制,作业操作的复杂度要高出两个数量级以上。这需要系统性地打磨硬件、算法和数据,靠的是工程积累,而不是短期Demo,具身智能是一个长期的产业,需要一定耐心。

尽管宇树可能率先登台,但具身智能行业幕后的布景仍在搭建,资本、技术、供应链与耐心都是这场演出的必需品。真正的终局,不是看谁抢到第一波掌声,而是看谁能撑到帷幕落下之后。上述董事长说道。(转载自第一财经)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