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从品牌形象来说,在香港核心商业区拥有自己的地标性总部大楼,是公司实力和形象的象征,有助于吸引顶级国际人才和合作伙伴;这对于阿里的国际化拓展同样意义重大。
蚂蚁集团同样需要一个香港总部,助力其加速全球化战略。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积极探索新增长路径。蚂蚁集团将“支付宝双飞轮、AI first、加速全球化”作为未来十年的三大战略。
2024年3月,蚂蚁国际从蚂蚁集团分拆,并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实行独立市场化运营。蚂蚁国际是蚂蚁集团海外业务的核心载体,约占集团两成左右营收。
蚂蚁国际旗下拥有四大业务板块:全球整合钱包门户服务(Alipay+)、全球商家支付服务(Antom)、全球企业账户服务(WorldFirst)及场景金融业务(Bettr)。通过科技和服务的链接,蚂蚁国际现已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 1 亿商户与 17 亿消费者账户。
整个2025年,蚂蚁集团在香港可以说是快马加鞭。
4月份,蚂蚁数科正式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并宣布其海外总部落户香港。5月份,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计划将蚂蚁国际单独在香港上市,“目前正与监管部门沟通且无政策障碍”。
还是5月,蚂蚁集团旗下子公司以3.28港元/股的价格对耀才证券金融(01428.HK)发起要约收购。10月10日,该行动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
耀才证券金融是香港老牌券商,手中拥有香港金融市场最值钱的硬通货——金融牌照,而且是7张,覆盖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蚂蚁集团以总价28.14港元(溢价17.6%)收购耀才证券金融,可以省去在香港申请金融牌照的复杂且漫长的周期,快速实现全牌照资质落地。
6月,蚂蚁集团宣布在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三地布局稳定币业务;旗下蚂蚁数科、蚂蚁国际均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
就此次联合阿里香港买楼,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蚂蚁集团正积极参与香港创新枢纽的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香港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及其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桥梁作用,让我们对加码香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在香港的投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壮大本地团队。我们希望这些举措,不仅有力支撑蚂蚁集团的全球化战略落地,更能为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一份力量。”
超百家科技公司涌入香港 阿里系加码布局香港不是孤例。 2025年6月,小红书香港办公室举办开幕仪式,这是小红书首次在中国内地以外设立办公室。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亲临现场当主礼嘉宾,同时出席的还有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主任任景信、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足见香港对小红书的重视。 图源网络 今年早些时候,小红书承租了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写字楼面积约 7000 平方呎的高层单位,作为香港区办公室。 实际上,小红书是香港特区政府 “重点企业引进计划” 引入的第五批18家科技公司之一。在前几批“重点企业伙伴”中,包括华为、联想、京东、美团、蚂蚁数科、百度智能驾驶、理想汽车、壁仞科技、地平线、科大讯飞等都已经分批进驻香港。 2022 年 10 月,香港提出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初步目标是 5 年内吸引 100 家相关企业来港,通过积极接触和招揽重点企业,快速提升香港在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和质量。 引进办在招商引资方面同样是快马加鞭。 截至 2025 年 10 月,引进办累计签约企业达 102 家,提前完成5年100家的目标。其中,内地企业占比超 60%,涵盖互联网、科技、医疗、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至今重点企业总数突破 100 家,合共预计为香港带来约 600 亿港元投资,创造约 22000 个就业职位。 多年来,香港的对外引资工作主要由投资推广署负责。但为加快香港的科技发展,将香港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科技中心和产业高地,香港在2022年正式提出“重点企业引进计划”。 引进办由香港财政司司长直接领导,专责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且具代表性的重点科技企业,涵盖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 为吸引科技公司来港,香港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会按企业个别项目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潜力,参与共同投资;还拿出香港科学园、数码港、新田一带等土地为来港企业落户和提供优惠的办公场所。 对于落户香港的科技公司,引进办还会为致力于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协助它们融入本地创科生态圈。同时,为落户香港的重点企业员工提供有关在港生活的咨询服务,包括住房、子女教育、人际网络等。 为避免产业 “过度依赖内地”,引进办已经加大了对欧美、全球领军企业的招商力度。在今年公布的第五批 18 家重点企业中,海外公司占比达40% 。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全球AI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阜博集团,欧洲的医药巨头罗氏等。 科技企业的集中涌入,不只是为香港带来了直接投资,更是为香港经济带来“乘数效应”。 一个直接的反应是,香港写字楼市场的回暖。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香港甲级写字楼需求及租赁动力增强;预计全年整体写字楼租金跌幅在 4%-6%。数据明显低于2024年的跌幅。(转载自好看商业)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