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浪新闻出品的《一天零一页2025》第一期上线,访谈了“勇闯AI赛道的互联网数码评测人”王自如。超角度进行了文字整理:
因限高,只能坐绿皮火车出行
欠钱原因曝光:股东回购邀约


视频中,王自如坐绿皮车出行,还在火车上吃起了泡面。他称坐绿皮车出行是因为被限高,只能选择这种出行方式。
王自如透露,他面临的财务问题,从3000万变成了1个亿,现在创业的第一目标是还钱。
他欠钱的原因也曝光:“如果要全部解决,对于所有的股东回购邀约要小1个亿。”

不在乎被骂
现在注重减肥
接受这期拍摄是想记录下这个阶段的自己,对于这期片子播出后可能会被骂,王自如称早就不在乎了。
视频中王自如早餐吃得很简单,用空气炸锅炸的虾饼,早上起来出去骑车20公里,40分钟左右,主要是为了减肚子和身上的脂肪。以前在格力的时候也不用上镜,胖一点就胖一点,头发少一点就少一点,他在格力高管里面算头发多的了。
现在还要拍视频,所以还是要控制身材。不想让大家在视频中因为他胖了,而浪费关键的三条留言的quota。现在流量不高,留言很宝贵。
选择回来创业,大家依然支持
对于选择AI,王自如表示是基于这技术本身的价值判断,它的量级比工业革命还要大。如果选择一个方向一定要选足够大的趋势,哪怕是猪也能飞起来。
王自如的办公室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也是最早创业的那片地方,每天办公室基本就王自如一个人。
决定重新创业的时候,王自如给大家发了消息,说“我要回来了”。“大家依旧愿意支持我,陪伴我。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他们选择一直以来包容以前的我。”
当时创业(zealer)就六七个人,下班骑车回家,两点一线,那段时间是创业最开心的日子之一。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开始焦虑一切,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做不到现在经历这么多之后的淡定和从容。所以突破不了当时阅历的局限。
再谈与罗永浩辩论事件:
想跟罗永浩握手被拒
愿意为挣钱再次同框
谈及2014年王自如与罗永浩辩论事件,王自如发小、zealer联合创始人王晓波认为是内容流程管理有问题,并没有罗永浩说的那么恶心。当时现场,罗永浩要求清场,同事们在外面很着急,准备的全部是技术方向。拿去两个箱子东西都没开,很遗憾。
很多人现场的反应是怒其不争,王自如出来后给同事们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准备的东西我没用上。他自责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表现,而是因为他辜负了团队的努力。“那个时候他藏不住事儿,你看他眼睛里的表现和他的表情,很无奈,很沮丧。”
王自如回顾当时的表现称,已经没有在听罗永浩讲什么了,“走出去的时候想跟罗老师握个手,他没跟我握手。我觉得可能现在回想起来的话,我内心还是保持了一丝最起码的善意,不管当时的场面如何,我觉得至少还是愿意去保持一份善意。”
王自如认为那场辩论后对公司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个人的认知和商业层面没有太大的影响。过去的十年时间,网友比他和罗永浩更热衷于讨论这件事。
“这么多年很多平台都希望我和罗老师能再次同框,我个人觉得不需要,可能他也觉得不需要,如果聊聊AI,不是在煽动对立的前提下还是可以的。我不介意被消遣,只要有合理的回报,没问题,结合现在的情况,能挣钱谁嫌钱咬手啊,我现在欠这么多钱是不是?”
播客遇到流量难题
尝试转型
对于视频播客,王自如称将是内容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播客是彰显洞察和深度思考的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又回到了一个短内容和长内容的竞争问题,有期播客50分钟,如果变成30秒的话,可能只能说“GPT-5发了,你以后什么都教不了你们孩子”,看起来说得很有道理,但是no,只有误导的价值,没有引发思考和拓展思维的价值,有时候要有些坚持。
但是王自如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提出了问题:“你的4期播客和你之前视频比,跟同行目前做的主线内容比,还是有一些流量差异的。不管哪个平台,视频的时间在越来越缩短。”
王自如提问“播客还要不要干?”
同事回答:“要干,但是优先级一定不是那么高。首先品牌方现在投放逻辑90%权重在于流量,我是希望有一些高平快,可能相对起来泛娱乐的内容。因为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你做内容得有妥协。”
王自如:“我要找到一个我能自洽的点,如果我不要绝对的深度、密度,那我就得至少满意这是一个我认为的五边形。”
同事:“反正目前我想奔着钱走,我得拉着你奔着钱走。”
王自如表示,首先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如果不活下去,没有一切的可能。他认为播客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发小王晓波举例,让他拍“限高的一天”,其他同事建议把网感放到选题里。
王自如认为陷入的困境是特别规律化的、规矩的死板的内容框架里,现在应该按照pre-zealer的思路做视频(香港买iPhone时期,胸口挂个相机老偷拍),绝对是有网感的事。
“不要在没开始之前画地为牢,跟大姐(董明珠)学,在运动当中找转机、找机会,然后再去总结。”
2016年工资只够发一个多月
头发掉了很多,还得了抑郁症
发小王晓波透露自己见过王自如真正的低谷期,比现在要难得多,2016年的时候公司200多人,账上的工资只够发一个多月的,那时候他简直就是脱发,头发已经脱掉很多了,他是植过发的。
2016年快年底的时候得了抑郁症。
王自如则称在zealer的过程当中,商业化的路径和内容的路线之间是不断的拉扯的。对于抑郁症,王自如表示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心对抗和挣扎,然后疯狂的骑车,才逐渐逐渐从那个状态走出来,尝试聚焦在每一个当下,今天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不要想那么远,面对困境放松最重要。
王自如对王晓波说:“在低谷的时候,应该学会让命运的浪潮当中随波逐流。老子早晚还要一飞冲天。”
“工资条”采访是巧合
在格力提升了认知
谈及“工资条”那次采访,王自如透露本来是针对董明珠的一个专访,他要去洗手间,结果董总和媒体老师往里边走,他往出走的时候撞了个对头,然后媒体老师说能不能跟自如坐下聊一下,王自如说不合适吧,然后董总说没关系聊一聊吧。
”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舆论或是探讨,核心是人家不喜欢你当时的状态,说话的状态和方式。”
王自如认为在格力的经历让他对商业、制造业、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差异,以及这社会真正运作面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认知。
父母在他五六岁离异
妈妈答应给买吉他是最开心的时刻
在13/14岁王自如看到别人弹吉他,被音乐深深震撼,觉得太酷了。“我妈在沈阳火车站接我回家,在那天晚上没车了,在火车站旁的小旅馆,小心翼翼试探说了句,想买把吉他,我妈脱口而出,好啊。真的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最开心的状态。
王自如透露,在5/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父亲没了工作,母亲也辞职了,后来在姨妈家寄宿了7年。后来上学、做内容都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多余的。
“我当时的用力过猛,对周边人的尖锐,其实是来自于自证而不得的一种应激反应。”
超角度简评:
本次访谈,让公众疑惑的王自如巨额债务原因浮出水面,就是很多人猜测的股权回购,股东要求王自如把股份买回去。
与其合伙人对其印象一样,王自如依然有点油腻,但这份油腻是中年老登的油腻,还是人生经历的豁达、成熟、灵活的表现,可能都有。掺杂了创业低谷的磨练、在格力去各地方与各样人接触形成的人情世故的洗染。
在罗永浩、贾跃亭等这些被限高、曾被限高的人群中,王自如是第一个被大家看到坐上绿皮火车的人。
大家解决限高的方法不同,贾跃亭逃离这个限高的半球,去另一个半球;罗永浩赶上了直播带货大势,又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嘴,现在又用嘴开启播客访谈新的一春,还完债应该不是问题。
王自如应该如何有效还债?进入AI,有点晚了,卖课也有点晚。
这些年的沉寂,知名度热度骤减,应借助以往数码评测的积累、历史争议,快速积蓄流量势能,若有金主支持他与老罗同框,可迅速获得流量热度,但回归数码评测可能是必经之路。
逐步摸索赢利模式,也可尝试跟股东谈判债务转股份。
内容层面,要深度还是要流量,是每个内容人的困惑。可采用 “长内容立品牌,短内容获流量” 的矩阵模式,在短视频平台流量破圈,精品播客沉淀私域。
如《AI创业者的限高日记》记录创业还债过程的日常与思考,强化个人IP。
短期内优先布局高投入产出比的泛娱乐内容,如 AI 数码开箱、科技热点速评等,满足品牌方的流量诉求;长期则打造 AI 垂直领域的知识付费产品。
王自如的二次创业,核心在于平衡 “生存需求” 与 “长期价值”。
他与罗永浩踏入了同一条河流,还债,播客,也许真得罗永浩“拉”他一把。(转载自超角度)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