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假的!传苏州中院判小米二审败诉退订金赔三倍,实则是驳回管辖权异议
大白聊IT 2025-10-23 08:23

小米汽车真的输了官司?虚假宣传案已经宣判了?

最近两天,不少人在传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小米汽车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消费者胜诉,小米汽车需退还消费者定金2万元,并按选装价款三倍赔偿12.6万元及律师费1万元。” 的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 ——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消费者拿了 10 万多赔偿。但这事到底是真的吗?

答案很明确:这是条假消息

真实情况是,苏州中院确实有关于小米汽车的裁定,但根本不是案件宣判,而是再次驳回了小米提出的 “管辖权异议”。

简单说,就是小米想让案子换个地方的法院审,法院没同意,现在案件还没到审理判决那一步。

关于诉讼,看到有误传。 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再次驳回小米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要求为真。

图片

可为啥这种假消息能传得这么广?这得从小米 SU7 Ultra 那两个 “挖孔” 说起。

从 “性能神器” 到 “装饰孔”,4.2 万选装件引了大麻烦

事情的源头在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Ultra 上市时推出的一个选装件 —— 售价 4.2 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当时小米的宣传说得相当诱人,雷军在微博里直接说 “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

图片

图片

对于冲着 “性能” 买 SU7 Ultra 的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必选项。杭州的高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他本来就有辆小米汽车,看了风道宣传直接决定再买一辆,“这就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那会儿没人怀疑这 4.2 万花得不值,毕竟又是纽北原型车复刻,又是空气动力学设计,听着就很专业。

但等首批车主提车、博主们实测之后,问题彻底暴露了。有车主拿鼓风机对着挖孔吹,旁边放的纸巾压根没反应,证明根本没有有效气流通过;拆解后更发现,所谓的 “双风道” 下面就是个小口子,既没连到刹车散热系统,也没有能产生下压力的结构,内部和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轻了 1.3 公斤。

更扎心的是成本问题,有车主估算这盖子成本最高也就 1 万元,和 4.2 万的售价差了一大截。等于花了高价买了个 “装饰孔”,这换谁都接受不了。

维权群超 300 人,85 天沟通没结果只能起诉

5 月份,随着实测视频传开,维权群很快就建了起来,人数从最初的 70 多人涨到后来的 300 多,大家的诉求很一致:要么兑现宣传的风道功能,要么退钱赔偿。

当月 15 号,有博主带着车主和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销售交付总经理张磊谈了三个多小时,据说对方提到 “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但这话后来被李肖爽否认了,说纯属造谣。

5 月 7 号,小米终于发了致歉声明,但内容更让人不满。声明说 “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承认风道主要是复刻外观,只能 “提供部分气流导出”,然后给了两个方案:没交付的可以改回铝制机盖,但得重新排队等 30-40 周;已提车的给 2 万积分,也就值 2000 块钱。

小米SU7 Ultra陷争议:碳纤维前舱盖和马力封印背后的车主心声-有驾

4.2 万的选装费,只给 2000 块补偿,改配还要等大半年,车主们当然不买账。高先生说,当时和小米谈好给一周时间论证能不能做出真风道,能做就改了再交车,不能就给其他补偿,结果小米不仅没按时反馈,之后干脆不回复了,从 5 月到 8 月整整 85 天,问题没解决分毫。

更让人恼火的是小米的 “冷静期” 政策。对于提出暂缓排产的车主,小米给了 60 天冷静期,说逾期不沟通就视为放弃提车,而且定金不退。有车主试着申请取消订单,客服直接说定金退不了。

“现在网上传的‘法院判小米赔偿’全是假的,只有苏州中院二次驳回小米管辖权异议这事儿是真的。” 维权群里的陈先生(化名)特意跟我们澄清,他也是起诉车主之一,“不排除有人故意传假消息,说不定是想混淆视听,帮某方转移注意力。现在案子最快的进度就是确定了审理法院,离真正判决赔偿还差得远呢,道阻且长,我们这群车主早就做好跟他们打 3 年官司的打算了,不拿到合理说法绝不会罢休。”

图片

被逼到份上,消费者只能走法律途径。6 月 24 号,高先生第一个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申请,要求退 2 万定金并三倍赔偿。到 8 月份,已经有上百位车主起诉,其中还有不少本身就是律师的车主。

假消息背后:管辖权异议才是当前焦点

案子开庭,小米提了 “管辖权异议”—— 意思是这个法院没资格审这案子,想把案子转到别的地方。这其实是企业常用来拖延时间的手段,之前小米 YU7 交付延迟的案子里,也用了同样的办法,结果被上海松江法院驳回了。

图片

这次在苏州的案子也一样,一审法院驳回了小米的管辖权异议,小米不服上诉到苏州中院,最终还是被驳回。

也就是说,现在法院只是确定了 “在哪审” 的问题,距离 “判不判虚假宣传”“赔不赔钱” 还远得很。

但不知道是谁把 “驳回管辖权异议” 曲解成了 “二审维持原判,消费者胜诉”,还编出了 “退定金 2 万、三倍赔偿 12.6 万、律师费 1 万” 的具体金额,一下就传爆了。

这其实也反映出大家对这事的关注程度,毕竟 4.2 万的选装件到底算不算虚假宣传,不仅关乎这些车主的利益,也影响着很多人对小米汽车的信任。

网友怎么看?从米粉到路人都在较真

这事在网上吵得火热,不同立场的人看法很鲜明,咱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1.维权车主:不是为了钱,是气不过被当傻子 有车主在视频里晒出订单截图说:“我是十年老米粉,家里电视、手机全是小米的。当初花 4.2 万选这个盖子,就是信了雷军说的散热功能,结果拆开来一看就是俩窟窿,补偿给 2000 块积分,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还有网友笑言,这下觉得2万元三折叠也不那么贵了;还有人说:“起诉不是为了三倍赔偿,就是想让小米说句实话,这钱到底花在哪了。”

2.科技圈网友:宣传得有底线,性能不能靠嘴说 懂点汽车技术的网友分析:“碳纤维机盖本身是好东西,但空气动力学设计不是随便开俩孔就行的。雷军直播里说‘导向轮毂散热’,这是明确的性能承诺,实测没这功能,就该按宣传的来兑现。车企不能把‘概念设计’当‘量产功能’吹。” 还有人吐槽:“小米手机宣传跑分从不含糊,怎么到汽车上就‘表达不清’了?”

3.法律相关网友:管辖权异议没用,关键看证据 有律师网友解释:“小米提管辖权异议很正常,但法院驳回是对的,因为消费者有权在自己所在地或交付地起诉。接下来重点是小米的宣传有没有构成欺诈 —— 如果当时就知道风道没实际功能还这么说,那退一赔三跑不了;如果是后期减配没说清楚,责任轻点,但也得退选装费。”

4.中立路人:别消耗口碑,解决问题比甩锅重要 有网友说:“不管风道能不能用,小米的处理方式太拖了。从 5 月到 10 月,快半年了还在扯管辖权,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补偿方案?2000 块积分确实太少,哪怕退一半选装费,车主可能也不会闹到起诉。” 还有人补刀:“之前 YU7 交付延迟,现在 SU7 Ultra 风道造假,小米汽车这品控和售后得赶紧跟上啊。”

写在最后

现在再回头看开头的问题,“小米输了官司吗?” 答案还是否定的,但这起事件远没结束。苏州中院驳回管辖权异议后,案件很快会进入实体审理阶段,4.2 万的碳纤维盖子到底是不是 “虚假宣传”,法院会给出专业判断。

对小米来说,这事也是个教训:汽车不是手机,消费者对性能宣传的较真程度远超想象,一句 “表达不清” 解决不了问题。对消费者而言,遇到宣传与实物不符的情况,保留好宣传截图、订单信息这些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才是最靠谱的办法。

至于后续案子怎么判,咱们等着法院的消息就好,别再被不实传言带偏了。(转载自大白聊IT)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