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又上热搜了。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购买蜜雪冰城时惊喜发现:小票上印着连载小说,篇名为《雪王在古代卖咖啡》,讲述了“雪王”与伙伴小柠檬穿越至古代经营咖啡店的故事。
帖子一经发出迅速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晒出自己小票上的其他章节,调侃道“大家拼拼凑凑,我仅花0元就看完了全文”;还有网友点赞品牌创意,直言“蜜雪招到了很会运营的小朋友”;甚至有网友表示“为了凑齐全套小票,我愿意喝一周蜜雪”。
据悉,《雪王在古代卖咖啡》小票小说共设20个章节,采用每天更新一章的节奏,首个更新周期为9月17日至10月6日,后续将会进入循环更新阶段。而就在首轮连载结束仅3天后,10月9日,蜜雪冰城也亲自下场营业,在微博放出了这部小说的全部20章内容:
更有意思的是,早在今年7月8日,蜜雪冰城就拍摄了同名短剧《雪王在古代卖咖啡》,在抖音、B站、视频号等平台“蜜雪冰城”官方账号上线。这部短剧单集时长不到 6 分钟,每天更新两集,共有6集,已于7月10日完结。
事实上,蜜雪冰城并不是第一家在小票上“整活”的品牌。
细数那些年在小票上整出“花活”的品牌
今年七夕期间,同为茶饮品牌的茉莉奶白,以“爱情文学”为抓手,进行了一波抽象玩梗式营销:在小票上连载霸总文学《白月光》。
别看标题取得很小清新,行文风格那可太“歹毒”了:
不是写霸总“第1314次因她进ICU”、“铁链碰上霸总刀锋般的下颌线被切断”,就是说白月光“手握霸总的脚踝,将霸总挥舞起来,一人一刀,杀出了包围圈”……
别说茉莉霸总了,Morketing都想高呼一声“俺娘咧,俺不中了!”(扶额苦笑)
有人认真揣摩剧情下一步走向;有人直接给门店支招“下集该怎么写”;还有人发帖互换小票片段……短短几张小票,硬是被玩出了追更、二创、社交的完整链条。
在尝到“小票连载小说”的甜头后,茉莉奶白又携手上美影推出联名款,再次把彩蛋藏进小票设计中,硬是让它从普普通通的纸片,变成了“美丽小垃圾”。
当然,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致力于搞“抽象文学”,其中也不乏走“温情路线”的,比如沪上阿姨。
2025年,是沪上阿姨创立的第十二年。为持续传递女性力量,周年庆期间,沪上阿姨推出了“自由清单”系列小票,通过网友投稿的真实的“她,自由在握”系列故事,让更多女性看到,“她可以,你也可以”。
还比如Coco都可。2024年,是CoCo支持“春蕾计划”的第九年,同年9月,恰逢腾讯公益“久久公益节”期间,品牌从历年“春蕾陪伴”成长营收集的近百首女孩诗作中,精选出了4首兼具才情与力量的作品,精心排版设计在消费小票上:
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不过,要论小票“花活”领域的“祖师爷级别”玩家,麦当劳若说第二,恐怕没有其他品牌敢称第一了。
今年8月,麦当劳在全国开启“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全国超7100家餐厅同步切换成了麦麦岛“度假模式”,就连自助点餐机输出的小票都创意焕新,化身为七彩缤纷的“麦麦岛探索证”。更用心的是,每一张“探索证”都印有专属编号,让消费者每次到访麦麦岛,都能留下独一无二的纪念印记。这波“小巧思”不仅拉满了用餐仪式感,还让消费者在收集不同编号的“探索证” 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
但这可不是麦当劳第一次因小票 “出圈”了,早在2023年,麦当劳小票就曾被全国各地的“麦门同胞”自发玩成热梗,掀起了一股“餐饮小票勋章”风潮。
起因是,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上玩起了一种和麦当劳员工对“麦门暗号”的游戏:下单时特意表明了自己“麦门信徒”的身份,并询问可否额外得到几根脆脆薯尝鲜,没想到真的得到了额外的“馈赠”。这条帖子爆火后,无数网友跟风下单晒单。后来,网友的玩法又升级了:大家开始把麦当劳小票当作“专属勋章”,配文调侃“今日出席了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组织的活动”。
面对这“泼天”的流量,麦当劳也迅速接梗,玩起了借势营销:
把网友的自发热情,稳稳转化成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
小票成 “香饽饽”:
品牌为啥集体打小票的 “主意”?
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小票成本极低。
小票本身就是消费场景的 “自带载体”,不用额外生产物料,顶多在收银系统里加段文字、改个排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蜜雪冰城的小票小说火遍全网,核心成本只是 “延长几厘米收银纸”,唯一的 “额外支出” 可能就是需要多备点打印纸和油墨了。
比起动辄数百万的代言费、广告投放,这种 “微创新” 简直可以说是 “空手套流量”。
另一方面,小票用户触达率确实高。
不像朋友圈广告,刷两下就划走了;也不像地铁投流,低头玩手机就错过了;更不用依赖用户主动关注,小票是“强制触达”用户的载体:无论是外卖点单还是线下取餐,只要产生了消费,消费者就一定会看到它。
更重要的是,小票的“小”就决定了它上面印载的内容不会长,刚好踩中了消费时的碎片化时间。等餐也就两三分钟,也不够时间看长文章、打游戏,但读段百字小说、看首短诗,完全不费劲儿。就像吃早饭时顺手刷两条短视频一样自然,不仅不招人烦,还能打发空当,可比硬邦邦的广告让人愿意看多了。
此外,小票还能制造“情绪连接”,带来免费的传播裂变。
这种 “无压力阅读” 很容易戳中消费者的 “情感共鸣心理”,比如上文提到的沪上阿姨、CoCo,真实用心的文字往往直击灵魂,而几乎所有用户都不吝啬将自己的“感触”分享到社交平台,在为品牌带来免费传播裂变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品牌的口碑。
最后是能玩出 “互动感”,悄悄拉高消费粘性。
对消费者来说,小票上的互动设计,能满足 “轻量级的收集欲”和 “专属感需求”。
不用费太多精力,也不用额外花钱,只是买杯奶茶、点份快餐,就能拿到一张带新内容的小票:品牌把小说拆成多章节随机印,消费者就会忍不住惦记 “下次能不能拿到没看过的章节”,凑齐所有内容的期待感,让一次普通消费变成 “还想再来一次” 的盼头;给小票加专属编号,就让每次消费多了层 “专属纪念” 的意义,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仪式感。
就像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不用刻意投入,却能在慢慢收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品牌多了份 “牵挂”,原本 “喝一次就走” 的消费,慢慢变成了 “想看看下次新内容” 的复购。这种轻量级互动,也比传统广告更能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
有温度的“轻营销”正在成为新方向
当一些品牌还在纠结 “下一轮投流预算该砍哪部分”“代言人选流量明星还是实力派” 时,蜜雪冰城通过小票连载小说的出圈,已经为行业撕开了一个新口子:如今的消费者,不再需要品牌用 “砸钱” 证明实力,更愿意为 “小细节、有温度” 的轻营销买单。
过去品牌拼硬广,拼的是 “谁能强行闯入用户视野”,哪怕换来“用户刷到就划走”的抵触;但轻营销不一样,它拼的是“谁能自然融入用户场景”。
像小票这样的载体,不用额外占用用户时间,只用等餐时的两三分钟,一段文字、一个编号就能完成“不打扰的连接”。因此,消费者可能记不住地铁广告标语,却会自发保留印了小说的小票,这种 “主动留存” 的感动,远比千万曝光更有价值。
更关键的是,轻营销重构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它跳出 “品牌输出、用户接收” 的单向套路,转而用“低门槛互动”建立长期羁绊:收集小票编号、追更随机小说章节……不用耗费什么精力,单凭“下次再买一次”的小期待,就能让用户和品牌持续互动,拉近双方距离。
究其根本,轻营销之所以能让消费者买单,在于它精准踩中了当下的社会趋势:比起关注宏大叙事,消费者更在意个体的生活与情绪。
品牌做好轻量化营销,关键不在于形式多新奇,而在于细节多用心。营销不一定要“大动干戈”,放下 “高高在上的传播姿态”,善于从日常消费场景中寻找小切口,用有价值、有趣味、有温度的内容与用户深度互动,往往能收获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转载自Morke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