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刘强东比贾国龙听劝
象先志 2025-09-18 14:53

刘强东比贾国龙听劝。

我们在7月10日发了篇稿子,提醒说“京东该上线自营外卖了”。

10天后的7月20日,京东旗下第一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就正式开业了,只支持外卖或自提,不支持堂食。据称到目前为止的两个月时间里,这家“七鲜小厨”每日都处于爆单状态,日均订单超过1500单。

这再次证明东哥的商业天赋敏锐至极。

京东外卖面临的局势很严峻,这是事实。

但五十多岁的东哥,能想出把外卖作为电商主业的增量杠杆,简直是神奇。阿里的态度和选择,证明这就是个绝好的点子。

京东的这场品酒会,组织也堪称高明。

贾国龙和罗永浩的争论还有余温,把舆论焦点跟企业议程结合了起来,京东打了场近期少有的顺风局。

刘强东虽然嘴上说紧张,但看起来还是挺放松的。他还因为煤气灶问题,顺便cue了马云。顺便说一句,当晚马云在阿里B区HHB酒吧喝酒。当然他应该是对蒋凡最近的表现感到满意,阿里股价今年涨的很猛,刚刚重回3万亿港币。事业回春,人自然就精神了。

刘强东上阵颠勺,京东外卖的供应链优势和品质追求,也一起被炒热散播出去了。群众的印象是,西贝炒不了的菜,东哥能炒,还能炒好。

七鲜小厨是能立住的

如我们此前分析过的,随着阿里参战外卖并表现出极其充分的亏损意愿和长期战斗意志,刘强东最初对于外卖业务的规划已然脱轨,京东需要加速执行立足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我昨天看了直播,先说几个观察吧。

第一,刘强东颠勺翻锅相当娴熟,看得出来炒菜很有经验。君子不远庖厨,东哥训练有素。他自己透露说,平时喜欢在家做菜,只要回家都会给家人做菜。一个喜欢做菜且有同理心的人,自然更容易对当下有些畸形的餐饮外卖市场感到愤怒。

第二,昨天的活动虽然最初设定是为京东酒旅业务做宣传,但在舆论传播中京东外卖成了实质性的主角。外界对这场活动的认知,更多锚定在刘强东炒菜上面,这比晚宴上喝的茅台更重要。

第三,京东的活动策划应该有过针对性的调整,对近期西贝舆论风波做了灵活反应。比如刘强东给大家表演炒菜这个环节,在西贝事件发生前可能是没有的。事件发生后才有了这个设计,并且东哥开头cue贾国龙和罗永浩那两句也是有准备的。就传播效果看,不得不说京东确实走了步好棋。

图片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像京东七鲜小厨这样的平台自营餐饮店,对于追求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那部分用户而言,到底有着多高的价值。

这么说吧,不要说那些幽灵外卖店比不了,绝大部分的堂食店,不管大的小的连锁的夫妻店,同样是比不了的。

而且美团已经说了,他们永远不会做自营。不只美团不会做,阿里比美团还要“精明”,他们也不会做,所以京东外卖起码在这点上是建立了绝对的差异化特色。

合理的估计是,凭借这个差异化,京东外卖可以积累起一批铁杆用户。这批铁杆用户将拥有极高的用户黏性,无论其他平台的营销攻势几何,他们都将忠诚于京东外卖。因为过了京东这个村,就没其他的店,美团和淘宝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这跟京东平台的商品自营是一样的逻辑。

时至今日,我们要承认在价格力上京东自营是确实不如拼多多、淘宝乃至抖音的。但即便这个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承认,但京东自营的基本盘仍然是稳固的,有国补的3C数码如此,没国补的日用百货也是如此。

刘强东的发言举了个例子,茅台这样的品牌,京东的出货能力是远超所有其他平台的。

我不怎么喝酒,所以对这事没发言权。但我有个朋友喜欢喝,还喜欢囤,他买茅台都是走京东。他有次在拼多多上买了两瓶,便宜了好几百,但因为不放心,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退了。

所以外卖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有一批人因为信任选择京东。而且跟普通自营商品,品牌对控价有要求不同,餐饮外卖自营完全可以依靠供应链,在保持品质优先的同时,把价格降下去。这相当于解决了京东自营过去最大的弱点。

如果“七鲜小厨”和“七鲜美食Mall”等设施大范围铺开,对于追求品质的外卖用户而言,京东或许会成为事实上的go-to option。

外卖自营是否会挤压商家

京东做自营带来了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被竞争对手当做PR的手段。

7月29日,美团官方发布一篇有关浣熊食堂的文章时表示:“我们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只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商家对接所需资源,把流量、品牌、销量都留给商家,把安心、便捷和品质留给消费者。”

在“七鲜小厨”上线后不久,抛出一篇这样的文章,美团显然意有所指。这不是暗示,是不指名道姓的明示。抛开作为竞对的出发点,美团说的这个理由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正常的逻辑是,一个区域中用户每天的餐饮需求是有限且相对固定的。在这个前提下,这些有限且固定的需求会在外卖和堂食间分配,也会在不同的餐饮店之间分配,他们相互之间构成互斥关系。

比如平台大撒币,外卖份额上升,堂食的份额就会下降。比如新开的店生意火爆,那必然有些现有商家在暗中承担了代价。

京东显然知道这个问题,刘强东昨天也专门给了解释。

图片

他给出的数据是,“七鲜小厨”首店带动了周围5公里范围内,其他商家单量暴涨30%以上。他强调说,“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挤压这个范围内餐饮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反而给他们带来信任和更多流量。”

刘强东举了个例子,有人在找京东自营菜品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京东自营里没有自己想吃的,那就会顺手找其他店铺,因此给其他餐饮店带来流量和订单。

刘强东说得对不对呢?

这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对于京东平台上的餐饮商家来说,“七鲜小厨”入驻带动他们订单量同步上涨是说得通的。刘强东提到的“其他商家单量暴涨30%以上”,应该也是来自于京东平台的数据。

“七鲜小厨”提供了一个用户打开京东外卖的理由,起到的是生态补齐、流量增强的作用。如果没有自营的“七鲜小厨”,那这部分用户可能不会想到点外卖的时候要用京东。

类似于3C数码是京东的招牌,因为京东立住了这块招牌,平台上的其他POP数码商家,也因此得以进入用户视野,得到被选择的机会。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你从整体的餐饮订单规模看,京东做自营是很有可能跟其他餐饮商家有竞争的。

第一,在“七鲜小厨”附近的5公里范围内,必然不可能说因为这家平台外卖店的入驻,就有更多人会来这个区域生活、工作。也不太可能说,因为这个原因,本来中午只吃一顿的人,现在忍不了非要吃两顿。

所以餐饮总量是基本没有增长的,有人去吃“七鲜小厨”,那他就不可能同时还去吃平时楼下的猪脚饭。如果把堂食和外卖算在一起通盘考虑,那么说“七鲜小厨”这样的热门新店,挤占了一些原有商家的份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是第一个结论。

第二,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七鲜小厨”有没有可能导致所在区域外卖和堂食的订单比例发生调整?比如,原先不吃外卖的人,因为“七鲜小厨”提供了更值得信任的选项,所以选择点外卖。

这个情况是可能的。当然,新增的这部分外卖订单规模是否足以完全覆盖“七鲜小厨”每天超过1500份的订单,就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点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京东做“七鲜小厨”自营餐饮是否挤压了其他餐饮从业者的订单?

**答案是餐饮行业整体作为一个蛋糕,的确是被京东切走了一块。

但是外卖这个细分领域,因为京东带来了新的外卖增量,所以要看是增量大,还是京东切走的订单量大。**

如果你的餐饮店是所有平台都上,大概率“七鲜小厨”带来了新的竞争因素。如果你只是经营京东平台,考虑到现阶段京东外卖更缺市场份额,那你更可能会从“七鲜小厨”这样的自营措施中受益。

东哥的解释是部分的事实,不是完整的事实。(转载自象先志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