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DeepSeek近期表现堪忧,再不加速就要被淘汰了!
鞭牛士 2025-09-05 21:43

从“技术奇袭”到“增长放缓”:红利在消退

DeepSeek最初以低算力、低成本训练出具备推理能力的R1模型,震动全球AI产业,被《Nature》称为“便宜、开放、可与o1同台的推理模型”,并引发全球研究者涌入使用与复现实验;随之而来的,是美股 AI 板块的剧烈波动与对“AI基建会否过度投入”的二次拷问。

但进入年中后,DeepSeek的消费级流量开始显现边际回落:国内8月应用榜数据显示,其MAU环比下滑9.71%;同榜单中夸克、百度网盘、豆包稳居前三且有不同程度增长,腾讯“元宝”更取得26.33%的高增,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在a16z《全球Top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的跟踪里,DeepSeek网页端流量较峰值回落超40%,移动端跌约22%,说明“爆款期”正在降温。 

价格战 ≠ 长期用户心智:三大结构性短板

1)价格优势正在被同业“对冲”。DeepSeek率先把API拉到“分币级”,拉响行业价格战;随后百度、阿里、字节等同步降价,使“以价换量”的差异化被迅速稀释。更重要的是,DeepSeek近日上调并统一了新价格表(取消夜间优惠),成本价格空间进一步收窄。

2)产品化深度不足。R1的“技术叙事”强,但要在C端留存,必须把推理力转化为“更少步骤完成任务”的可见价值(如长程任务编排、自动化交付)。目前国内同赛道的“内容娱乐/影像”类产品(如星绘写真)高增长,恰恰说明强场景比强模型更能带来确定性MAU。

3)品牌与安全外部性风险。DeepSeek爆火后,假冒应用与诈骗蹭热显著增多(包括恶意程序伪装成DeepSeek的安全事件),既稀释口碑,也抬高新用户的试用门槛与怀疑心智。

竞争结构已变:从“性能竞速”转向“场景争夺”

R1的出现证明:低成本也能造出高性能,这一点在技术与资本市场都已被“价格发现”。但当头部厂商迅速跟进降价、加速上新,竞争拐点转向场景、生态与集成能力:

生态入口:阿里系(夸克/通义)、百度系(网盘/文心)、字节系(豆包/抖音)、腾讯系(元宝/微信生态)把模型植入高频入口,天然具备留存杠杆。 

端到端任务:海外玩家在“Agent化”与“工作流”上快步推进,国内同业也在以办公、客服、代码、设计等垂直工具撬动长留存。DeepSeek若不能在可交付的自动化成品上提速,技术声量难以沉淀成日活和收入。

“再不加速,就要被淘汰”的四道必答题

1)从模型到Agent的跃迁:市场消息称DeepSeek正筹备具备更强Agent能力的新模型,目标在 2025年底亮相。这一步必须落地到可复用的任务链与一键工作流模板,否则难扭转MAU下行与留存疲软。 

2)场景优先,做深两端:

端:切实把“强推理”嵌进复杂但高频的个人场景(如长文档处理、报销流水自动化、学习与考试解析、视频脚本到分镜到成片的一体化)。

端:围绕客服、质检、数据标注自动化、代码辅写/重构打通“数据工具交付”闭环,用可量化的ROI替代“便宜”的卖点。

3)产品与品牌的双重“净化”:与监管、平台联动快速识别假冒应用与诈骗,在官网/文档/应用内置更显眼的“官方来源”与API Key风险提示,降低新用户试错成本。 

4)成本结构“第二曲线”:价格战红利期收窄后,要靠工程化效率与推理缓存/多级MoE/蒸馏裁剪/端侧协同等技术继续压成本。同时注意“涨价降价再涨价”的信号管理,避免开发者生态预期不稳。 

技术奇袭不是终局,产品速度才是护城河

DeepSeek已证明“技术可以以小博大”;但当“低价+震撼”的叙事被行业消化,留给它的将是比拼产品速度、生态整合与商业兑现的艰难回合。眼下的数据变化已经给出明确信号:如果不把“强模型”尽快变成“强场景+强留存”——它就会被同样迅速的对手与更深的生态所“温水淘汰”。

真的要加油了,DeepSeek!(转载自AI普瑞斯)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