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外媒:隐藏在中国阅兵的背后,军民两用AI才是最大威胁
鞭牛士 2025-09-05 11:42

据外媒分析报道,在中国阅兵耀眼装备的背后,却缺席了一个或许更具战略意义的力量——越来越多灵活的AI初创企业,正与中国军方建立紧密合作。

根据美国新兴技术安全中心(CSET)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国的AI技术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型国企和研究所,而是涌向一批源自大学和私人实验室的年轻公司。这些“非传统供应商”让美国更难追踪中国在研武器的发展,也更难阻止境外资本和技术无意中为其所用。

这些AI技术往往具备“军民两用”特性。例如:

用于无人机集群控制的软件,既能用于农业植保,也能让一名士兵操控上百架无人机;

高精度导航和语义建模系统,本可用于商业船只定位,却更适合执行军事任务时规避GPS干扰;

热成像融合AI,使普通渔船也能在黑夜中发现远方目标,摇身一变成了海上侦察节点。

这与中国早已“军事化”的渔船与科研船如出一辙——外表是民用,实则是“海上民兵”。2023年,中国渔船就曾在菲律宾附近礁石上合围,形成临时封锁,并有海军护航。

在这份报告中,被点名的企业包括:

北京搜微信息技术:提供无人机控制系统和智能感知软件,让小白操作员也能操控蜂群;

纵横股份(JOUAV):主打垂直起降无人机与AI感知融合,普通渔船也能化身情报节点;

PIESAT:提供AI赋能的地理空间数据,可用于实时定位和军事模拟;

科大讯飞:以语音翻译应用著称,但同样存在潜在军用价值。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2010年后,并未在官网标注国资背景。它们的灵活性、融资渠道与硅谷初创企业有相似之处,使外界难以监控。

报告还强调,美国国防部虽然多年努力加强与创新型企业合作,但中国的逻辑与之不同:绝大多数中国AI企业并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之内,这意味着其产品很可能在全球市场流通,同时为中国军方提供助力。

从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到“天蝎”无人机,从海洋机器人到智能导航,中国的AI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军民交织的庞大技术生态。与传统军工不同,它们拥有更大的研发自由度和市场灵活性,形成了“暗处的兵工厂”。

对美国国家安全界而言,AI甚至比任何单一武器更危险——因为它能以极低成本全面放大军队和武器的效能。

不得不说,中国AI公司正在悄悄改写战争逻辑,真正的威胁不是坦克导弹,而是背后的AI算法。(转载自AI普瑞斯)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