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流量高手。
比如前段时间还在和东方明珠互掐的蜜雪冰城,最近又在回应网上“蜜鼠冰城”的外号。
而就在雪王在热搜上下不来的时候,雪王的老对手、“老实巴交”的茶百道,却在今年年报上交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8月29日发布的财报里,茶百道显示:半年内总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超越了老对手奈雪和沪上阿姨;净利润3.33亿元,更是同比增长40%。
要知道,在去年4月23日上市之初的茶百道,还远没有这么风光。
作为新茶饮浪潮中较早上市的连锁品牌,茶百道虽然贵为“港交所新茶饮第二股”,但却不太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上市首日,茶百道开盘即破发,收盘股价较发行价下跌26.86%,市值蒸发约70亿港元。
相比蜜雪冰城在今年初上市股价暴涨43.21%,市值突破千亿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可谓是“天崩开局”。
但即便如此,茶百道仍然用了一年多时间,打了一场绝地反击的翻身仗。
茶百道的逆袭,是靠什么打出来的?
最低调奶茶
被自己人坑惨了
茶百道虽然门店够多,但却是茶饮品牌中最“透明”的那个。
就拿同行们来说,蜜雪冰城有雪王,喜茶占了“初代网红”的地位,霸王茶姬也有“东方星巴克”的噱头,甚至今年刚开始走起来的茉莉奶白也有“颜值担当”的成分。
相比之下,茶百道一没有洗脑主题曲,二没有刷屏级爆品,甚至负面新闻也没有竞品们劲爆。
为数不多被人传成梗的爆火时刻,还得是网友“威逼利诱”茶百道店员唱蜜雪冰城主题曲的段子,着实是有些憋屈。
其实,低调原本就是茶百道的生存法则。
在喜茶还没有走出广东的时候,来自成都街头的茶百道,以及河南郑州的蜜雪冰城,已经开始了在全国的扩张之旅。
但是和蜜雪冰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不同,茶百道一开始就瞄准了城市赛道。
相比于价格动辄20元以上的古茗和喜茶,茶百道算是开在北上广第一批人均价格在20元左右的奶茶,算是“平价”了。
从口味来说,茶百道也主打一个基本款为主,绝不出错。
在茶百道的菜单上,最常见的就是珍珠奶茶、杨枝甘露类所有茶饮店都有的“通用爆款”。
累计销量上亿杯的爆款“茉莉青提”,也是口味相对简约的产品。
当别的茶饮品牌都在用各类珍稀原材料提升价值感,用五花八门的配色提升出片率的时候,茶百道却用“刚上班的年轻人能喝得起”的价格和菜单,撬开打工人钱包。
正因为“低调且有性价比”的特点,让茶百道在2020年后三年狂开5000多家店,遍布全国的大街小巷。
但“低调发育”的方法成就了茶百道,也一定程度上成了茶百道的掣肘。
在2024年上市之初,茶百道是坐拥全国8000多家门店,规模全国第三的连锁茶饮。
尽管整体规模被蜜雪冰城稳压一头,但22%左右的毛利率却让茶百道有着可以上市的底气,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茶百道的自信,在当时的分析家们眼中,茶百道最大的短板也正是它大规模的来源:加盟模式。
上市时,茶百道总共8000多家门店,其中直营店仅仅有6家,剩下几乎全部为加盟店。
加盟店模式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品控难题。
就在飞速扩张的几年内,茶百道因为门店操作不当产生的卫生投诉问题多如牛毛。
其中既有喝出异物的,也有水果不新鲜的,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在“胖猫事件”中,有网友点了茶百道,却被人发现配送过去的40多单外卖中不少竟然只有冰水。
即便茶百道在第一时间进行道歉、捐款并且开除了涉事员工,但茶百道“品控差、门店操作不规范”的印象已经很难挽回了。
种种负面频发,出于对茶百道控制加盟商能力的质疑,茶百道的股价在半年之内持续下滑。
作为“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本来想通过上市获得更进一步的机会,但上市后的滑铁卢,也让茶百道不得不开始正视缺陷。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茶饮界“Zara”
靠基本功一雪前耻
2024年可谓是茶百道卧薪尝胆的一年。
从志得意满的“新茶饮第二股”,到股价下滑40%,短短几个月,茶百道的就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动荡。
这份动荡也传递到了线下端,在整个2024年,茶百道新开门店数量仅仅为594家,是巅峰期2021年的五分之一。
不过茶百道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聚光灯之外,悄悄酝酿逆袭,并且在今年年中交上了一份在低谷期最能提振士气的答卷。
茶百道的逆袭总共分为两大部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做新茶饮界的Zara。
在时尚界,Zara也许不是最先锋的,但确是上新最快、品类最多的。
而茶百道也深谙同样的道理,相比于同行们的“爆品精准狙击”,茶百道选择了“新品狂轰滥炸”。
根据发布的数据,2025年至今茶百道已经推出了55款新品,平均每3.2天就要上线一款新品。
茶百道的上新也并不是无脑火力覆盖,而是精准把着市场的脉。
比如在今年年初,苹果味奶茶爆火的时候,茶百道立刻跟风推出了自己的苹果味奶茶。
而在6月份荔枝口味异军突起后,茶百道也迅速跟上,推出了鲜荔枝系列,还打出“现场现剥”的噱头,逼疯了不少店员。
跟风虽然不够体面,但绝对有效,凭借自己比大牌奶茶略低一点的定位以及庞大的规模,茶百道每次推出自己版本的“网红单品”,都能获得十分可观的销量。
比如鲜荔枝系列上市以来,一个月就卖出去1200万杯,消耗荔枝1.5亿颗,成为爆品。
当然,和Zara背后的超级工厂一样,能支持茶百道这样光速复刻打法的,正是茶百道花了一年多时间重新夯实的基本功:死磕供应链。
对现制茶饮来说,供应链就是生死线。
尤其对于茶百道这类需要大量鲜果的品牌来说,供应链采购的鲜果如何第一时间运抵门店,对冷链运输、采买流程都是十分严苛的考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茶百道在冷链运输和保鲜技术方面可谓下了血本。
比如,茶百道已经在全国建设了26家仓储中心,并且还配备了300多辆低温运输车,确保8000多家门店中94%都能“次日达”,且一周能上货至少两次。
像是荔枝、杨梅这样娇贵的水果材料,茶百道能保证48小时内送到店门口,让唐朝人羡慕死。
当然,光在物流方面发力是远远不够的,雪王已经包山种柠檬、瑞幸也在包岛种椰子,茶百道自然不会落下。
2024年,茶百道斥巨资在福建打造了茶叶生产基地,年产能高达5000吨,能包圆整个茶百道品牌绝大部分的茶叶用量。
尽管2024年至今茶百道的开店速度大幅度放缓,但正是因为对供应链和新品上新的死磕,让茶百道在存量市场中找到破局的方法。
练好基本功,永远不会出错。
万店大战的规则
已经定好了
新茶饮市场,留给新兵的空间越来越小。
数据调查,门店数排名第三的茶百道的全国门店数已经多达8444家,排名第二的沪上阿姨则有9436家,去年最为强势的霸王茶姬则在全球开出7038家。
再加上在规模上遥遥领先的蜜雪冰城,这几位头部玩家,已经分走了茶饮市场的大部分蛋糕。
对于门店数马上突破5位数的茶百道、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来说,在短时间内赶超蜜雪冰城似乎不太可能,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卷出新故事,才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难点。
出海,似乎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选择的新选项。
出海成功,品牌不仅开拓出了新的市场,而且在海外的口碑和声望也会反哺国内,成为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buff。
比如瑞幸最新开的纽约店,也让老外尝试了一把菠萝咖啡“黑暗料理”的魅力,成功打响美国知名度。
不过大多数的茶饮品牌,出海选择无非两种:
专注于一两家开在一线都市的高端专门店,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店”,撑起品牌门面。
或者选择东南亚、唐人街或华人聚集的商圈地区,成为“留子专门店”,服务当地华人。
但和这些路线不同,茶百道的出海更讲究“扎根本土”。
2023年,茶百道首次尝试出海,和其余茶饮品牌选择物产丰富、市场相对成熟的东南亚不同,茶百道的开店首选选在了韩国。
尽管韩国也有和中国类似的奶茶文化,但在开新店的时候,却是不折不扣的地狱模式。
就在韩国首店开店前一天,茶百道团队突然发现,韩国本地市场似乎没有符合茶百道爆品“杨枝甘露”使用标准的芒果。
茶百道团队在选品过程中一度陷入绝望,甚至都拟好了向用户的道歉信,最终在开业前48小时才在韩国市场上发现了一种进口自南美,香气、甜度都达标的芒果,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此后,茶百道意识到,即便是出海也要“粮草先行”,用品牌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地一策”。
目前,茶百道已经在韩国拿到了连锁门店资质,并且已经开店超10家,在首尔江南地区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连锁品牌。
有了本地规模,自然也得在供应链和产品研发上因地制宜。
韩国的茶百道并没有完全照搬国内的菜单,而是根据韩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了不少本地特供口味。
在供应链方面,韩国茶百道有了规模优势,自然能在本地建立起专属的鲜果、牛奶供应链,其余的配料和餐具等原料,则由上海仓库负责跨国供应。
尽管成本仍然比国内连锁要高,但凭借扎根当地的打法,茶百道成功建立起了本土口碑。
韩国茶百道也并不是和其他中国奶茶连锁一样成为“留子专供”,反而成功打入韩国消费者内部,调查显示,韩国茶百道约有80%的消费者是本地消费者。
从规模上来说,茶百道50多家的海外规模在同类品牌中并不算优势,但“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法,也不失为一种更为稳妥的打法。
说到底,当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比拼的重点已经从流量转移到了更深层次的地方。
这时,更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带品牌走得更远。(转载自金错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