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洞新消费综合报道,中国茶饮新消费六小龙已经发布了最新的季报和半年报,作为外卖大战的意外受益者,这六家公司表现得究竟如何,以及,各家的海外布局情况如何,蓝洞根据原始财报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提炼,帮助各位直观的比较。
茶饮新消费六小龙: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奈雪的茶、沪上阿姨、茶百道和古茗。
我们比较的维度有市值、现金流、营收、净利润、净利润率、门店数量等方面。
Round 1:市值排行榜
从市值来看,雪王遥遥领先,第2到6名加起来市值不到1000亿元,合计为986.71亿元,相当于雪王的69.14%,足以看出雪王的高市值。
本回合,雪王胜出,古茗和霸王茶姬分列二三名。
Round 2:现金流及等价物(或存款)
在财务状况流动性指标方面,雪王再次登顶,短期生存能力和财务灵活性最高。说白了,就是兜里钱最多。
霸王茶姬排名第二,古茗、茶百道和奈雪的茶处于第二梯队,沪上阿姨最少,兜里只有10个亿。
Round 3:营收
雪王在营收上再次夺魁,营收榜和有钱榜位置一样。
奈雪的茶,同比增速为-14.4%,唯一一家下跌的,增速最高的是古茗和蜜雪。
Round 4:净利润
雪王继续排名第一。古茗排名第二,增幅排名第一。奈雪的茶亏损1.18亿,六小龙中唯一亏损品牌。
Round 5:门店数量
雪王继续遥遥领先,远超其余五家数量总和,海外门店数也是遥遥领先。
古茗还没有看到海外门店数量,霸王茶姬海外排名第二。
从以上五个回合对比来看,蜜雪冰城完全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简直就是一骑绝尘,霸王茶姬和古茗处于第二集团,茶百道、沪上阿姨和奈雪的茶处于第三梯队。
Round 6:海外布局情况
蜜雪:
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集团海外门店约4733家,覆盖12个国家,上半年净增128家,海外业务正成为增长新引擎。
核心进展
区域与节奏:深耕东南亚,2025年4月进入中亚(哈萨克斯坦首店),8月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海外首店落地马来西亚,形成双品牌协同。
重点市场:印尼、越南为核心,截至2024年9月印尼约2600+店、越南约1300+店,合计贡献海外营收约70%。
新店成效:哈萨克斯坦首店首月营业额超43万元,约为预期两倍。
开店目标:上半年海外净增128家,整体海外门店数约4733家(媒体亦有“5000+”的近似口径)。
供应链与本土化
本地化网络:已在4个海外国家建立仓储/配送,提升响应与成本效率。
人才与产品:印尼团队约96%为本地人;门店场景与菜单针对本地需求优化(如越南大学店设学习区、马来西亚幸运咖推本地化口味与餐食区)。
资本市场与品牌
上市后资源倾斜:募资约66%投向国际供应链以支撑海外扩张。
品牌全球化:“雪王”IP多语种内容与全球活动提升认知与转化。
下一步关注
门店净增与质量:东南亚优化与中亚、马来西亚爬坡,关注同店与净增数据。
供应链与合规:本地仓配与工厂建设进度、跨市场标准与成本控制。
双品牌协同:幸运咖在马来西亚打磨模型后,是否加速区域复制。
古茗:
古茗目前尚未在海外开设门店,整体仍以“国内区域深耕”为主,对出海持谨慎评估态度。
创始人此前称暂无出海计划;2025年中表示“会出海、已筹备,但不在近期” 。
战略重心在国内下沉与加密,对海外机会持“泡沫可能大于红利”的判断。
海外复制需重建供应链与本地化能力,公司倾向先在国内验证成熟后再评估。
沪上阿姨:
沪上阿姨海外扩张处于“小步试水”阶段:以马来西亚吉隆坡为首发市场,截至2024年末仅开1家自营店,公司明确将“审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向菲律宾、北美等市场推进。
关键进展一览
时间线:2024年2月吉隆坡MyTOWN购物中心首店开业,海外门店数维持在1家。
业绩与节奏:首店在2024年上半年贡献收入约60.6万元;官方表述为“审慎扩张”,计划评估马来西亚、菲律宾、北美等市场
上市后动向:2025年5月在港交所挂牌,出海被提上日程,但海外门店仍以“1家”为公开口径。
需要关注的三点
门店净增与模型验证:马来西亚首店的单店模型是否可复制、同店表现与标准化程度,将决定下一阶段拓店速度。
区域拓展优先级:菲律宾与北美的试点落地时间表与模型差异,特别是合规与供应链本地化进度。
资本与资源配置:上市募资是否向海外供应链与合规倾斜,以及对加盟商支持体系的搭建。
茶百道:
截至2025-09-01,茶百道海外布局以“重点市场深耕”为主,已进入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法国、新加坡,并即将落地美国纽约;公开口径下,2024年末海外门店约13家,2025年持续加密与扩区。
进展一览
市场与节奏:韩国为先锋,2024年约7家;马来西亚2家、泰国2家、澳大利亚2家、中国香港1家。2025年7月新加坡双店试营业,8月宣布北美首店落地纽约法拉盛,5月法国首店开业,整体呈“小步快跑、多地并进”。
模型与本地化:韩国本地客群占比>80%,SKU与命名本地化(如Mori Latte),并建立茶饮师培训体系;马来西亚配置本地运营团队并落地供应链适配。
供应链与组织:采取“跨境+本地”双轨,鲜奶鲜果本地采,包材与核心冷冻料跨境,国内仓配网络支撑海外门店响应。
霸王茶姬:
截至2025年6月30日,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数为208家,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与美国,海外GMV约2.352亿元,同比+77.4%、环比+31.8%,海外已成为增长新引擎。
关键进展一览
海外门店数208家,区域分布:马来西亚178、新加坡16、印尼8、泰国5、美国1(另有1家试营业)。
市场动向:印尼4月首店开业后连开8家;北美首店5月洛杉矶开业,二店试营业;与马来西亚联大集团签三年300店合作。
资本与组织:登陆纳斯达克;在泰引入本地合资(出让51%股权),并组建北美高管团队以推进本地化。
模式与策略
路径:先深耕东南亚,再试水北美;以“直营+合资/加盟”并用,依托本地伙伴加速拓店与供应链落地。
本地化:产品口味、定价带与场景针对不同市场微调;在美推“茶园替代计划”与边境加工中心,降低关税与成本风险。
下一步关注
门店净增与质量:马来西亚加密与印尼、新加坡爬坡,美国二店转正后的复制节奏。
供应链与合规:本地仓配与原料替代进度,以及跨市场食安与成本控制。
区域优先级:东南亚成熟市场巩固与北美样板打磨,双轮驱动的资源分配与节奏。
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海外布局以“东南亚小步快跑、欧美伺机推进”为主:截至2025-09-01,公开可验证的海外门店约8家(泰国7家、新加坡1家),并在马来西亚、美国纽约等地加速筹备。
关键进展一览
海外门店数约8家(泰国7、新加坡1)。
区域与节奏:泰国加密,清迈首店开业;新加坡门店落地;马来西亚吉隆坡首店开业,后续加密待观察;美国纽约法拉盛首店围挡推进。
单店表现:泰国清迈首月营收约350万泰铢(约77万元人民币),高峰期单日出杯量>2000杯。
模式与策略:直营为主,高端商圈“C位”选址,强调“茶饮+烘焙+第三空间”;本地化SKU、甜度/冰量与清真合规,与本地外卖平台合作。
历史经验:早期新加坡、日本门店关闭;2023年转攻泰国后表现改善,曼谷Central World旗舰店开业三日营业额近100万泰铢。
为什么是这个节奏
高端定位与重体验的模式需要优质点位与强运营,拓店更偏“少而精”。
供应链与合规要求高,先在东南亚验证本地采购、冷链与清真等标准后,再评估欧美。
出海建议:
以“供应链打底、本地化做强、品牌定位清晰、数字化控风险”为总纲,先在东南亚把单店模型跑通并形成稳定现金流,再小步试水欧美与中东,避免盲目扩店稀释资源。
先把东南亚做成“现金流与利润中心”,再用“样板店+本地化+数据中台”去试探欧美与中东,以“可复制的单店模型+稳健供应链+本地化组织”为铁三角,稳步走向全球扩张。(转载自蓝洞新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