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透露,“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对直播乱象出重拳,共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在提到直播电商乱象治理时,邓志勇特别强调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直播电商领域重大案件。这也是在国家级的会议上,这两个典型案例再次被公开点名,为整个直播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
两家案例触犯消费者核心利益
“三只羊”曾经是草根逆袭的典型代表。2022年成立之初,在创始人“疯狂小杨哥”的带领下,凭借幽默风格和接地气的人设,迅速积累粉丝,直播间人气火爆,销售额屡创新高。
然而随着规模膨胀,问题接踵而来:低俗直播、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乃至兜售“山寨”商品。最典型的是他们打着“香港买不到的香港高档月饼”的旗号卖货,结果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感觉被狠狠戏弄。
2024年9月,合肥市成立专门调查组,最终认定“三只羊”存在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近七千万,责令暂停经营,全面整改。电商平台也将其账号停播,要求积极处理售后。
短短几天,从“流量神话”跌到被全面叫停,“三只羊”从天堂坠落。
与“三只羊”的资本化路径不同,“东北雨姐”的崛起带着浓烈的草根色彩。她靠一条“劈柴生火”的短视频走红,凭借东北方言和乡土气息,迅速圈粉千万。
那口大铁锅、那片玉米地,让无数城里人觉得亲切。但当她转向直播带货后,欲望的脚步开始加快。
2024年,她高调宣称红薯粉“纯天然无添加”,结果打假博主检测发现,成分竟然百分之百是木薯。所谓的红薯粉,连一丝红薯痕迹都没有。造假风波还未平息,酸菜造假、打人风波接踵而至。央视点名批评,平台出手封禁,罚款165万,账号永久停播。从顶流红人到人人喊打,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复出试探频频
在遭受处罚后,“三只羊” 和 “东北雨姐” 都没有彻底放弃,而是试图寻找复出的机会。
2025 年春天,“三只羊” 缴清了巨额罚款,并声称整改达标。为了重回市场,他们甚至推出了独立 APP,尝试复播。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十分冷淡,复播期间人气惨淡,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三只羊” 的创始人大小杨哥试图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比如修建 “三羊同心大桥”,以及出席王晶生日会等,来维持品牌的曝光度,进行低调露面。不过,作为核心人物的大小杨哥,始终未回归直播主业,这也让 “三只羊” 的未来充满了未知。
另一边,“东北雨姐” 也在积极为复出做准备。虽然其账号目前仍处于封禁状态,但她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不仅与其他博主合拍视频,试图营造积极回归的氛围,而且据官方消息,其账号预计 10 月解封,当地网信办也回应称,只要整改到位,“理论上” 可复播。不过,从之前的情况来看,她的每一次复出尝试都伴随着网友的质疑和抵制,即便账号解封,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绝非易事。
高层点名警示,监管态度明确持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总结“十四五”成就的发布会上旧事重提,并非针对个案的新处罚,而是将其作为“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的成果和典型范例向公众展示。
这是一种“以儆效尤”的强烈信号,告诫整个行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国家对直播电商的监管是持续的、长期的,绝不会因时间流逝或当事人尝试复出而放松。
“暂停经营、限期整改”并非简单关停,其“整改到位”的标准在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的背景下,实际上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否“复出”,关键看能否真正达到监管和公众期望的“高质量”发展标准。
翻身可能性渺茫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他们的复出之路究竟有多难?从法律程序上看,完成整改、处罚完毕后,账号解封、恢复运营是可能的。但真正的“翻身”不仅仅是恢复直播权限,更是要重建逝去的信任。
这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透明的过程、实实在在的改变(如选品机制、质检流程的根本性改革),而非仅仅是公关活动或低调试探。此次被国家级会议点名,等于给他们的“复出试水”浇了一盆冷水,大大增加了其彻底“翻身”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直播行业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户对低俗、同质化内容的耐心已大大下降,平台也开始对流量进行分散,扶持更多中小主播。
监管的持续收紧与消费者意识的觉醒,意味着曾经的“流量神话”很难重演。
三只羊和东北雨姐即使能够重返直播间,也必将面对一个更加理性、更加谨慎的消费者群体,以及一个监管更加严格的市场环境。(转载自科技消费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