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百果园,冤不冤?
趣解商业 2025-08-18 13:55

教育消费者成熟我们不会迎合消费者……百果园(2411.HK)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最近的言论引发了热议。

余惠勇在视频里的姿态和措辞,被网友指责是“傲慢”“爹味”,百果园也因此被拉来和已经破产的钟薛高作比较,“难道百果园想做第二个钟薛高?”

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8月11日,百果园做出回应:原视频引用的内容并非品牌官方视频内容,对方也有剪辑,语境并不完整,由此造成了误解。然而,消费者们并未买账,百果园仍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趣解商业”注意到,从2023年上市至今,百果园市值已经蒸发了近70亿港元。8月15日,百果园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不超过25%,归母净亏损3.3亿-3.8亿此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总门店数量为4386家,相较去年年底减少逾700家。

 

01.

高价格没有高品质?


“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条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原本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水果“价格太贵”的原因,反而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吐槽和误解,
余惠勇和百果园或许感觉很冤枉。

一位资深鲜果从业者表示,余惠勇其实就是想强调百果园的品质形象,观点本身没太大问题,但不应该对着消费者讲,消费者不在乎你怎么做市场定位,只看你提供的水果好不好;余惠勇言论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弹,也是因为百果园的品质并没有完全达到余惠勇口中的水准。

消费者对于价格“贵”的吐槽,似乎从百果园诞生就如影随形。

3个苹果22元”“10个橘子170元”“一盒李子97,三样要了我250块”……余惠勇言论引爆舆论后,网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买单“受害经历”,更是加深了对百果园“水果刺客”的印象。

以夏天常见的麒麟西瓜为例,“趣解商业”对比了北京朝阳地区百果园与其他即时零售平台的价格;百果园外卖售价是51.5/个(5.1-5.3kg),盒马、七鲜和小象超市分别是每个29.9元(4.3kg)、29.8元(4.5kg)和38.2元(5.5kg),百果园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商家。

图源:盒马、七鲜、美团截图

余惠勇表示“不迎合消费者”的同时,也强调百果园不会在品质上让步;言外之意是,百果园虽然贵但却值这个价;然而,消费者不满之处也在于此,花了贵的价格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品质。社媒平台有不少网友提到,经常从百果园买到不新鲜的水果。“从百果园花了90多块,但凤梨一点都不甜,麒麟瓜上还有很多泥土。”“去店里挑,巨峰葡萄很多都有烂掉的,但还摆在盒子里售卖。”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包含搜索词“百果园”的相关投诉超3000条,其中大部分都是水果质量及客户服务的问题;近期有消费者投诉表示,“在门店购买荔枝时店员声称新鲜到货,但买回家后打开发现荔枝已严重发霉,当天拿回店内,店员态度恶劣毫无歉意”。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除了品质,“三无退货”是百果园强调的特色服务。不同于不包售后的夫妻店、路边摊,消费者在百果园可以凭主观判断商品好吃或者“不新鲜”,向门店提出退货。

这种权利原本是给消费者行方便,但由于水果消费的滞后性,消费者无法在店内直接沟通退货,而是需要回家品尝后在小程序上提交申请;但不少网友吐槽其三无退货存在客服“扯皮”情况,并质疑百果园“玩不起”。有网友表示,在百果园购买了230元的猕猴桃后发现不好吃,退货时间居然要花半个月;也有网友认为,既然百果园的价格高于其他品牌,就应该尽量避免坏果、不新鲜的果子出现。

从事鲜果零售行业多年的思伦(化名)认为,百果园近些年水果品质下滑的主要原因和规模扩大有关。“在鲜果领域,高端品质和规模一定是相悖的,因为高品质的水果非常稀缺,每年只有不足20%的鲜果在色泽、味道、健康上能称得上‘高品质’。百果园全国近6000家门店,不可能每家门店都能供应这些尖货。”

此外,高定价和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也会影响到门店客流与复购。

百果园多年以来搭建的供应链网络已经能将鲜果耗损率控制在5%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5%;然而,客流和复购减少也会间接影响到门店的库存周转效率,这也是百果园不新鲜水果出现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趣解商业”注意到,有百果园店员在社媒平台上表示,店每天坏水果都挑不完,很多都已经不新鲜了但还不得不打包起来继续,甚至有的货品是刚送来就已经不新鲜了。

 

02.

加盟商“撤退”


“趣解商业”注意到,在众多网友吐槽百果园价格和品质的时候,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在百果园买了很多年一直觉得品质和服务非常到位,还办了会员。

参差不齐的口碑背后,或许是百果园加盟模式导致的“个体差异”;全国五千多家百果园门店里,99.8%都为加盟。财报显示,百果园2023年和2024加盟门店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5亿元、74亿元,约占年度总收入 74.6%、72.0%

图源:财报截图

加盟商越多,总部抓品控的难度就会增大,门店产品和服务质量就更依赖“自律”。有百果园员工表示,出现坏果如果店长舍不得扔,店里水果品质就会受影响。

在山西一百果园门店工作的陈幸(化名)表示,店里一共三个员工,每天上班大家都会花大量精力挑坏果,但偶尔还是会有疏忽的情况,“主要店里实在太忙了,三个人三班倒,要照顾店里的客人还要负责外卖,再加上搬货、切盘,基本只有没顾客闲下来的时候才能挑坏果。”

近几年,百果园都曾有门店因销售隔夜水果、用腐烂水果做果切等欺骗顾客的行为以及水果含农药超标而遭到官方通报处罚。

图源:微博截图

还有加盟商提到,百果园配货不合理也是造成品控不稳的原因。不只一位百果园加盟商对媒体表示,公司有时会给加盟商压货,日均销售40005000元的店经常会送来10000元的货,最后的损耗却是完全由门店承担,不新鲜、味道不好导致的退货也都是加盟门店自行负责。

百果园方面表示,加盟一家百果园门店前期需要投入至少23万元,此后每个月公司还会从加盟店的毛利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特许经营费,回本周期一般要两年半。然而,很多加盟商往往撑不到这个时间便因亏损闭店。

最近,有东莞地区的百果园加盟商对“红星资本局”透露,近几年门店经营压力越来越大。2023年以前,门店每日有1.5万元至2.2万元的营业额,但2023年后降至800010000元左右;从去年中旬开始,百果园方面压货越来越严重,每天的营业额开始降至5000元以下。

加盟商的经营压力已经传导至百果园的业绩上。2024年百果园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平均每天关店近3;总收入102.7亿元,同比下跌9.8%净利润由盈转亏为-3.86亿元。

图源:财报截图

8月15日,百果园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母净亏损3.3-3.8亿元,收入减少不超过25%;此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总门店数量为4386家,相较去年年底减少逾700家

根据公告披露,百果园此次收入和盈利下滑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推进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毛利率,让利消费者;二是持续推进门店网络优化策略,引导加盟商主动审视门店位置或所在商圈,搬迁或关闭劣势门店,集中资源聚焦优势门店;三是公司在资产减值、股权激励费用分摊等方面的一次性开支增加。

鲜果线下门店的营收表现,很大程度由点位和选品决定。在思伦看来,个人创业做水果零售,加盟并不是最佳选择,“加盟由公司供货,意味着店主无法选品、挑货,没办法从源头把控水果的品质,只能靠服务和门店位置、活动来吸引顾客。”

 

03.

水果零售端的“尴尬”


趣解商业注意到,如今不止是百果园的加盟商面临高损耗的困境。社媒平台上有不少经营水果店的老板提到,现在卖水果越来越难,“以前一个夏天可以卖七八百斤甚至一千斤西瓜,现在一天只能卖出十来个,处理都卖不出去,天天扔水果扔得心疼。”“每天都处在亏损边缘。”

如今线下水果零售市场也在面临“挑战”。思伦表示,现在水果市场也有明显分化,愿意在高品质水果上多花钱的人变少了,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同品类水果时都会选择价格较低的,或者去电商、团购平台上比价;线下门店除非是人流量极其旺盛的地段,想要留住顾客产品都要相当过硬才行。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为了留住顾客,百果园在去年也尝试过低价促销,但从全年业绩来看,“降价”对百果园的提升并不明显;如今创始人的“爹味言论”再一次惹恼了消费者,品牌想再挽回口碑恐怕不止给消费者“优惠”那么简单了。

除了顾客和加盟商的流失,百果园的股东们也在频频减持。2024年11月底,百果园常务副总裁焦岳减持317.8万股,套现近400万港元;12月16日和2025年1月13日,焦岳又分别减持330万股和114.65万股,两次操作共套现570万港元,持股比例从年初的7.6%骤降至4.05%。2024年11月,百果园独立非执行董事吴战篪直接清仓,卖掉20万股,套现31.4万港元,果断“割席”。

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余惠勇言论引发争议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林盛认为余惠勇作为公司一把手格局不会那么狭隘,不过企业家在公众场合应注重沟通的艺术避免引发误解;同时林盛也表示永远不希望再有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

经历过覆灭危机的林盛或许已经懂得了如何在经营和表达上尊重消费者。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被定义的高端,而是“物有所值”的真诚;而经历此次风波后,余惠勇能否会懂得这个道理?(转载自趣解商业)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