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市值超百度,直逼快手,腾讯音乐凭啥?
商业数据派 2025-08-18 08:16

流量“退潮”,当全球音乐产品在AI作曲,元宇宙演唱会等新技术浪潮中激烈角逐时,国内数字音乐市场的“隐形冠军”又交出了超预期的答卷:上半年,腾讯音乐营收同比增长17.9%、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3%。

超预期的业绩也让腾讯音乐第二天早盘一路高开,大涨17%,市值达到3200亿港元,几乎无限逼近快手的3261亿,超过了百度的市值。

今年,腾讯音乐彻底摆脱了对社交娱乐的依赖,进一步强化了在线音乐赛道内的话语权。

但这还不是腾讯音乐的全部。刚砸下近200亿收购的喜马拉雅还未并表,腾讯音乐的增长潜力还未完全释放。

但在用户增长趋缓的背景下,腾讯音乐如何持续地撬动付费率、又如何面对字节旗下汽水+番茄的多矩阵布局?

回归音乐本身的腾讯音乐,正在讲述一个“向上”的故事。


01

拓宽音乐消费边界


8月12日,腾讯音乐发布了截止2025年6月30日止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腾讯音乐整体业绩坚实增长,总收入达84.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26.4亿元,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4%至68.5亿元,直接带飞了公司整体的营收。

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7.1%。这一显著增长主要由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的提升所推动。2025年二季度,其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同比增长了9.35%。

另外,在业绩电话会议中公司提到,腾讯音乐的艺人周边商品和线下演出在本季度表现亮眼进一步推动了音乐服务整体收入的增长。这也让腾讯音乐完成了再一次的生态跃迁。

以腾讯音乐主办的G-DRAGON权志龙澳门演唱会为例,现场观众超3.6万人。通过平台上线数字专辑、推出官方周边、门票优先购等方式,腾讯音乐加深与艺人的多元商业化合作。

另外,腾讯音乐旗下制作家工作室、影音“+”携手陈楚生,为热门电影《长安的荔枝》定制片尾曲,并通过影音联动拓展音乐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

腾讯音乐在财报里写到,公司通过协同深耕产品创新来提高产品吸引力,有效推动用户黏性提升,促进超级会员转化,并拓展新的商业化路径。

从“听音乐”到“看音乐”,然后是“玩音乐”、“买音乐周边”,腾讯音乐正在拓展音乐消费的边界,这种独特的音乐消费生态,让公司有了更高的增长可塑性。

从财报数据来看,腾讯音乐的投入没有打水漂,确实换来了实打实的回报。

对标海外看,中国付费率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第二季度,Spotify用户数达6.96亿,其中付费用户数达2.76亿,付费率约40%。(华安证券数据)

从行业底层逻辑来看,音乐市场向上的想象力依赖于音乐付费市场的成熟,而用户为音乐付费的本质,是为以版权为核心的优质内容及衍生服务买单。

更直接地说,听歌听书永远是刚需。

基于此,平台若想撬动用户更强的付费意愿,就必须在更高质量、更独家的内容上持续深耕,而这些从来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02

音频内容生态进一步拓展


上半年,腾讯音乐投下两个重磅消息——收购喜马拉雅与入股韩国SM娱乐,这不仅扩大了资本市场对腾讯音乐的想象,甚至重塑了整个在线音乐赛道的估值。

6月,腾讯音乐宣布以现金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及相关股权组合的形式,全面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

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4亿人,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5688.2亿元,预计2029年将进一步扩张至7400亿元。

音频领域是块待挖的“增长金矿”,喜马拉雅身为长音频赛道的头部玩家,不仅在有声书、播客、知识付费板块建好了完整内容体系,还积累了庞大用户群。

这也就意味着,它和腾讯音乐一联手,天生就自带切入增量市场的“金钥匙”。

前几年,腾讯音乐一直布局听书、播客等长音频内容,尝过甜头,但没有撼动音频市场格局。

2020年,腾讯音乐首次对外发布长音频战略,推出首款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并高调投入数亿资源“挖角”喜马拉雅头部主播;次年,腾讯音乐斥资27亿元收购了懒人听书。

在腾讯音乐眼里,长音频内容,可以提升超级会员续费率。腾讯音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曾表示,与南派三叔共同打造的《盗墓笔记》,是平台内最快播放破千万的有声剧专辑。

从腾讯音乐切入长音频赛道的路径上可以看到,并购扩张一直是它的重要策略。作为资本市场的“高玩”,腾讯音乐一直通过并购控股,多次拓展业务版图。

目前,TME已经与国际三大音乐公司(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环球音乐)形成了更近一步的关系,2020年,由腾讯控股、TME和其他金融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先后购入了环球音乐20%的股份;同年,TME持有了华纳音乐集团A类普通股400万股。而早在2018年,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联合收购了TME6800万股股份。

也就是说,TME与这些国际头部音乐公司保持着互相持股的关系,不过整体持股比例并不高,处于相互经营不干涉、但业务层面合作逐步加深的状态。

而今年5月,腾讯音乐继续通过战略投资,成韩国三大娱乐公司之一SM娱乐的股东,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其在韩娱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以强势姿态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版权库。

花旗在7月研报中也明确表达了对腾讯音乐最新音乐订阅计划的乐观预期,并表示,喜马拉雅的加入将显著提升腾讯音乐的整体内容供给厚度,使其可以通过提高超级VIP会员转化率和广告收入潜力等路径,直接强化自身变现能力。


03

聚焦音频生态竞争


乐观归乐观,腾讯音乐依旧有竞品压力。
一边是网易云音乐在版权合作上步步紧逼,另一边,背靠字节跳动的“汽水音乐+番茄畅听”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不仅改写着用户的音乐消费逻辑,更对音乐制作与渠道端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豚智库分析显示,今年汽水音乐月活用户规模继续提升,年初已接近1亿大关。App Store的免费App排行榜中,汽水音乐排名第三。
依托抖音的强大的流量号召力,汽水音乐一路狂奔。
内容布局上,汽水音乐并未陷入“烧钱”的版权大战,反而走了一条更具互联网思维的“侧翼路线”:一边引入小众音乐充实曲库,构建差异化内容壁垒;一边借抖音的“神曲孵化”能力,将短视频热曲快速同步至平台。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表示,从短期来看,汽水音乐的存在或许尚不足以撼动腾讯音乐的基本盘,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腾讯音乐显然需要多加警惕。
与此同时,字节系的另一张牌——番茄畅听音乐版同样表现生猛,6月月活同比增长49.52%至3291.41万,较去年12月短短半年内便新增近千万用户。
在此背景下,腾讯音乐想在市值暴涨千亿后稳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显然无法仅依赖音乐付费这一条路径。
当务之急,是必须“上新菜”。
不过,被腾讯音乐寄予厚望的喜马拉雅,真能扛起“反击大旗”吗?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有声书用户使用的有声书平台中,喜马拉雅位列第一(37.58%),番茄畅听(31.08%)、七猫小说(22.58%)位列第二、第三,懒人听书(20.58%)和微信听书(19.39%)紧追其后。
当“汽水音乐+番茄畅听”对上“腾讯音乐+喜马拉雅”,这场竞争早已跳出单一产品比拼,升级为生态的对战。
目前来看,腾讯音乐手握版权与内容积累,与喜马拉雅的化学反应也还需要时间激发。
所幸,资本对腾讯音乐的信任仍在延续。半年报公布当天,腾讯音乐美股股价报收于22.700美元/股,涨2.58%,市值351.60亿美元;H股报收于88.300港元/股,涨1.67%,市值2735亿港元。
里昂发布报告称,其第三次音乐调查结果再次夯实了自己对中国在线/离线音乐娱乐市场的正面看法,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超级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以及良性的竞争格局,都支持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前景。
基于此,里昂不仅将腾讯音乐美股目标价从20美元上调至25美元,H股目标价从77.7港元上调至97.1港元,也将网易云音乐目标价由250港元抬升至297港元。
只不过,资本信任从来不是“一劳永逸”,必须靠长期价值输出才能稳固。这场生态较量的结局,绝非短期市值涨跌所能定义,关键要看谁能将“音乐+有声”的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持续增长的核心动能——这才是腾讯音乐稳住市场的终极答案。(转载自:商业数据派)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