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小红书的危机不是赵露思,而是群体对战和暗语文化
摩羯商业评论 2025-08-15 10:57

明星赵露思因为助农带货翻车,貌似一怒之下退出微博,转投小红书。其实,小红书挖角微博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毕竟,不管是娱乐新闻还是社会新闻,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转载的都是小红书链接。

赵露思转战平台之后,小红书违反一般的App商业伦理,连续推送赵露思的新闻,甚至有网友反映,因为不厌其烦取关了之后,还会受到推送。

图片

一个污点明星的到来,当然不会导致平台立即跌入低谷,但是,致命的风险正在侵蚀小红书。

近期,小红书正式启用新的品牌口号「你的生活兴趣社区」,取代 2022 年提出的「你的生活指南」。同时,小红书App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

一是新增“导入长文”功能。不仅支持用户导入公众号文章,一键生成排版;还能直接关联公众号。

此次变化似乎表明小红书不满足于目前在短内容、短视频的优势,想要补上在长文本内容的短板。而这势必会对腾讯的主阵地——微信公众号形成威胁。

二是对评论区语音功能进行内测。该功能允许用户以语音形式发布评论,呈现为可播放的音频条。这或许能为小红书打开一扇“语音社交”的新窗。

对于12岁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青春期的到来会让生理走向成熟,但心智和知识尚且稚嫩,才会引来叛逆期等问题。

而12岁的小红书亦是如此,流量的继续增长,必将持续放大小红书平台上久治难愈的隐患。

一直以来,高举社区大旗的小红书对于平台内容的管理似乎游走在失控的边缘。本该以高品质内容为连接用户纽带的社交平台,却成为了暗语文化和诱骗内容的集散地,更有演变为挑起男女及阶层对立的角斗场的趋势。

本来作为一个分享生活的社区,小红书应该成为网友们自由抒发感想、表达观点,并求得他人共鸣的平台。

但容易引起争议的性别议题和阶层话题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或被平台流量逻辑异化,就可能成为挑起群体或阶层对立的导火索。

一类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就是男女对立。

近期,武大图书馆事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事件一出,小红书上就有众多女网友现身力挺杨某,并将其将其宣扬包装为“勇敢对抗性骚扰的女权斗士”。一时间,关于女权主义的言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甚嚣尘上,挑起了男女对立的敏感问题。

一时间,杨某遭到反噬,女权主义也被推到风口浪尖,开始出现有心之人从攻击杨同学,发展到了攻击男女平权、攻击女性群体等。

即便是在真相水落石出、尘埃落地之后,杨某似乎并不想咽下这口气。小红书上出现大量笔记分析肖某道歉信及录音上的疑点。每篇帖子都有上千条赞及评论,评论区则是火药味十足,男女网友针锋相对。

图片

事实上,只要有涉及男女矛盾或冲突的社会热点事件出现,小红书上就会有涌现许多相关的话题和内容,然后就会在评论区内看到男女网友相互骂街。平台则对此选择视而不见。

还有更夸张的情况。

2023年5月,一则有关女生“切子宫”的话题突然在小红书上爆火。起因是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有关切子宫的经历,居然在小红书上引起了很多女生的共鸣和支持。

本来,这位女性是因为患腺肌瘤而不得不切除子宫。但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身体上的原因,却被评论区一些网友带了节奏,竟然诱导并鼓励女生都去切子宫。

其中有不少评论提到,因为要保持独立、不给男人生孩子而被限制自由,所以要切除子宫。子宫对于女性来说远不止生育这样一项功能。而这些不顾自然规律而刻意引起性别对立的“毁三观”言论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

图片

在小红书里,随处可见将生孩子、彩礼、买房买车等话题被一些网友上升到男女地位、女性独立等性别对立的高度。大量怂恿用户大搞男女性别对立,和鼓励“伪女权”等内容,就如爆火但极其荒谬的“切子宫”一样,存在故意诱导的嫌疑。

图片

还有一类容易让打工人、底层人群上头的话题是阶层对立。

近期,小红书平台疯传一张“港铁穷富图”,把全香港18区依港铁沿线车站划分成“穷人”、“一般人”、“中产”、“有钱人”及“富豪”五个阶级,引来了网上热议。

图片

港媒关于小红书“港铁穷富图”的报道,来源:Hello香港

这张图传播了明显的阶级分层观念,招致不少香港网友的激愤,还有人表示“有钱佬根本就不住地铁站附近”。

最容易触碰阶层对立敏感神经的内容之一是炫富。事实上,炫富内容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向年轻群体宣扬相互攀比、追逐虚荣等不正确的价值观,也容易引起低收入群体、底层居民对高收入阶层的嘲讽甚至愤怒。

而曾经的小红书充斥着各种表面晒生活实则炫富的帖子、笔记。

有网友是如此评价小红书用户:“10个用户里,8个有Chanel,9个有Gucci,9.5个有Hermès,不到小红书你就不知道中国女人原来这么有钱”。当时还有一个自称“平民窟女孩”的用户,背着几万块的爱马仕铂金包,晒贴分享第一次的买包心得。

炫富如此猖獗也逼着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出手干预。2021年5月,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要求各平台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

作为炫富重灾区的小红书也立即启动“打击炫富”专项行动。根据其在11月公布的治理进展,当年5月-10月,小红书处置炫富类违规笔记8787篇,处罚账号240个;同时也升级了针对炫富识别的算法模型。

图片

即便这样,花式炫富的帖子仍然屡见不鲜,只不过换了个包装、更隐晦了而已。

还有一类涉及到阶层对立的话题是老板压榨员工、领导PUA下级等话题。

在小红书搜索“老板压榨”会出现大量的帖子,其中不乏有对真实经历的吐槽,但还有很多内容有包装、夸张的痕迹。

特别是一些摆拍的小视频生动形象,触碰到了打工人敏感的神经,有意无意地加深了他们对老板、领导等阶层的敌对情绪,结果反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情况。

笔者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就曾吐槽,现在的年轻人求职之前先去小红书学习职场骗术和维权妙招,逼得企业主成为法律专家、财务专家以及信息化专家。

图片

为何这些并非传达正确价值观的内容会如此盛行?为何小红书平台对此置之不理甚至放任自流?

答案无非就是它们是吸引用户的流量密码。

在各行各业内卷的今天,还有什么比权贵阶层掌控资源、老板变花样压榨员工、女性权益需要得到重视等话题,更能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这种猎奇而且争议性巨大、又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必然会吸引年轻用户驻足,留下评论则成了他们释放压力和情绪的出口。

在流量为王时代,这些非正常的内容就成为平台的摇钱树。为更好地卖广告而平台会自动挑选出最能吸引眼球、获得关注的极端话题和内容,让年轻人上瘾,再通过植入广告为商家引流。

在这过程中,作为用户内容平台的小红书实现了商业模式的闭环。而这一模式运转起来的关键就是算法。

过度使用小红书,甚至把小红书当做搜索工具和人生指引,使得当代年轻人困在了算法编织的虚幻之网——在依赖算法的同时,也被算法支配。

小红书的“搜索主导”模式看似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实则是通过关键词(如裁员降薪、男女问题、原生家庭等)捕捉焦虑和压力,将问题与消费主义捆绑,成为用户焦虑和愤怒的放大器。

算法中的点赞、收藏、评论差异化权重不断诱导用户输出情绪化互动,而非理性讨论,从而引发用户的情绪化关注及评论。当算法把世界压缩成可复制的模板,年轻人正在批量复制着标准化人生,却把灵魂思考的独立性遗落在数据的洪流之中。

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用户的社交平台,应该鼓励平等、包容、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围,而不是放任相关极端内容的发布和传播。对该内容的管理缺位充分体现出小红书在传播良性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并没有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小红书的出身就决定了平台对内容的审核筛查并不容易。

不同于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提供内容的商业模式,小红书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模式。

用户可以在这里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体验,当然也可以为获取利益发布一些虚假的、有争议的甚至有误导性的话题或内容。

涉刷单、涉黄等的暗语文化就是其中比较典型却不易被察觉的一类非合规内容。

一些商家通过暗语构建起“零差评”的刷单造假链。

相比其他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的刷单文化异常活跃。

不同于诈骗信息过于明显而很难通过平台审核关,由隐晦的暗语和层层水军组成的刷单产业链编织了一个个难以识别的“零差评”陷阱,让消费者猝不及防。

近期,央视就曝光了小红书利用暗语的刷单手法。

图片

央视曝光小红书利用暗语的刷单手法,来源:央视财经

根据央视报道,当用户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刷单”、“控评”、“水军”等关键词,平台均出现了明确的提醒和警告;但输入“S蛋”、“鱼塘”等替代暗语时,却搜索出来了不少隐晦的内容。

而利用这些暗语就能在网上快速找到这些暗藏起来的水军中介。这些中介通过这些特定的暗号,成功躲避了平台的监管,在网上大量招募水军、发布刷单接单的帖子。

一旦这些暗号被平台发行并严控,就会演变成新的暗语体系,比如“S蛋”暗语已演变为“回锅蛋”“炒蛋”等变种体系,结合AI伪造更容易隐蔽。

图片

小红书平台上的暗语刷单帖子,来源:央视财经

通过暗语刷单帖子,这些机构有偿(比如正面评论1元1条)招募小红书用户,伪装成已购某产品的消费者,在评论区用中介指定的话术发布貌似真实可信的好评,同时再伪造一个虚假的交易。

如此多的虚假好评最终冲谈一些真实的用户体验评论,造成“极低差评”甚至“零差评”的假象,再配合精致的小红书种草笔记“分享生活”,最终让消费者上套,购买了价高质次的产品。

暗语

真正意义

S蛋

刷单

鱼塘

刷手群

种菜

刷好评

除草

删差评

回锅蛋

多次评价或追加评价

炒蛋

刷热度任务

蛋壳

用于伪装的“正常用户账号池”

空包

虚假发货

主持

派发刷单任务

小红书上涉刷单的暗语列举,来源:互联网搜集

事实上,当这钓鱼剧本完整地演下来(水军接单、伪装成买家、虚构使用体验、上传精修图片;同时商家通过虚假发货配合真实物流单号,并与真实账号双重认证),再精明的AI也难以识别,成了“睁眼瞎”,最终成功骗过了程式化的平台算法。自动化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平台的筛选和审核对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的暗语束手无策。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涉黄的暗语江湖中

一直以来,暗语牵连出的涉黄内容一直是小红书为人诟病之处。

起初,小红书涉黄仅仅关联到一些衣着暴露、穿衣自由等概念的擦边内容。

但仅仅是擦边内容泛滥,小红书还不至于被戏称为“小黄书”。真正解锁“小黄书”的禁忌词汇是“搭子”、“约拍”等社交关键词,至今在小红书的这类内容中还混杂着不少疑似招嫖信息。

早在2023年,“小红书旅游搭子被指涉黄”就登上过热搜。

图片

“小红书旅游搭子被指涉黄”登上微博热搜,来源:微博

事件起因是有自媒体发布标题为《小红书“旅游搭子费用全包”涉黄了》文章。里面提到,

“有网友发现在小红书上‘旅游搭子费用全包’正在成为一道暗语,在此类帖子醒目标题下,通常还会注明‘仅限女生,各取所需’。”

图片

下架前的关于“旅游搭子费用全包”的帖子,来源:小红书App

随后便有多家媒体报道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似乎证明了以“搭子”作为暗语的涉黄内容真实存在。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如此多的实锤,小红书似乎并不承认。小红书对该事件官方回应道:已对平台内“旅游搭子”相关比例开展全量回查,尚未定位到文章内所提及用户反映的问题。


图片

小红书对“旅游搭子”话题的回应,来源:澎湃新闻

不过有趣的是,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涉及到“旅游搭子、费用全免”等内容的帖子似乎在小红书App上消失了。

搭子风波过去之后,涉黄内容却并没有消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批暗语卷头重来,比如“约拍”、“互勉”等关键词。

图片

来源:小红书

换暗号就可以继续涉黄,显然说明小红书对内容的过滤技术显然严重落后,管理水平也有所欠缺。

放任暗语文化、诱骗信息的大量发布与传播,被爆料之后就只能删帖,背后反映出小红书平台的主体责任担当严重缺失,内容审核过滤机制存在漏洞。

事实上,单靠计算机程序或者AI难以实现对隐晦的涉黄、涉刷单等暗语内容的审核及筛除。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靠人工审核筛查。

众所周知,抖音已经建立起一只庞大内容审核团队,在山东等地拥有上万名内容审核专员,而且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内容审核工作。这些专员负责监控和评估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内容,确保这些内容符合平台的社区准则、法律法规以及道德标准。

图片

招聘网站关于抖音内容审核专员的招聘信息,来源:BOSS直聘

在如此强度的人工审核队伍之下,抖音平台出现涉黄暗语的情况相比小红书要少得多。

对于刷单,淘宝在很早之前就建立起一套识别、监测和防范刷单的机制。该机制可以做到通过分析异常数据波动、买家账号行为、物流信息、资金流向等,精准识别惯常的刷单行为。一旦被发现参与刷单,用户将会面临花呗功能关闭、芝麻信用评分降低、淘宝账号冻结等惩罚措施。

其实,在网上也能查询到小红书审核岗相关招聘信息,但从反馈情况来看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知乎就有网友支出小红书平台审核员肆意审核、对于答复只是机械式回复。也有网友爆料小红书武汉审核岗签的是外包某人力资源公司,管理很差。

图片

图片

来源:知乎截图

因此,从小红书对内容审核筛查的实际效果来看,人工审核几乎形同虚设,即使利用AI,效果也并不理想。暗语文化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杀入微信公众号腹地、补齐长文本短板之后,小红书似乎离实现生活内容“全垒打”已经不远了。再依托其亿级别的日活跃用户数,小红书具备打造一个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线上生活社区的所有基础条件。

有这么好的基础,之后的路径就应该是不断提升内容的丰富度和价值性,精细化经营用户社区。

但小红书却选择了一条“邪修”之路——为了最大限度地拉拢用户、争取流量,而放任一些吸引眼球的不适内容以及暗语文化的泛滥,甚至主动引导用户去创造有争议的话题。

遥想当初因为垃圾内容泛滥而最终没落的百度贴吧。小红书能否步其后尘,让我们拭目以待。(转载自摩羯商业评论)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