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YouTube新规「限制」短剧出海?译制剧另寻出路
短剧自习室 2025-08-04 20:49

不久前,YouTube更新了“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 Partner Program,下文简称‘YPP’)”规则,像一颗炸弹投入短剧出海圈。

其核心变化是将“重复性内容repetitious content)”重新定义为“非原创内容inauthentic content)”,审查视频的剪辑、汇编等细节,并直接挂钩广告分成资格。

这或许意味着过去“一剧多语言字幕翻译”就能横扫多市场的玩法彻底失效,部分依赖YouTube分发渠道的短剧出海团队正在经历阵痛:频道被限流,分成金额下降......

本期,短剧自习室将结合YouTube新规解读和业内相关动向,一起来看看这一动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相关方又是如何应对的。

  YouTube新规究竟在限制什么?  

此次发布的YouTube新规,其实只有寥寥一段话,但因为和“钱”挂上钩,所以备受关注。

我们将对“重复内容”政策进行小幅更新,以更好地阐明该政策涵盖重复或批量生产的内容。我们还将这项政策的名称从“重复内容”更名为“非原创内容”。根据我们现有的政策,这类内容始终不符合创收条件,创作者将因原创且真实的内容获得奖励。我们的重复内容政策保持不变,该政策审查评论、剪辑、合集和反应视频等内容。

图片

(相关截图

实际上,在此次新规推出之前,YouTube就已经发布过一篇名为《回应创作者关于 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 (YPP) 政策的问题(2025 年 7 月)》的“预热”文章
在这篇说明性质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批量生产或重复的内容
YouTube团队举了两个会被视为“大规模生产”的内容例子:

• 上传叙述故事的频道,故事之间只有表面上的差异A channel that uploads narrated stories with only superfi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 上传具有相同旁白的幻灯片的频道A channel that uploads slideshows that all have the same narration

也就是说,视频内容相似会被YouTube新规限制,只改字幕不改配音的视频内容一旦重复过多也会同样在限制范畴。
这几乎是在报部分短剧素材的身份证号了——目前常见的短剧分发方式就是把剧集视频做简单的字幕翻译,上线社媒平台,赚取平台分成之余也为短剧平台引流,而素材大同小异。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油管对于“重复性内容”的判定法则相对宽松,同样一集剧,只要是做了字幕翻译,即使是剧情完全相同,也不会被视为重复。“但是如今仅靠字幕更改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会被限流。”

图片

(相关截图

规则变动直接推高了生存成本。

为了符合“原创性”要求,部分账号尝试转向“字幕+配音”的分发模式,但不同语种的配音账单让中小团队叫苦不迭,辛苦钱赚不到不说,回本都有点悬。

此前,海外短剧制作公司负责人绿豆曾在接受骨朵网络影视采访时透露,单部100集短剧的英语配音成本约200美元

同时,地区语种越小单价越高,准确配音的难度也越大。

今年6月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发布了【短剧出海服务工作台】的影伙引擎,其相关技术负责人曾以英语地区和泰语地区为例进行说明:

英语地区是对发音多样性相对包容的市场,作为全球语言,英语拥有极其丰富的口音变体(美式、英式、澳式、印度等),听众对“完美发音”的执念较低,更重视情感的真实表达和表演的自然度;

泰语则对“发音准确性”要求极高,其复杂的语音系统拥有44个辅音32个元音5个声调,细微的发音错误会完全改变词义,导致理解障碍,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是第一要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YouTube限制译制剧只改字幕不改配音的新规,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短剧出海分发的门槛。

  译制剧出海,绕不开YouTube  

那么,能不能绕过YouTube发展短剧出海呢?
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译制剧的发展阶段使然,问题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现阶段,译制剧依然是内容生态毋庸置疑的支柱。

短剧自习室上周发布的《2025海外短剧行业报告(上半年)》提到,综合ReelShort、DramaBox、ShortMax三家巨头的数据,估算现阶段的译制剧在海外短剧平台中占比为71%,远超半数。

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曾透露,(DramaBox)平台上的本土剧并不多,一个月不会(上新)超过10部,更多的还是译制剧。

图片

再加上今年以来,海量短剧开始采用全球多版本同步发行模式。例如,中国短剧《好一个乖乖女》推出82个译制版本,韩国短剧《약혼염 드라마》也发行了18个语言版本。

据DataEye统计,译制剧的全球发行时间差正大幅缩短——从过去的“隔月上线”进化至如今的“同步发行”。如《약혼염 드라마》、《再遇前任,恋上他的情深》均实现本土与海外同日上线(时间差0天)。

图片
而译制剧在海外影响力的迅速增长离不开YouTube这一分发渠道。
酷看文化向短剧自习室透露,海外短剧品牌在选择社媒渠道时,呈现明显的分层布局特征:

• 头部厂商基本进行了全社媒平台布局。

• 中腰部厂商会优先选择YouTube和Facebook(YouTube适合进行品牌宣传和内容宣发,还具备最好的内容变现能力;Facebook付费广告转化最佳,平台的强社群属性有利于用户沉淀)。

中腰部品牌对YouTube分账的依赖和平台本身的用户基础,都让其成为短剧出海的必经渠道。

从剧集内容来看,前文提到的短剧《好一个乖乖女》多语言版本便是在YouTube上又火了一把。
从账号沉淀来看,某出海短剧平台近日宣布运营了一年多的东南亚国家YouTube账号粉丝破百万,累计播放人次1.4亿。
在此之前,另有头部平台自2023年就开始运营YouTube账号,矩阵号数量达到100+,覆盖十个语种,按照语言和内容拆分频道,在欧美、东南亚等多市场取得亮眼成绩,多次创造百万量级爆款。
图片

(相关截图

短剧出海的基本盘是译制剧,译制剧出海绕不过YouTube,YouTube新规又限制了译制剧分发——如此循环之下,解决方案开始指向AI技术,寄希望于其能够破局。

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曾经指出,AIGC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已显著提升效率,并呼吁行业深化技术研究。

此次面对YouTube推出新规,相关的AI技术方依然是业内较快作出反应的角色,从他们更新的功能也能看出一些未来行业发展的指向。

比如,影伙引擎的短剧创作服务近期上线了【油管短剧解决方案】,针对性地就“AI配音”的真实和效率两大痛点进行了功能迭代:

• 配音语种更新,支持41种语言,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语以及部分小语种支持,助力剧集出海全球更多细分市场。

• 上线“智能音频结构”功能,能以99.3%的准确率剥离原剧的BGM,保留纯净⼈声与环境⾳,大幅提升二创空间。

• 上线【高情感模式】和【高精度模式】两大配音模式,且可自由选择【缩句】功能以配合画面进度。

图片

(相关截图

我们结合YouTube的新规来看。

YouTube想要的是“非大规模生产”的视频内容,并非绝对的“原创内容”。因此,二创是被允许的,AI内容也是被欢迎的,在YouTube团队的文章中也有“我们欢迎创作者使用AI工具来增强故事叙述能力,在内容中使用AI的频道仍然有资格获得收益”这样的明确说明。

也就是说,视频二创的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到YouTube的流量判定。前者“速度”自然是占了首发和AI提速的利好,后者“质量”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新的赛点,尤其是短剧出海需求的数量激增的现在。

影伙引擎透露,仅6月单月,单客户就需要他们单语种翻译870部,中文原片的译制体量可以达到40000-50000集/月,其中首发剧占比只有10%-15%,多轮剧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个剧目数量,在影伙引擎去年接受采访时尚且只有50部,从50到870翻了17倍有余,足见短剧出海规模的增长。

为了在巨大的需求数量面前打出差异化,相关方也是卯足劲儿用AI工具做适配的内容。

比如,前文提到的英语区和泰语区需要不同的精细化译制,【油管短剧解决方案】中的两大配音模式就是奔着这种场景去的。

影伙引擎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定位“高情感”和“高精度”双模式,是基于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海外观众对配音“容错率”和“核心诉求”的不同:

对“发音准确性”要求高的泰语配音更适合【高精度模式】,英语配音则更适合【高情感模式】,短短几十秒内用强烈的情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高情感模式】:支持利用原人声克隆后的音色,进行快速配音,无需人工介入即可获得情感丰富的配音后视频;

【高精度模式】:支持为每句对话选择角色、为角色选择配音音色,以获得稳定性好、一致性强的配音效果。

据悉,影伙引擎上述AI配音相关能力已经获得了容量等深耕YouTube短剧的厂商的认可,并有多家新平台正在接触磨合,尝试批量化生产素材试水。

此外,通过替换BGM来提高已经完成的配音剧的观感,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YouTube的判定权重。

影伙引擎表示,日剧的配乐通常很紧凑,配成英文可能显得语速“挤不上拍”,使用“智能音频结构”功能剥离原剧BGM之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键去除”,方便平台把“更干净”的配音剧拿去替换更具商业化表现力、更匹配配音语种的BGM。

图片

(相关截图

随着YouTube新规的推出,精细化译制剧出海再次被聚焦,我们也能感受到AI工具对于短剧出海需求有了新的响应。

在此前的阶段,AI技术在译制剧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降本增效——

比如,影伙引擎曾因价格及速度上的优势被报道:月度处理20-50部剧的量级,工作台报价在12元/min,如果月度处理>100部剧,可以降至6元/min;并成功帮助某头部出海短剧平台24小时内将国内大火的剧集译制出海。

但越过野蛮生长期后,靠“搬运+翻译”就能分一杯羹的时代结束,出海方式逐渐转向精耕细作,AI技术被要求呈现另一维度的“降本增效”,即通过技术压低优质译制剧出海的门槛。需求推动变革,从上述AI工具新增功能可见一斑,逐渐开始围绕“提质”进行优化。

可以说,这是新阶段的译制剧效率洼地,也成为了包括AI技术方在内的短剧出海相关方的兵家必争之地,YouTube新规只是序幕。(转载自短剧自习室)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