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发布
鞭牛士 2025-07-30 17:51

7月30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全体会议日前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秘书长余晓晖受邀参与对话,牵头与清华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一起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

2.png

全文如下:

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积极释放技术价值红利,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也清晰认知到,人工智能带来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挑战。为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成员郑重发起《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通过产业自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协力共促人工智能稳健发展。此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推进。我们深知,自律承诺是获得社会信任的关键要素,我们将以本承诺作为行动守则,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升优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承诺一:设置安全团队或组织架构,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内部设有专业团队负责开展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安全治理等工作,明确安全负责人。主动设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安全风险基线,开源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开展贯穿人工智能开发部署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明确风险识别和应对流程及措施。

承诺二:开展模型安全测试,提升模型效果与安全可靠性。通过专业性的仿真测试团队,在发布、更新人工智能模型之前对其进行红队测试。对于大模型,重点围绕其通用理解、推理和决策能力,以及其在工业、教育、医疗、金融、法律等场景下表现出的能力开展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

承诺三:采取措施保障训练数据和业务数据安全。制定数据安全防护制度,配套建立防护技术措施,发现并及时处置数据投毒的情况,把控训练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与访问控制,确保商业秘密、用户隐私及用户上传的知识库仅在授权下访问,不被人工智能模型非法输出,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权益。

承诺四:提升基础设施安全。建立人工智能系统部署的软硬件安全监测和防护能力,实施定期和动态的安全渗透测试,模拟各种潜在的风险场景,识别并报告环境中的安全隐患,研判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建立基础设施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处理流程、责任分配以及事后改进方案。

承诺五:增强模型透明度。主动披露安全治理实践举措,提升对各利益攸关方的透明度。公开披露模型的功能、适用领域以及局限性。通过模型说明、服务协议等方式,向公众披露可能涵盖的风险。

承诺六:积极开展前沿安全研究,防范前沿领域安全风险。研究开发和部署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系统,积极向公众披露研究成果,以帮助应对社会面临的挑战。加强对人工智能系统在前沿领域中的滥用风险研判,防范其在高危场景的潜在滥用风险。

承诺七:加强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向善普惠应用。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交流对话,共享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经验及最佳实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和技能水平,助力弥合智能鸿沟。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