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拿到了得物的offer,涨幅还不错,问我该不该去。让我惊讶的是,他的薪资在业内已经是P7+的水准了,年包过百,而且绩效很好,得物的总包能接住是我没想到的。
仔细翻了一下脉脉,近两年开始,脉脉上有关得物的offer对比贴激增,而且仅从薪资看,得物确实经常是略胜的那一方。
这就有些让人好奇了,从大厂出走的人,为啥会选择得物呢?这家公司有什么门道?我仔细研究了几天,并找了几位内部相熟的朋友聊了聊,尝试找到答案。
第一个不可忽略的,是得物的薪资,网上有很多人会根据offer给大厂排名,得物经常被排在第一梯队。甚至部分关键岗位开的总包比大厂还高,网上有个图可以参考下:
而内部说法也差不多,我的朋友小A在得物十多人的服务端团队,他直接算了笔账:“从上家某大厂跳过来总包涨了两三成,现金流实际更好,因为这边是季度奖金更灵活——以前在大厂要等年底,这里每个季度都能拿奖金,一年能拿四次。”
这确实是得物薪酬“不一样”的点,季度奖金模式变现更快、确定性更高。内部打听到的具体绩效系数是,普通的绩效B是16薪,连续B+是19薪,每次30%人能拿B+以上,绩效最好的情况下能拿28薪。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得物给得起这个钱,和内部朋友聊了这个话题,才知道这几年得物增速一直都高于行业大盘,公司赚钱,现金流很稳定。现在得物有5个亿用户,超一半是95后,购买力很强。所以得物在最年轻优质的用户群体选择下,近几年类目越拓越宽,收入天花板也在持续走高。
除了薪酬以外,更多人还看重发展空间。
小B是去年从大厂跳来得物,当时职级对标P6,现在负责推荐算法(大概对标P7)。
按他的说法:“过去几年总觉得自己像颗螺丝钉,每个小团队只负责一小块,我做召回一做就是4年”。
来得物后,从粗排到重排,推荐算法的全链路都能参与,更让他惊喜的是研发资源支持:“只要说清业务价值,算力资源直接到位,我们还不用自己扛工程问题,可以专注做算法。”
除此之外,小B说他入职的时候,就很惊讶发现,得物的技术leader也会到一线去看技术代码,而不是只负责管理,自己+1如此,+2的大领导还是如此。
综合这几位朋友的经历,其实能推断出,在当下大厂人跳槽更看重机会的“确定性”:钱能不能落袋为安,成长有没有空间,组织稳不稳定。
薪酬上,不用年底“画饼”,干得好很快能拿到反馈。得物的确定性在于季度奖金,激励更加及时。
成长上,很多大厂人希望能有发展空间,而不是只做螺丝钉。像得物这样还在上升期的公司,现在很少见,内部还有很多0-1的机会。相比“守江山”时期,这是“打江山”的赛道成长红利。工作强度肯定有的,但是投入和回报也成正比。
还有,我经常听到很多大厂人吐槽,业务做着做着就没了,现金流断了,可还要每个月还房贷。得物做了十年,核心模式没变过,也没出现过大面积裁员或业务线撤裁,这代表着更容易沉下心做事,不用担心公司战略“一天一变”,或是业务线被砍。
可能就是这些确定性,吸引了不少大厂人加入。干得好就有回报,想做事就有机会,不用天天内耗。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得物的offer应该接吗?
也许答案已经在每个人的心里了。(转载自大厂日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