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最近的外卖大战那可真是打得白热化啊,各个平台的订单量也是火箭般的蹿升——上个周末,三家平台的订单量就冲到2.5亿单,较去年翻了一倍多。在这波大战中,从京东阿里掀起价格战,到美团被动参与应战,美团的心路历程可谓是无人知晓,毕竟美团一向对外比较低调,奉行技术派讷言的风格。
不过,这两天,反对外卖内卷的声音开始多起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也出来接受了媒体《晚点LatePost》的采访。文章很长,八姐看了一下,核心观点主要是几点:
1,美团无意参与外卖内卷,美团参战是为了生存,补贴新增的单量绝大部分是泡沫,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意义。
2,美团举事实讲道理,认为行业为了无效卷,花了太多冤枉钱,打仗的话,对手要比美团付出的成本高太多。
哈哈,感觉这算是美团高管对外极其坦诚的一次,简直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拆解了外卖这门生意的底层逻辑和竞争情况,呼吁大家要着眼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下面咱们来择要详细说说。
比如,王莆中就称,其实美团本来不想卷,实际上在这轮大战之前,美团已经等(观望)了四五个月,并没有全力参战,因为觉得卷没有意义,非理性的竞争并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增量,但竞争对手(阿里、京东)的补贴越来越疯狂,如果美团再不下场,对手只会觉得美团怂了,认为美团是失败者。但既然美团出于自保积极应战了,那就不能怕打。美团这次订单冲到了1.5亿,实际上即便冲到2亿单也没问题,但美团认为这没有意义,美团只是想做给行业看,做订单量是很容易的。
王莆中举例称,在这一波外卖大战中,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宿迁,日单量规模涨了4 倍,但真正外卖业态的新用户非常少。现在增长的外卖单量,大部分是来薅羊毛,并不是有价值的外卖用户。
而这种大战对很多餐饮商家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现在宿迁的外卖和堂食价格出现了倒挂,宿迁的快餐店没有人堂食了,全是外卖,这对餐饮行业的长期发展无益。
王莆中也认为,再猛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对于餐饮行业,不管是美食还是奶茶咖啡,好不容易建立的价格心智,正在被补贴大战打破,补贴停了,餐饮的价格心智不会跟着恢复。对于大部分正餐品牌来说,外卖补贴大战,影响到堂食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不可持续。
因此,美团苦劝阿里和京东,停止非理性内卷。
其次,美团高管这次对外反复强调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美团不怕打仗,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打仗。
根据王莆中的披露,美团在上周六(7月12日)当天并没有烧掉传闻中的8亿,实际的投入远比阿里要少。
比如对手介意的“0元购”和到店自取,王莆中也认为,其实最早做“0元购”的是饿了么。
他甚至详细分析了,对手(阿里、京东)搞了大量极低价的比如几块钱的单,此类冲单的亏损远比美团免单券亏损要多得多。美团的打法是这样的:比如,会自己采购 100 万杯咖啡,几块钱买下一杯,用户到店取,美团一单花费只有几块钱。而阿里发一张18减18或者15 减 12的券,最后用户确实付了 3 块钱,但阿里每一单补贴要更高,另外两家平台还要给骑手补贴,累加起来,对手每单平均补贴10元了。他认为,在发券的时候,券型、券量、发给谁,这些都是有方法的,统称为打补贴的能力——这是美团近十年时间锻炼出来的。
美团此次也对外强调了一点,外卖是一个精细且利薄的商业模式,美团的运营利润率只有3%左右,每单只赚1块多。如果每个环节偏差一点点,最后就是亏钱。比如,饿了么此前亏损了1500亿,今天阿里再投500亿。外卖这个生意根本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美好,赚钱需要很大的规模和极精细的运营。
甚至,王莆中认为,当你不熟悉战术细节的时候去定战略,最后都是谬误,谬误背后就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作为代价。对手们很可能没有真正实际调研过细节。他希望阿里和京东的决策者多关注一下一线的真相,不要被简单的数字蒙蔽了。
总而言之,感觉这次美团的高管真的是对外澄清了不少数据和细节,一改往日低调谨慎的作风。从他的表述看来,低价冲量的外卖大战,从长远来看,对整个餐饮行业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小的,而增加的单量、用户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否还有价值也存疑。
当然啦,虽然美团在阐明要害,但已经上头的阿里和京东,以及若干年前将美团视为心腹大患的马云,称呼王兴为兄弟的刘强东,能否真的休战,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他们面前,即时零售还是星辰大海,一松手自己的基本盘也要没了。只是,这可能便宜了观战的抖音和拼多多。
的确,外卖大战可以打,但最好是要打出质量,低质量的内卷确实没啥好处。八姐觉得,如果真如美团所言,阿里好好地盘一盘账、再看看自己的AI投入,京东也仔细考虑下投入产出,外卖大战可能还会继续,但高潮也许已经落幕了。(转载自开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