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京东而起,由美团和阿里正面对决的即时零售大战上周六进入了第二轮战役。美团日订单量从前一周的1.2亿涨到了1.5亿,淘宝继续保持了8000万的单量,还特意针对美团强调了一下不含自提和0元购。
2、谁还记得4月份刘强东挺身而出掀起公众舆论攻击美团骑手社保和食品安全这两大“软肋”?事实证明,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优惠券才是老百姓的软肋。
3、还记得6月17日刘强东接受采访宣称的一个月后的外卖新模式吗?留给刘强东口中新模式的时间不多了,或者说淘宝和美团压根也没打算给京东留时间。能有什么新模式抵得过优惠券,让老百姓感受占便宜才是王道。
4、不能说美团没把京东当成对手,但现在倒过来看这两个月的发展历程,美团确实也没把京东当成太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才是美团眼中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看补贴力度就知道了,数据不骗人。
5、对京东来说,刘强东最初大概率是战略误判了阿里杀进来的强度,面对现在这种计划外的形势,京东最明智的选择是战略性撤退,撤而不退。之前号称的2500万日单量如果能在减少补贴的情况下维持在1000万单,京东也算不亏了,但想做到如此可能性不大。京东的困局是如果不继续跟进,那么之前的投入大概率打水漂了;如果一定要搞什么三国杀,那大概率是会亏大了的。
6、现在就是美团和阿里的二人转,最终会打到什么时候打到什么程度收官?时间上,至少半年到一年吧,在组织上不强力介入“反内卷”的前提下。现在又刺激消费又让骑手多挣钱,组织上何乐而不为呢?
7、最终打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双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以及完成度,还取决于京东的跟进力度以及拼多多、抖音以什么力度杀进来加入战斗。我相信拼多多和抖音都会加入战斗的,但力度不会太强大,因为现阶段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对他们影响没那么大,所以必要性不强。
8、美团的考量目标肯定是外卖和即时零售的单量和GMV。阿里则要考量整个电商大盘的单量和GMV,也就是说除了淘宝闪购本身的单量之外,闪购业务对既有的淘宝、天猫的货架电商到底是带来了增量还是存在部分替代。如果在淘宝闪购强力补贴战后,阿里整体电商大盘的数据很好,那淘宝闪购会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美团会非常难受的。补贴大战就是消耗战,美团和京东打,耗得起;美团和阿里打,肯定希望快速达到双方可接受的局面后止战,耗不起。所以,阿里整体数据越好,阿里越愿意和美团耗下去;整体数据没那么理想,阿里则会更早收手。从7月12日的第二轮战斗也能看出来,美团想速战速决,阿里则稳扎稳打。
9、因为闪购之战毕竟不是只靠补贴能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快”的心智之战。就像我在4月底的《关于京东美团外卖之战的再思考》中就提到的京东发起的外卖大战本质上是怕丢掉自己“快”的基本盘,是在和美团争夺“快”。目前,这方面无论京东还是阿里都没法和美团比得了,所以阿里现阶段也只能选择稳扎稳打,否则运力跟不上快不起来,只会在消费者认知中帮助美团强化了“快”。可以说,淘宝闪购还没发起总攻号呢。美团为什么这两周都在抢先发布战报,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订单量“遥遥领先”,其实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在强化自己闪购的“快”的认知。
10、很多人开始猜闪购的终局了,也就是几方会在什么份额下选择保持均衡。去年曾经有外卖数据显示美团日单量7000万,饿了么3000万,也就是70%vs30%,上周六三家闪购订单量加总估计达到了2.5亿单量。可以说这场闪购大战,重新且快速的培育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包括自提的模式),市场比原来放大了很多,理想的状况大概是一年后在没有强力补贴的情况下整体市场日单量能稳定在2-2.5亿左右,对于阿里来说,未必要赢过美团,但份额如果低于40%则只能说是失败,40%应该是阿里的最低目标;对美团来说,不可能还维持70%的份额了,但低于55%估计是不可接受的;京东能保持住5%就属不易了。以上的前提是拼多多和抖音不强力杀入的情况下。
11、光看份额的判断可能有输有赢,但是在几方角力把整个即时零售大盘放大很多的情况下,阿里和美团可能没有输家,甚至京东也不能算输,只是各取所需而已,毕竟几方没有谁非要把谁打死的动力和实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市场的充分竞争才能更好的体验到什么是“多快好省”。对于政府来说,只要少一点“宏观调控”,就可以坐享天降的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红利了。(转载自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