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和老三国有五大不同,而且无论谁输谁赢,也只能算是局部战争,就像历史上的那个三国。
刘强东亲口对王兴说,我要进入外卖,他想要通过外卖攻势重新赢回“失去的五年”,他说:“我们做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靠供应链赚钱是可以的”。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则是高调宣布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淘天集团,他说:“这是我们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并在随后启动了500亿元的闪购补贴计划。
王兴说:“(我们)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上一次看到外卖领域如此激烈的短兵相接,还是8年前由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饿了么形成的外卖老三国时代,那场战争最终以百度糯米被饿了么收购告终,最终美团愈战愈强,几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从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尽管中间不但有新的挑战者,比如拼多多,字节跳动,但美团的基本盘始终无人撼动。
但新的三国之争与老三国之争有明显不同:
第一,业务形态不同。
这次的外卖已经不同于老三国时期的外卖,它的边界已经从餐饮服务外卖扩展到非餐饮服务的生鲜日杂甚至是更多传统电商的一般实物商品领域,而这对阿里和京东这两个传统电商平台构成了直接的入侵,而阿里和京东的反击也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电商,而是增加了传统外卖的即时能力与对传统非强项的生鲜日杂的品类扩展,所以电商也不再是传统的电商,而是新电商。
第二,实力不同。
老三国时除了糯米有百度这个BAT时代的巨头作为支撑,其他两家都依然属于创业阶段,而现在,阿里和京东2024年的营收分别达到9963亿元、11588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1294亿元、414亿元,市值分别达2535亿美元和460亿美元,相比而言,美团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376亿元和358亿元,市值930亿美元。
同时,三家公司也各有优劣势:
阿里不但电商业务拥有品类优势,而且在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层面也实力强大,它还收购了排名第二的外卖平台饿了么,此外,它在云、人工智能、海外业务拓展领域也相较其他两家占优,但不足是它长期在流量思维模式下运营,而外卖/新外卖需要的是精细的点到点服务,如果在整合中传统流量思维仍然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它在外卖领域渗透的力度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仍然会是防御占据主导位置,而这可能将它置于前几年面对拼多多时同样的处境;
京东的传统长项是它对自有物流的投资与自营电商相结合的模式,这让它的用户既能获得一定的品质保障,同时也能享受较好的交付体验,包括速度更快,服务更可预期等,但它的这一优势在面对美团即时零售的冲击时,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美团同样以交付速度和交付体验见长,而且速度更快。在过去一些年,它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当然,相比阿里,技术和海外也是它的短板。
而对美团而言,它的优势是中国最大的外卖服务网络,这让它拥有最先进的时间机器(参见《为什么说美团本质上是一家提供时间保鲜的公司》),而即时零售则是这一时间机器价值的放大,相比阿里和京东的防守占主要位置,美团是进攻者,相比美团在阿里京东所处的传统电商领域吸引那些时间更敏感的用户和业务,阿里和京东在原有的产品、性价比价值优于时间价值假设下构建的商业模式,在转向时间价值优先的模式时,挑战要大不少。此外,美团在技术、海外也有了不错布局。
第三,经济形势不同。
老三国时,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电商和外卖都处于高增长时期,大家都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是外卖和电商两不相干,但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除了美团的营收仍然有18%的较快增长,其他上市的中国平台的增长基本都降到了个位数的百分比。这时,任何的增长机会都会被拼抢,新三国的战争烈度不会低。
第四,资本约束不同。
老三国时,除了百度是上市公司,而且已经建立了持续盈利的稳定预期,美团和饿了么都没有上市,且处于亏损阶段,这意味着资本对市场份额和规模的看重程度要高于对盈利的看重,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百度糯米最先选择退出。而现在三家巨头都已经是上市公司,而且建立了盈利的预期,因此,资本对盈利的预期会成为影响这场战争烈度和持续性的限制因素。
第五,技术趋势不同。
老三国时,移动互联网是当时最受关注的新技术,资本和已有巨头对外卖的看重,更多的是看重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场景。而今天,AI、机器人等技术掀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开始,这一技术浪潮将给电商和外卖领域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无论是新外卖还是新电商,放在更长远的坐标上看,可能都只是局部战争,技术和全球化才是影响未来价值占比的决战。
而回到眼下的局部战争,最终谁能实现大一统?或者根本就不会有大一统出现。这方面的探讨我们留给以后的文章。另外,可以预期,随着新外卖战争的升级,最终很有可能会导致过剩的交付能力和更多的用户习惯培养——就像电商时代一样,阿里和京东的竞争给拼多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混战,不但是拼多多、字节跳动,还有更多潜在的差异化竞争者。(转载自尹生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