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小米大胆押注电动车成功,苹果却失败了
电车界 2025-07-07 10:39

小米公司是唯一一家成功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的科技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也无法抗拒电动车的诱惑。


上个月底,雷军在北京举行的小米第二款电动汽车(一款备受期待的 SUV)的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时,尖锐地提到了苹果公司,该公司花了十年时间和 100 亿美元试图制造汽车,但去年放弃了。


AINVEST总结了小米和苹果造车的不同情况。


科技界充斥着巨头步履蹒跚、弱者奋力前行的警世故事。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迅速崛起与苹果放弃的泰坦计划(耗资100亿美元,在自动驾驶领域却酿成悲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为投资者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在新兴市场中保持战略敏捷性需要务实而非追求完美,并需要平衡创新与市场现实的能力。


小米的市场现实主义大师班


小米的电动汽车战略是对压力下执行力的考验。进入由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中国巨头主导的市场,小米充分利用了三大敏捷支柱:


速度和规模:


2024年3月推出SU7轿车,一小时内预订量达28.9万辆,创下中国纪录。


到2025年中期,将产能扩大至每年35万辆,吸收100亿美元的研发和工厂投资。


危机管理:


2024年,在一次因非正常停车模式导致的致命碰撞事故后,小米迅速就其碳纤维引擎盖功能沟通不畅一事道歉。小米以透明的方式化解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避免了长期的声誉损害。


生态系统整合:


构建「人 x 车 x 家」生态系统,将电动汽车与小米3.5亿台物联网设备连接起来。这将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结果如何?


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营收飙升49% ,达到151亿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业务推动小米营收环比增长11% 。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毛利率达到23.2%,接近盈利目标——这是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的里程碑。


苹果的过度扩张:完美主义的代价


苹果公司在耗时14年、耗资100亿美元之后取消了泰坦计划,这凸显了孤注一掷的风险。


关键失误:


过度依赖完全自主(第 5 级):


尽管面临技术和监管障碍,但该公司仍坚持研发无需人工干预的汽车。像面包车这样的原型车缺乏传统的操控方式,导致消费者流失。


领导层动荡:


经历了四任CEO,每位CEO的愿景都存在冲突。前任CEO道格·菲尔德力推务实主义(例如L3级自动驾驶),但被追求完美的高管们否决了。


市场误判:


在市场转向平价化的过程中,我们瞄准了售价 10 万美元的豪华电动汽车。比亚迪等竞争对手降低了成本,而特斯拉的 FSD 进步则超越了苹果的纯视觉方案。


后果是什么?


2,000 名员工被调往人工智能项目,苹果的电动汽车计划被搁置——在这个目前价值 1.2 万亿美元的行业中,苹果错失了良机。


投资者风险与回报:小米的成功与苹果的教训


小米的优势及其障碍


为何购买:


中国电动汽车宠儿:小米的 SU7/YU7 双子星瞄准特斯拉 Model Y 细分市场,价格低 10-15%,续航里程更佳(600 多公里,而特斯拉为 500 公里)。


生态系统飞轮:将电动汽车与其 15 亿台联网设备相结合,打造可防御的护城河。


估值优势:小米的市盈率为 12.5 倍,而特斯拉的市盈率为 47 倍,因此小米以折扣价提供增长。


主要风险:


生产瓶颈:SU7 型号的等待时间长达40 周,有导致客户流失的风险。


安全怀疑:2024 年的事故和碳纤维丑闻依然对声誉构成威胁。


苹果失去的机会及其意义


失败原因:


对未经证实的技术进行过度投资:完全自动化仍需数年时间,而消费者优先考虑的是可负担性和可靠性。


领导层瘫痪:苹果对革命性产品的痴迷扼杀了现实的妥协。


科技投资者的教训:


避免孤注一掷的赌注: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将资本和信誉押注在遥远的登月计划上。


优先考虑生态系统而不是独立产品:小米电动汽车的成功取决于与其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业务的协同效应。


为投资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见解


押注适应性创新者:


支持像小米这样在积极增长和经过市场检验的解决方案之间取得平衡的公司。避免那些为了追求完美技术而牺牲执行力的公司。


观看中国电动汽车战略:


小米对定价权、供应链控制和生态系统杠杆的关注与比亚迪的成功如出一辙——这证明中国科技公司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流动性。


避免过分重视完美主义者:


那些坚持使用颠覆性技术而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公司(例如 Waymo 的自动驾驶方法)将面临资本风险。


结论:务实主义在新兴市场胜出


小米的崛起和苹果的跌跌撞撞是战略敏捷性的典型案例。在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的行业,适应力胜过雄心壮志。小米务实的运营模式融合了速度、生态系统整合和成本控制,使其成为寻求投资中国科技复兴的投资者的理想之选。与此同时,苹果的“泰坦计划”则是一个警示:在新兴市场,执行力永远胜过完美。


目前,前方的道路属于那些架设桥梁的人,而不是空中楼阁的人。(转载自电车界)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