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 10 天是属于小米 YU7 的 10 天。
上市前被拉满的期待、上市时在各大平台与媒体的霸屏,以及上市后居高不下的讨论度,小米 YU7 几乎霸占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所有视线。
这场战役中,尽管小米 YU7 直指特斯拉 Model Y,刀风却足以让其他竞争对手警戒。
这里面当然包括以往被称为新势力「御三家」的「蔚小理」。
蔚来子品牌乐道的 L90、小鹏的 G7、理想的 i6,蔚小理的这几款当打车型,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如何在 YU7 的攻势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随着小米汽车愈发展现出它在订单与注意力上的虹吸效应,「小米 YU7 在前,蔚小理该怎么办」成为近期关于蔚小理的热门话题,人们对蔚小理的未来展现出了消极情绪。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地摸爬滚打十年的蔚小理,韧性显然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强,似乎都有了自己的对策。
乐道 L90 空间打击?
当小米 YU7 以性能和性价比横扫 25 万级市场时,蔚来和小鹏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选择除现有车型推出优惠政策之外,新产品以差异化定位开辟新赛道。
乐道在小米 YU7 的爆单和产能压力之下,看到了机会。
小米 YU7 上市后第五天,7 月 1 日上午,乐道率先发布 7 月促销政策,其中最受瞩目也是促销力度最大的一点,是赠送 1 年 48 张换电券的购车权益,升级至赠送 144 张,相当于提供用户 3 年免费换电权益。
与此同时,一份疑似消费者与蔚来 fellow 的聊天记录显示,7 月 10 日前提车的 2025 款 ES6 车主可获得 8 万积分奖励,等值 8000 元,而 BaaS 之后的 ES6,售价 26.8 万元起,恰恰在小米 YU7 的售价区间内。
蔚来主品牌自身定位在前,当年年款车型鲜少参与价格战,李斌此前的表态也有印证这点,那么抢量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定位更亲民、不用背负「高端」包袱的乐道身上。
乐道为售价 20.69 万元起的乐道 L60 加码至 144 张换电券,并且补偿 5000 元小米 YU7 定金的政策,主动让利抓住处在摇摆期的消费者。
7 月促销政策的成效只待时间验证,对于乐道而言,定位更高的乐道 L90 需要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蔚来主品牌当前定位最低的 SUV,ES6 起价为 33.8 万元,而乐道 L60 顶配价格为 25.59 万元。
那么乐道 L90 这台全尺寸纯电 SUV,价格范围可能会在 26-32 万元的区间内,和小米 YU7 25.35-32.99 万元的售价重合度较高。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乐道 L90 相较小米 YU7,最大的优势是空间。
和小米 YU7 追求外观颜值而牺牲部分内部空间不同,乐道 L90 外形接近「方盒子」,车顶线条平直并且尾部并未下溜,以解决三排座椅空间不足的问题。
从结果来看,这台长宽高分别为 5145/1998/1786mm,轴距 3110mm 的三厢车,得房率 81.5%,第三排座椅腿部空间可达 980mm,所有座椅放倒后将拥有 1.8㎡ 的纯平空间,240L 的前备厢,坐得下李斌和俞斌。
而从官方内饰图与网传的内饰实拍视频来看,当下大六座 SUV 流行的舒适性配置乐道 L90 该有的都有,譬如后排控制屏、液晶吸顶屏、后排腿托、后排右侧零重力座椅等。
座椅舒适性配置上,乐道 L60 前排座椅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后排则标配加热功能,定位更上一层楼的 L90 或许会在此基础上,给予用户更多舒适性配置。
小米 YU7 延续了小米 SU7 的风格,在操控、性能、外观上表现出色,但空间与舒适性配置上有所牺牲,对于家庭用户,尤其是二孩或以上的大家庭而言,存在一定犹豫空间,这也是乐道 L90 的机会所在。
更重要的是,即便乐道 L90 与小米 YU7 有重合的价格区间,蔚来独有的 BaaS 政策下,也能将其价格拉至 20 万出头的水平,配上「付四赠一」以及「3 年 0 息」等政策,降低拥车成本。
乐道 L90 的策略与小米 YU7 的运动风格和科技定位形成鲜明对比。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 年 30 万级新能源中大型 SUV 销量同比增长 217%,其中三排座车型占比达 63%。乐道 L90 正是瞄准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避开小米 YU7 主打的性能 SUV 领域。
小鹏 G7 抢占下位
小鹏可以说是明面上和小米汽车关系最近的新势力品牌了。
何小鹏和雷军频繁互动不说,双方新车上市时的互相祝福不用多说,双方还互相推荐对方车型。
雷军在本周三的直播开头,就喊话观众「如果实在急着用车,国产的新能源车都不错。可以看看即将发布的小鹏 G7」,而何小鹏也在的 7 月 3 日晚的 G7 发布会上直言觉得「YU7 创造了一个神话」。
说是避锋芒也好,专注走量也罢,小鹏昨晚上市的 G7,正正避开了小米 YU7 的价格段,打了一个 YU7 的下位。
和乐道 L90 类似,19.58-22.58 万的小鹏 G7 在尺寸、定位、目标客群上和小米 YU7 都有明显差异,它所要瞄准的,除家庭用户外,还有对辅助驾驶感兴趣的群体。
延续 P7+ 以来的水桶车风格,G7 拥有大空间、602/702km 续航、全系 800V、全系 5C 电池、全系城区辅助驾驶能力、后排通风/加热/按摩标配等特性,满足消费者既要又要的心理。
但要论 G7 的杀手锏,还得是智能化。
G7 Max 版智能座舱采用 8295 芯片、智能驾驶芯片为 2 颗 Orin-X,Ultra 版智能座舱为 1 颗 9295、智驾芯片则采用小鹏自研的 3 颗图灵 AI 芯片,综合算力 2250TOPS。新车首发智驾大脑 + 小脑 VLA-OL 模型,号称将大大提升辅助驾驶能力。
如果说,小米汽车给消费者营造的是对速度的畅想,那么小鹏则是贩卖人们对未来智能化出行的期许。
在 3 颗图灵芯片的加持下,小鹏 G7 是在何小鹏观点下首款具备 L3 算力的车型,而其此前曾预告小鹏将在今年年内推出 L3 级辅助驾驶。
而雷军数次向公众推荐急用车用户选择 G7 的原因,或许还有 G7「上市即交付」的策略,小鹏有承接 YU7 订单的能力。
以智能普惠著称的小鹏,能否打动以性能普惠为特征的小米汽车受众,还有待考证,不过小米 YU7 18 小时锁单的这 24 万份份订单里,肯定不乏急用车的家庭用户,现有的小鹏 G7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理想 i6 直面 YU7?
小米 YU7 对 25 万级新能源 SUV 市场打出了有力的一拳,有意向购买这个级别产品的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产品肯定是 YU7,这增加了同级产品的压力。
现在看来,蔚来和小鹏或直接通过售价,或利用 BaaS 政策避免正面迎战 YU7,但对于理想而言,在价格上能够避开的空间十分有限。
理想将会在今年年内年内推出纯电 SUV 理想 i6,参考理想 L6 现款 24.98 万元的售价,行业内纯电版车型的售价通常比增程版车型高 1-3 万元,i6 的起售价或在 25.98-27.98 万元之间,正正在小米 YU7 的售价范围内。
同时,不同于乐道 L90 明显大于小米 YU7、小鹏 G7 比小米 YU7 稍小,理想 i6 的尺寸在三款车型中和小米 YU7 最为接近,届时或将面对消费者最为全面、直接的对比。
从上周理想周销量来看,作为理想销量担当的 L6 或已受到 YU7 上市带来的观望情绪影响,并推出了 5 年 0 息政策。
但这份担忧或许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蔚小理三家似乎都有狭窄空间恐惧症,并且尤其青睐提升家庭用车属性相关的能力。理想将 MEGA 上子弹头车头造型、溜背车顶、大倾角挡风玻璃等,继续应用到 i 系列上,以实现更低的风阻、更大的空间。
这给理想 i6 带去了 CLTC 最高 720km 的续航里程,13.4kWh/100km 的电耗,以及有希望达到 1m 水平的后排腿部空间,而内部舒适性上则是理想一向的优势区间。
与此同时,理想截止 7 月 4 日下午 6 点的超充站,已达到 2854 座,多个单周增加数量超 140 座,为 i 系列的出世做的准备愈发充足。
理想的核心优势在于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从理想 ONE 到 L 系列,理想打造了「移动的家」这一鲜明品牌标签。在 i 系列上,理想会延续这一基因,并新增辅助驾驶能力提升,打出差异化优势吗?
缩影
蔚小理面对小米 YU7 的强势入局,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差异化定位、技术特长发挥、直面挑战,这些策略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强势玩家加入波及的不只是蔚小理这三个品牌,以驾控闻名的极氪、在 25 万级市场强势已久的特斯拉、近期发力向上的比亚迪等,都会受到影响。
市场不是单一的,至少从目前来看,小米不能一口吃下整个市场,但理想 L 系列、小鹏 M03 的成功经验,都在说明除车本身的竞争力之外,定位的重要性。
这场竞争的本质,不再仅仅是参数的比拼,还有用户价值的重新定义。
一切还未有定论。(转载自电动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