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特斯拉完蛋了,都是小米的错!外媒试驾YU7后彻底服了
电车界 2025-07-02 11:36

海外汽车媒体insideevs编辑凯文·威廉姆斯在试驾小米YU7后在网站发出了惊呼:特斯拉完蛋了,都是小米的错。

看多了国内汽车媒体的测评,电车界带大家看看海外汽车媒体对中国电动汽车试驾的看法和评价。

以下为全文:

小米发布会当天,北京时间晚上9点48分,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外,人群围成一圈,疯狂地刷着手机上的小米网站。

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兴奋的气氛。小米的新品发布会——充斥着吸尘器、空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新闻——大约十分钟前就结束了。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发布会上最激动人心的新品:小米的新款电动汽车。 

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小米 YU7:一款造型时尚、类似法拉利的跨界车,其目标直指特斯拉 Model Y。但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刚刚宣布,它的价格甚至会比中国制造的特斯拉低很多。

鉴于SU7轿车的巨大成功, YU7的销量很可能也会如此,这在意料之中。晚上10点在线预订门户网站开放时,每个人都准备好了700美元左右的预订费。

截至晚上10点03分,小米已收到20万份订单。小米声称,预订开放一小时内就收到了28.9万份订单,其中24万份已确认购买。仅仅60分钟,YU7就基本售罄,直到2027年才有货。

从我在中国道路上驾驶YU7的体验来看,中国买家将迎来真正的好运。不过,其他所有车型,无论是中国国产车还是进口车,可能都吃亏了。而且比以往更惨。

与小米对话并不容易,也许是故意为之。

当一个在北美以耳机闻名的品牌(如果它在中国还有什么名气的话)横扫中国销量排行榜,并在一年内售出20万台时,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从我们在西方看到的情况来看,小米公然对抗了中国汽车行业那些典型的陈词滥调式批评。

当其他品牌连一半的产能都难以满足时,小米却全速前进,却无法满足其惊人的需求。在中国,小米正在重塑市场,或者说,市场正在重塑以适应他们的存在。

然而,当西方人想要弄清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或者为什么中国人如此迷恋它的第一款车型时,我们却只能自己摸索。

大多数英文版的SU7评测都是通过租车或借给中国人的私家车(或者在洛杉矶随便逛逛的那辆)获得的,或者是由好心的中国人把评测翻译成英文。

小米谨慎或许有充分的理由。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展成熟,但眼下确实弥漫着一丝不安的气氛。无论是零里程二手车倾销丑闻、中国工厂产能过剩、纯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还是比亚迪近乎沃尔玛式的价格战(其目的显然是排挤竞争对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取得的真正进步很容易被坏消息所掩盖。 

即使我们像大多数汽车公司一样,甘愿承受苦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以确保新产品获得应有的关注,并免受他们无法控制的事件或政治气氛(或他们可能促成的事件或政治气氛)的影响。

作为一个关注电动汽车并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人,这真让人沮丧。我在网上看到并读到,该品牌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了科技公司可以转向汽车制造。在此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西方,苹果多年来一直试图以某种形式开发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服务,如今已正式放弃。即使在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自然更愿意步调一致的中国,一家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公司自主研发汽车的想法也未必能取得成功。华为的相关品牌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与谷歌类似的中国公司百度,其模式却完全颠覆了中国市场。

小米证明了所有人的判断都是错的。所以,当小米邀请一些国际人士参观其工厂和最新款车型时,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小米为何进军汽车领域

小米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成立于 2010 年,并于 2011 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从那时起,小米向中端和廉价手机市场扩张,提供类似 iPhone 的功能、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规格以及自主开发的用户体验,而且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更加合理。

从 2011 年的小米 1 开始,小米向外拓展了小米 1 之上和之下的手机系列,所有手机都秉承同一个理念,即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规格、坚固的制造质量、自己的用户界面,并且价格比苹果、LG 或三星等知名品牌更合理。

最终,这种精神扩展到其他科技设备,从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电视,甚至现在还包括洗衣机、吸尘器和空调。

现在,是汽车。

从小米手机业务取得成功的背景来看,SU7(以及现在的YU7)并没有真正偏离其手机如此受欢迎的模式:功能强大、外观精美、价格合理。 

我的意思是,你只要看一下组成其汽车的底盘和平台就能知道。

SU7 和 YU7 使用相同的自主研发 Modena 平台(如果有的话,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名字),但从我所看到的情况来看,以我外行人的眼光来看,小米并没有在这里重新发明轮子。

当然,它也有一些有趣的设计决策和自主研发的创新,比如倒置安装的电池单元,理论上可以将任何热失控事件向下引导到街道上,而不是向上引导到乘客身上。然而,总的来说,Modena 的架构看起来只是采用了汽车制造业最顶级的现代设计趋势,但为了降低成本,进行了无情的优化和精简。

SU7 和 YU7 都配备了底盘部件的Hypercasting功能。小米称之为Hypercasting,特斯拉称之为Gigacasting;它们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至于品牌名称就另当别论了。整个后地板都是Hypercasting,而前地板也部分配备了部件——这与我们已经在本田、特斯拉、Zeekr以及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丰田的车型上看到的一致。

小米表示,其后防撞杆和后备箱盖可以有效减少事故中的碰撞损伤,并且比一体式大型设计更容易维修。这款车还采用了电芯到车身的设计,电池盒顶部实际上是车身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用螺栓固定在车身底部的一盒电芯。这些都不是新技术——几乎所有认真生产电动汽车的制造商都会采用这些技术。

但理论上,小米正试图让所有车型都更便宜、更容易生产。首先,小米是垂直整合的;除了电池单元、Brembo刹车升级和空气悬架单元外,SU7和YU7上几乎没有什么不是由小米自主研发的。

这种由特斯拉率先采用的方法,应该能让特斯拉保持品牌的敏捷和快速,从而节省原本需要与汽车供应商谈判和沟通的宝贵时间和金钱。就连特斯拉的电动机也完全自主生产。这比西方和其他亚洲汽车制造商更具优势,因为这些制造商几乎所有产品都严重依赖庞大的供应商网络,在速度和控制方面缺乏优势。

幕后的东西对最终消费者来说可能毫无意义。对普通人来说,他们只是喜欢产品和品牌。他们买到的是好产品,出自好品牌,由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经营。这一切都让人想起史蒂夫·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或特斯拉,但可以说,他们的产品线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我肯定,苹果或福特不会出售任何能与 65 美元手机相媲美的产品。

小米YU7:早期评测和首次驾驶印象

我驾驶YU7的时间比我预想的要短。我作为乘客驾驶了YU7大约两个小时,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但不幸的是,在一个度假村里,由于道路封闭,我的驾驶时间只有大约45分钟。

尽管如此,这足以让我对YU7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试驾了这辆车,在相对缓慢的社区街道上行驶,也试驾了一条快速蜿蜒的山路,这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这辆车的极限。

简而言之,YU7 非常棒;很难相信这只是该品牌在造车领域的第二次尝试。我驾驶过的每一辆初创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都明显感觉像是第一次造车,其设计决策、材料和制造质量都像是自制的概念车,而不是大型企业生产的量产车。 

但我跑题了。小米YU7的驾驶动力几乎没有什么缺点。

与地球上几乎所有电动汽车一样,YU7 速度很快。当然,它理应如此,它通过小米自主研发的 V6 电机,拥有高达 680 马力的强劲动力。仅凭这一点,它就远远超过了普通的 Model Y。

然而,YU7的底盘、驾乘感受和悬挂才是真正的亮点。它们配合得如此出色,或许是我体验过的最精致的中国车。我并非在说中国车还不错,仿佛这个品牌比不上西方品牌。

不,这东西简直就是保时捷杀手。真的。

小米的代表表示,YU7 的最大标杆是保时捷卡宴和 Macan(燃油版和纯电动版),以及 Model Y,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款车的驾驶体验确实非常敏锐。高速驾驶 YU7 过弯时,其转向非常平顺,这部分归功于空气悬架的主动俯仰修正功能。即使在运动模式下,转向也很轻盈,但响应非常灵敏。

我最近能想到的最接近类似感觉的车型是我在 2023 年初租借的那辆汽油驱动的Acura Integra A-spec。我想不出在美国市场上有哪款电动跨界车能像这款车一样驾驶起来如此愉快和有趣,当然,大约 47,000 美元的标价肯定不会有。

唯一不足的是测试车的低滚动阻力轮胎抓地力相对较弱。只需在不同的轮毂上选配米其林 Pilot Sports 轮胎即可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但就像任何调校精良的悬架系统一样,YU7 可以一边行走一边嚼口香糖。主动俯仰控制也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它可以平滑再生制动带来的颠簸感,或者帮助预测并应对路面不平整的情况。

这是一款真正的巡航车。你可以把后排座椅放倒(据说比迈巴赫的放倒幅度还要大),然后躺下来享受YU7丝滑顺畅的驾驶体验。我觉得Model Y的驾驶体验远不及它;老款也一样,但我还没有体验过新款Model Y Juniper。

我有点后悔把钥匙还给小米。我真想多花点时间体验一下这辆车,因为开起来真是太爽了。如果SU7轿车的驾驶体验能这么好,那我完全理解为什么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会这么害怕。

YU7 出色的驾驶动态只是其亮点之一。这款车的其他部分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小米的代表坚称,YU7 比 SU7 轿车更具高端定位。将两者进行比较,这一点显而易见。

SU7 并非廉价劣质,但两款车的内饰豪华程度和品质确实有显著提升。YU7 采用双层夹层玻璃,静音效果极佳,这曾是众多豪华车独有的配置之一。此外,它还配备了驾驶员和乘客的零重力座椅。每个开关都经过精心设计,我们试驾的车辆上没有一个装饰件或面板出现错位或触感不佳的情况。相比之下,价格相近的特斯拉 Model Y 摸起来感觉又硬又廉价,而且质感不佳。

特斯拉也感觉不太智能。 

YU7 的软件和硬件套件与其手机产品线(而非任何汽车产品)的共同点更多。例如,小米商店提供各种附加配件。我们已经讨论过它的信息娱乐屏幕附加按钮,但小米找到了继续创新的方法。

车内有多个接口,其中一些接口可供电,并能连接各种配件,例如 GoPro 相机或内置无线充电器的手机支架。

这款车的软件响应速度也非常快。它配备了全套中国常见的娱乐和导航软件,还内置了 Apple Music 等精彩功能。它甚至还配备了无线 CarPlay,而这项功能在中国汽车中并不常见。

最有趣的是,小米的设置支持类似手机的多任务处理。Apple Music、Apple CarPlay 或任何其他应用都可以在停靠的同时运行其他应用。因此,如果您喜欢 CarPlay,但仍想使用小米的车载导航和辅助驾驶功能,则可以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这两项功能。

它做得真的非常棒,而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尽管所有菜单都是中文的。如果能有英文翻译版就更好了。

YU7的优点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小米表示,计划从2027年开始向中国以外的地区出口汽车,但尚未确认YU7或SU7是否会成为上市车型。该公司最终可能会采取其他行动。无论如何,向西方国家出口汽车应该会让其他汽车制造商感到紧张。

来中国之前我对小米略知一二,但一直不太理解这个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到底有多重要。无论是出于民族自豪感,还是因为小米拥有一系列优质产品,人们就是喜欢它。

我们灰绿相间的SU7车队吸引了高速公路上路人和行人的目光。我们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以至于一些业余摄影师拍摄的我们车队驶出北京的视频被发布到中国社交媒体上。

这种来自公众的热情和钦佩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汽车公司。我不知道国内外是否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参与度相媲美。令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感到恐惧的是,小米能够用一款可靠的产品来支撑粉丝们如此狂热的热情。小米在中国不需要说服任何人相信任何东西。这款车在预订开放一小时内就基本售罄,直到2027年,这是有原因的。 

因此,无论身处中国还是国外,这款车对每个人都构成了生存威胁。任何品牌如何与如此庞大的公司竞争?这家公司拥有忠实的粉丝群,并且拥有闪电般的发展和扩张能力。像YU7这样的车型只会进一步加速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整合,因为现在许多品牌都在争夺更少的买家。具体来说,买家数量至少减少了24万。 

包括特斯拉,或者说尤其如此。试驾YU7的时候,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买家会选择同级别的其他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这对特斯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理论上,如果说有哪个西方品牌能够阻止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亏损,那一定是Model Y。但事实并非如此。

诚然,特斯拉的全球销量近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市场的提振。但埃隆·马斯克对世界各国政府的干预引发争议,加之车型系列停滞不前以及其最受欢迎车型的改款乏善可陈,导致其全球销量下滑。

中国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马斯克的“滑稽举动”的影响,但Model 3的销量至今仍未真正复苏,尤其是在SU7登陆中国市场之后。Model Y凭借0利率分期付款和更高的以旧换新估价等激励措施,保持了其在中国销量榜上的领先地位。 

但现在,我不确定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下去。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我们听到不少当地人说,这个品牌感觉已经过时了。现在,YU7几乎在所有可以想象到的方面都比Model Y更好。如果特斯拉认为中国会继续以同样的速度购买其Model Y,那他们就是在痴心妄想。唯一真正的瓶颈是小米的产能;如果小米能生产更多YU7和SU7,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更多。SU7轿车的等候名单仍然长达一年。 

如果 YU7 突破中国市场的封锁,那么汽车制造商就应该感到担忧——尤其是如果它在中国以外的定价与 Model Y 相当的话。(转载自电车界)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