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最近出差的朋友会发现,机场对充电宝查得非常严格,有三种情况是不会让你把充电宝带上飞机的:第一,没有3C标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第二,3C标识不清晰;第三,已经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
前两个项目检查起来还算方便,第三个项目就难了,因为今天已经有很多个品牌的不同型号、不同批次充电宝都被召回了,而且不少还都是大品牌,召回批次还在不断更新。
看到这你可能会感觉不安,因为机场是不会随意升级安检规格的,如果已经开始实施了,说明当下的情况不太乐观,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请得到App《科技参考》主理人卓克老师,来讲讲这次充电宝行业的一场“地震”。
最初是2025年3月20日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上,行李舱内充电宝起火,飞机迫降,事故调查结果发现是一款罗马仕20000mAH的充电宝短路引起的火灾。而后在5月31日和6月13日又接连发生两起类似的航班事故。在事故调查和保险理赔的流程中,充电宝厂商也不得不进行自查,结果一查,各个充电宝厂商都发现,问题产品出自源头供应商安普瑞斯(Amprius)。我下面放了当前罗马仕和Anker的一部分,但这些不一定包含全部召回产品。
1. 移动电源型号:PAC20-272,生产批次:C14-P6 / P7,M14-P6 / P7,C13-P6 / P7,M20-Q1 / Q2,M14-Q1 / Q2,C14-Q1 / Q2,制造日期:2023 年 6 月 5 日至 2023 年 7 月 28 日、2024 年 1 月 5 日至 2024 年 2 月 8 日。
2. 移动电源型号:PAC20-392,生产批次:M14-Q6 / Q7,C13-Q6 / Q7,M20-Q6 / Q7,M22-Q6 / Q7,制造日期:2024 年 6 月 23 日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
3. 移动电源型号:PLT20A-152,生产批次:M20-P8 / Q1,制造日期: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1 月。
A1642 / A1647 / A1652 / A1680 / A1681 / A1689 / A1257 / A1263 的移动电源产品。如果你很关心自己的充电宝是不是有问题,我建议你最好去这个品牌的官网查询最新信息,因为涉及品牌很多,涉及型号很多,或者同品牌同型号的不同批次,都在不断更新。涉及到的罗马仕、Anker、绿联、倍思、小米、Aukey等等品牌,它们都有一张到几十张充电宝的3C认证被暂停,或者被直接撤销。罗马仕召回充电宝的数量已经有50万,Anker召回的数量有170多万。你要是觉得其他品牌没问题,那就掉以轻心了,因为这次出事不是因为某个品牌的误操作,而是因为一个电芯的供货商安普瑞斯。经过媒体的拆解大家发现,所有问题移动电源都使用了安普瑞斯两个批次的电芯,一个是126280,一个是126390,这两批电芯的生产日期大致落在2023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和2024年第二季度。这些电芯原本应该是安普瑞斯自己生产的,结果他们外包给了江西某代工厂。这个代工厂在提交样品时使用的是合格质量的隔膜,而在后续批量生产中偷工减料,换了廉价隔膜,导致电芯会更快生成锂枝晶,这些锂枝晶就会刺穿隔膜,造成短路,短路后就会引起高温、起火。所以今天那些没有发布召回通知的品牌,也并不能说明没问题。真正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厂商也有,比如OPPO或者华为这些手机品牌的充电宝,因为它们的电芯完全来自于手机电池。实际上,当初华为推出这些充电宝时,充电宝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把存量手机电芯的剩余价值充分利用一下,因为当初订货不一定是一个手机对应一个电芯。这些手机品牌并不打算和内卷已经很严重的充电宝品牌抢市场,所以销量不是很大。销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电芯的整体水平要远远高于充电宝电芯的水平,所以手机电芯做成的充电宝,价格也比较高。于是,这类本来用于消化手机电池的充电宝,一点价格优势都没有,反而今天是最安全的型号。电芯不合格,从厂商召回的动作也能看出规范性的差距。罗马仕让消费者自己把涉及到的产品寄回去,然后给他们换新。但你想,这些充电宝本来就是易燃易爆的,还往回寄,路上烧着了怎么办?所以,今天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快递,都拒绝运输罗马仕充电宝。反观Anker就要正规多了,他们的做法是让消费者把充电宝里的电量放空后,再用盐水浸泡,再用他们寄来的防火袋把处理完的充电宝寄回去。然后提供换新,或者是在原有型号价格基础上再提供50元券,可以在商城换购其他型号。首先把电量放到0%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能量,也就是具有活性的锂离子,会在电量到达0%的时候消耗掉。但电量显示的0%,并不等于活性锂离子还剩0%,电池管理芯片一般会设置电池电压在一个范围内进行充放。放电时,电压会从4.2V逐渐降低,尽管理论上最低可以降低到0V,但真到了0V,电池也就废了,再也充不进去电了。一般设置2.75V为放电截止电压。当充电宝显示电量为0%时,电芯的电压就是2.75V左右,这时其实还有大约不到10%的能量存在电池里。这时如果电芯发生短路,电池也会发热,也可能冒烟,但是有很大可能不会着火,因为所剩能量不够多,高温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相当多的很老的便携设备,那里面都有锂电池,但我们早就忘了上次充电是在几年前还是十几年前了,就这么躺在家里的抽屉里,一直也没有着火。就是因为那里的活性锂离子越来越少,已经从2.75V逐渐降低到真正的0V了。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能看懂一些车企宣传自己的电池多么安全,给你展示电池包的穿刺实验,用钢锥把电芯穿透后只微微冒了点烟,并没有着火,让人觉得很安全。但这个结果是安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的,如果这个厂商在展示穿刺实验前故意没有展示电池电压,其实也是有作弊可能性的,因为他们可以完全找来一块放电放到足够空的电池,来做穿刺实验。真正全面展示电池安全性,应该用满电的电池来做实验。说回这次充电宝召回,如果想把最后这部分能量彻底放空,可以用几升浓度为12%-20%的盐水浸泡,就用家里的食用盐就可以。你不用做任何复杂的操作,不用拆、封口,就把盐水兑好了以后,把电量放空到零的充电宝整体放在盐水里浸泡24小时就足够了。这个浓度的盐水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阻抗,可以让电芯徐徐地以微电流把电量放空,最后能让电芯电压低于0.1V。在盐水中彻底放空后,再把充电宝用防火袋装好,寄回厂商,这种做法是最稳妥的。我们知道,在小米进入充电宝行业之前,罗马仕差不多就是全国出货量前三的品牌,虽然质量一直算不上好,但销量一直很大。而Anker是质量最好的第三方品牌。这次出事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在行业内也一直算是第一梯队的厂商。这三个排位还不错的厂商同时不及格,那么问题就仅仅出在他们三个身上吗?恐怕敏感的人也会察觉到,是充电宝行业总体都不乐观了。那些你都没听说过的牌子,直接靠拼多多买流量、上广告位出货的品牌,他们的代工厂的可靠性还远远不如安普瑞斯。所以,这次充电宝召回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最近几年充电宝行业的内卷。2018年的时候,10000mAH的充电宝99元,对厂商来说还有不错的利润。到了2025年,这次618活动,我们竟然看到了有大品牌以99元活动价卖30000mAH的充电宝,容量是之前的3倍,价格却没变。比如,品胜算是国产中比较规范的生产厂商,2020年他们在充电宝上的毛利率是34.5%,到了2023年,毛利率只有3%。之前利润率最出色的Anker,2024年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只有8.6%。充电宝之所以内卷严重是因为这类产品没有门槛。它是由三大件组成的,外壳、电芯、控制电路,这三大件在深圳随便一搜,就有好几百家提供全套方案。小品牌的充电宝几乎都没有自己设计的部分,只是打上了不同的logo而已,小品牌把除了材料成本外的所有成本都用来买流量和刷单。哪怕是最近几年苹果和安卓都在充电标准上推出了新的规格,但对于那些提供OEM(贴牌、代工)方案的厂商来说,也只是修改几个零件规格的事,并没有什么创新,增加的只是同质化。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在2020年对网络渠道销售的充电宝抽查中,不合格率还只有19.8%。但到了2024年,对88批移动电源的抽检不合格率已经达到37.5%了。我们再反观那些没有参与充电宝市场内卷的品牌,比如华为和OPPO自有的充电宝,它们只是简简单单使用了手机电芯的充电宝,10000mAH卖139元。虽然它比内卷严重的那些型号贵了大约一倍,但从绝对价格上看并不怎么贵。充电宝这个东西,一是不需要买很多,二是买了以后能用很多年。所以,买一个电芯稳妥的,支持快充协议丰富的,可以安稳过安检的,多出六七十块钱还是很值得的。这次行业地震过去后,我相信在充电宝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卖点“使用手机电芯”。哪怕价格再贵,起码也会成为咱们的首选。(转载自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