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消费者,从看客视角贡献流量,积极薅羊毛的同时,也在学会了反向“PUA”平台,多平台均衡选择“翻牌子”,试图长享“渔翁之利”,相比支持美团、京东还是饿了么,消费者更选择支持“大战”,也有不少网友调侃,原来资本做的局,是饭局......
不过,玩笑归玩笑,在互联网巨头的口水战、真金白银补贴之外,市场人士开始穿透价格战、抢人战背后,互联网存量竞争逻辑以及即时零售增量空间的“巧思”。
其实,不管是共享单车大战,还是打车大战,以及现在的外卖大战,最终还是在比拼流量的争夺能力。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美团、京东、饿了么甚至淘宝、抖音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互相深入对方核心主业腹地。那么,巨头们新的赛点会在何时到来?又将在何地展开?
红黄蓝外卖大战升级 1块钱的一点点、2块钱的沪上阿姨、3块多的古茗、5块钱的霸王茶姬,曾经十几块二十几块还要加上配送费的奶茶,经过外卖大战,变得比“雪王”还便宜。于是有人感叹,这场外卖商战最受伤的品牌其实是蜜雪冰城。 截至目前,京东、美团和淘宝闪购/饿了么的外卖大战还在持续升级。 不过,虽然热搜话题和表情包不断,但是各家究竟拿出了多少真心实意,值得认真复盘一下。 先来看京东,属于“初来乍到”型,对商家、用户、骑手都做了投入,高举高打,对外卖的重视程度似乎超出市场预计。 向消费者提供百亿补贴,然后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且承诺商家全年0佣金等。“刘强东亲自下场”更是赚足了眼球,又是送外卖,又是请骑手们吃火锅,还抨击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超过5%,摆出一副“天下苦美团久矣,京东势必整顿外卖市场”的姿态。 根据京东最新公开数据,4月22日,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覆盖166个城市。 美团毫不示弱,在此期间,美团也给消费者和骑手发券、发补贴。 比如每天定时发放“满30减15的奶茶咖啡神券”和“满40-20的专属大额神券”等,也开始试点给骑手补贴养老保险,五一假期让全行业骑手免费使用外卖智能柜、给约200万骑手发放2亿元劳动补贴。 和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行为相比,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则在社交媒体上,和刘强东隔空打起了口水仗。 就当京东美团贴身肉搏的不可开交之时,网友和骑手都喊话饿了么,调侃“当年王老吉和家宝多大战,结果和其正消失了”,暗戳戳点名饿了么。 殊不知,饿了么是在“憋大招”。 4月最后一天,饿了么和淘宝联合出击——阿里把淘天集团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且作为淘宝APP的一级流量入口和饿了么联合,放出超百亿补贴,给消费者大发福利。 这么一看,淘宝/饿了么恐怕不是在被动观望,反倒更像是在蓄势待发,等待一个绝佳的入场时机。 毕竟京东、美团打了40多天,在竞争白热化之际,已经造足了势能,淘宝饿了么连营销费用都省了,直接在对手补贴力度减弱时,以大规模补贴吸引用户,实现“后发制人”。 根据淘宝公开的最新数据,5月5日,淘宝闪购单一渠道日订单量破1000万。 真是好一个趁其不备,出其不意。 不过,淘宝做奶茶咖啡闪购,最终还是希望通过外卖打开流量入口,也给淘宝电商带去更多优质流量。 巨头酣战的背后逻辑 实际上,在京东试图搅乱外卖市场格局之前,抖音就曾尝试过做外卖,不过目前已经没了多大声响。 而这一次淘宝饿了么加入战局,从阿里系的系列动作不难看出,其投入力度不容小觑。 一方面,淘宝首页新增的“淘宝闪购”板块,成为饿了么新入口,深度整合即时零售和外卖资源,要知道,对于5亿日活的淘宝而言,一级流量入口意味着绝对的流量倾斜;另一方面,面向用户推出大额补贴活动,真金白银全力抢夺用户资源。 其实,从淘宝饿了么联手闪购业务就可以看出,巨头们的指向十分明显,那就是即时零售。 淘宝有丰富的商品库,饿了么有成熟的配送网络,“淘宝闪购”借助饿了么的配送体系,能够实现商品的快速送达。 之所以选择外卖切入,是因为消费者几乎早中晚、下午茶,都需要用到外卖,相对于网购电商、打车等,外卖是一个绝对高频使用场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92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4777万人,占网民整体的53.4%。 外卖是即时零售的“入口”,链接着京东秒送、美团闪购、淘宝闪购。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年均增速超50%。 即时零售之所以增长快,成为平台业务增量点,是因为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已经不再满足于三天的等待时间,基本上需要30分钟解决“燃眉之急”,这就是即时零售的“时间价值”。 因为,从底层逻辑来说,“即时零售”的需求在于,消费者对时间的敏感度大于价格敏感,既等不了传统电商耗时几天的物流,也没时间或不想出门去线下商店购买,而是需要即时满足。 据埃森哲《全球95后消费者调研中国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一代人更关注“速度”,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就能收货,也愿意为更快的配送速度支付额外费用。 互联网平台,自然得跟着年轻人消费意愿跑。 况且,在互联网用户存量竞争时代,各巨头几乎都在试图打破自身业务边界,将手伸到对手腹地寻找增量,即便市场拓展需要付出高额费用,但却是不得不做的“生态占位”,因为你不做总有人做,否则就要面临用户和流量流失。 京东强势入局原本美团、饿了么两家平衡格局的外卖市场,部分也是出于保守型进攻,毕竟美团即时零售闪购闪电仓,都已经开始送手机、送家电、送万物了。 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接下来美团的规划是,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的GTV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人民币,门店数量将超10万家,并实现全品类覆盖,其中3C数码、服饰甚至宠物粮的即时配送能力,直接威胁京东的“命脉”。 那京东送下外卖不过分吧?就算送外卖不赚钱,利润率低,但以日均33亿消费额、5.92亿用户的超高频外卖场景为切入口,增加用户粘性培养用户习惯,为低频电商及其他高利润商品引流,才是长期路线。 未来的赛点在哪里 外卖行业混战,本质上是互联网巨头对消费市场新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 只是愿景很美好,现实很现实。 目前,各家资源优势都存在差异化。 美团凭借长期积累的配送网络与大数据算法,能够对订单进行智能调度,优化骑手配送路径,在配送效率上具有先发优势。 京东入局时强调“骑手社保”、“品质外卖”等,在保障骑手权益方面树立了新标杆,这可能会吸引更多优质骑手加入。 饿了么则拥有超过 400 万活跃骑手,其蜂鸟即配在配送能力上不容小觑,并且饿了么与淘宝闪购的协同,可整合双方资源,进一步优化配送流程,例如利用淘宝的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与下单规律,提前规划配送资源。 在美团、京东、淘宝饿了么之外,抖音也对同城本地经济虎视眈眈。 抖音去年将“团购配送”整合到“小时达”业务中,并在该频道内上线美食外卖,超6亿的日活用户规模和内容运营成为其优势所在。 接下来,外卖大战的发展必定与物流履约即时配送深度绑定,毕竟点了外卖,没人送,不能及时送,长期以往就会“失了人心”与口碑。随着消费者对配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愈发严苛,高效且精准的配送服务将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要素。 需要强调的是,良性竞争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各平台不仅需要比拼资源与策略,更应将目光投向技术创新与服务品质的提升。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外卖行业战火重燃,并非是坏事。只要各平台遵循合法合规的竞争准则,消费者便能在平台间的良性博弈中,拥有更多的选择,以及实实在在的补贴优惠。 对于外卖产业来讲,需要一次彻底的产业升级,不仅仅是让消费者“吃的到”,而是“吃得好”,它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的外卖产品的需求的方式和方法。 至此,外卖大战已经持续近三个月的时间,您有没有多点一些外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