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披露了“小鹏X9后排娱乐屏夹断小孩手指”事件的最新进展:距离商家最新回复已经30个自然日,期间用户未做进一步操作,系统已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如对企业处理结果有异议,可重新发起投诉。
电车界未看到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新起同类投诉,从一侧面证明这一事件已经完结。
2025年1月,广东惠州陈先生一家驾驶小鹏X9出行,途中5岁幼子使用后排娱乐屏时,左右食指被娱乐屏伸缩支架夹住,部分食指脱落。
送医后,医院诊断为“手指创伤性完全断离”,且缺失手指未来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将小鹏X9后排娱乐屏的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
此前,据媒体报道,深圳一位女车主曾在网上吐槽,其5岁女儿使用X9后排娱乐屏时,右手中指被夹超10秒,导致指甲脱落、指头骨折。
这些事件使智能汽车在儿童安全设计方面的问题受到质疑。
面对舆论压力,2025年3月26日,小鹏汽车针对“惠州X9车型后排娱乐屏幕夹伤小朋友手指”一事作出回应,称已专门成立小组处理,且“立即对产品展开技术排查,在原有安全机制基础上升级完成了多项防夹功能升级”。
尽管小鹏汽车强调“已成立专项小组推进改进”,但市场仍存疑虑:作为定位家庭用车的MPV车型,X9在2024年上市时即配备可伸缩娱乐屏,却未在初始设计中纳入儿童防夹保护。反观同级别竞品,理想汽车、岚图梦想家、腾势D9等车型早在2023年就已标配类似安全功能。
更值得深思的是,此次事件暴露出智能汽车“重功能迭代、轻安全冗余”的通病。当车企竞相比拼屏幕尺寸、交互体验时,对机械结构的物理风险评估却长期缺位。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因“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引发的投诉同比增长47%,其中儿童安全相关案例占比达12%。
在事件被披露一个月后,电车界据此询问小鹏汽车客服。小鹏汽车客服称,小鹏汽车已针对X9后排娱乐屏进行了三层防夹设计升级:
首先,屏幕在运动状态下,任何时候被触摸都会立即停止运动;
其次,当屏幕运动检测到有物体阻碍时,会立即向反方向回弹;
第三,屏幕开合全过程为熄屏状态,避免引诱孩童触摸。
此外,新X9还将屏幕周围材料升级为软性材质,降低夹伤痛感。
不过,小鹏汽车客服拒绝披露“小鹏X9后排娱乐屏夹断小孩手指”事件最后的处理结果,仅表示有专人团队对接处理。
此次事件为汽车行业敲响警钟。智能汽车在追求功能多样化、科技感的同时,更应将安全设计放在首位,尤其是关乎儿童安全的细节。
“如果出厂时就考虑到这些,就不会有后面的不幸。”惠州事件受害者家属的控诉,直指智能汽车研发流程中的伦理漏洞。
这场由儿童断指引发的行业震动,正倒逼车企重新审视技术伦理——在智能化的狂奔中,任何创新都不应以牺牲用户基本安全为代价,更不应该依靠用户的“血色教训”倒逼产品的技术更新:技术应服务于人,而非制造风险。(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