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销量同比增长78%,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2.5%上升至4.5%。
然而,这一增长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挑战。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由于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下滑,部分中国车企可能面临因未能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而被罚款的风险。
据市场分析机构Dataforce提供的数据,尽管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整体销量表现强劲,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增长29%,低于整体增速。
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品牌总销量中的占比也从2024年的41%下滑至29%。与此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迅猛,达到368%,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三倍,达到14%。
这一变化意味着,部分中国车企可能难以达到欧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根据欧盟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销售20%至25%的电动汽车,而名爵和奇瑞等品牌目前的销售结构可能使其面临被罚款的风险。
欧盟严格的碳排放法规正成为悬在中国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名爵为例,其一季度欧洲销量中电动车占比仅13%,车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0.7克/公里,超出欧盟95.7克/公里的达标值15克。
按当前数据测算,名爵每辆车需缴纳超标罚款约950欧元,潜在罚金总额或超7000万欧元。
名爵如果想避免罚款,出路有两个,一是需要通过减少汽油车型的销售比例,或者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并排放数据来避免罚款。
奇瑞的情况也较为复杂。其通过旗下的欧萌达(Omoda)和捷途(Jaecoo)品牌,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场份额为20%,但其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94克的目标高出47克。这意味着奇瑞在达到排放目标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尽管名爵和奇瑞面临挑战,但中国车企整体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比亚迪第一季度的销量几乎增长了四倍,达到27,365辆,位居第二。奇瑞的销量也从去年同期的413辆增长到了15,663辆,尽管基数较低,但增长趋势明显。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但在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未取消之前,中国车企也应该做好应对碳税的预案。
名爵和奇瑞等品牌需要加快电动化转型,优化产品结构,以避免因排放超标而面临的罚款风险。同时,中国车企也需要密切关注欧盟政策的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确保在欧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拓展,中国车企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