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黄仁勋和扎克伯格的密谋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2024-07-31 08:46
图片

与子同袍的“战友”皮衣


球场,有个互换球衣的传统。


一场比赛打完,如果你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或者在比赛中打出了载入史册的表现,对手常常会主动找你互换球衣。有点算是西方竞技场上的“与子同袍”之意。


如今在AI的“竞技场”上,又出现了这一幕。


这一次互换“球衣”的,是AI界的两位巨擘——黄仁勋与扎克伯格。


在北京时间2024年7月30日早上6点,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的年度会议——SIGGRAPH上,黄仁勋与扎克伯格用一场世纪对谈,拉开了今年下半年AI大战的序幕。


图片


一位靠给AI界卖“淘金铲子”,拥有了这个星球上最高市值公司的大BOSS,另一位则是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社交软件、又在前几天发布了全世界最大的开源模型Llama 3.1的“外星人”。


当他们坐在一起“炉边谈话”,任何人都知道,这件事很不寻常。


他们聊了什么呢?


官方归纳,基本上就是:


1.Meta在AI领域的投入与进展:


Meta的印钞机业务——信息流和推荐系统,在过去被大模型动摇,其在生成式AI方面的发展将改变核心业务,如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信息流和推荐系统。


2.Llama 模型与智能体:


Meta 从Llama 3 切换至Llama 4 及以后的版本后,Meta AI助手可能将不再只是简单的问答,而是能在理解意图后自主工作。


Meta还会推出AI Studio,让创作者和企业能创建自己的智能体。


3.Meta 的开源哲学:


Meta开源是因为在一些领域起步晚,开源能从生态系统受益。扎克伯格希望下一代计算机发展回到开放生态系统获胜的局势,认为开源对整个行业构建计算平台有很大价值。


4.英伟达与 Meta 的合作:


英伟达与Meta合作部署Llama 3.1,英伟达围绕Llama构建“AI工厂”,为企业提供工具和技术帮助构建AI服务。


5.对未来AI发展的看法:


扎克伯格认为未来不会只有一个中心化的AI代理或模型,不同模型会大规模增加。黄仁勋认为每个公司会为每个功能打造专门的AI。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话题看着就让人昏昏欲睡的缘故,会议结束后,疯传在科技媒体头条的,却是黄仁勋和扎克伯格互换皮衣。


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扎克伯格翻出了一件羊毛围领的皮革大衣,送给了黄仁勋。黄仁勋也把身上的经典皮衣给扎克伯格披上,然后夸了一句:“扎克看着真健壮”,扎克伯格不甘示弱的回夸:“你看起来也挺男人的。”


图片


这种互夸似乎有人发现了里面的小心机,因为之前在聊天中,扎克伯格一度向黄仁勋吐槽:“你的头发变白了,我的头发只是变长了。”而黄仁勋表示:“你的头发明明变卷了。”


看起来最后的换衣环节,两人都在借着夸对方穿衣后的样子来夸自己。


这或许是科技媒体们疯狂转发的原因之一。



图片

智慧共享的开源战线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计算机图形研究顶级会议,SIGGRAPH大会是英伟达的主场。


而今年的SIGGRAPH大会,又恰好是开办以来的50周年。


在这个节骨眼上,黄仁勋邀请此前从未来过大会的扎克伯格做客,意味深长。


除去两人私交好到能在聚会做奶酪牛排,在生意场上,两个人也是非常友好的伙伴——在英伟达2024财年里609亿美元的营收中,扎克伯格的Meta贡献了13%,仅次于微软的15%。


既然扎克伯格对黄仁勋如此重要,不如看看最近扎克伯格干了什么。


一周前,Meta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的开源模型-Llama 3.1,包含8B、70B和405B三个尺寸,最大上下文提升到了128k。


图片


而最大尺寸405B,从评分上看,超过了GPT-4 0125,和Anthropic公司的Claude 3.5不相上下,以至于被人称为迄今最强大的模型。


不过这当中,最重要的不是性能,而是“开源”。


所谓“开源”,指的是将开发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相关代码、数据、算法等关键要素向公众开放,允许其他人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

开源大模型,意味着全球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能够查看和研究模型的实现细节,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基于这些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最重要的是,不用支付高额的授权费用。


而闭源大模型,则自然站在了开源大模型种种优点的反面,好处是有利于维持拥有闭源大模型的Ai企业的竞争力,防范数据泄露,通过控制模型的访问和使用权限,来获取利润。


比如OpenAI目前都是闭源大模型,国内前段时间的大模型价格战的基础,也都是闭源大模型。


扎克伯格的手笔,相当于把等同于OpenAI的最强GPT-4能力的大模型,拆开给你看里面的工作原理、使用数据,让全世界的创作者随便改随便造,还不收钱。


扎克伯格表示,此举是让人类的智慧共享。


谈话中,黄仁勋非常欣赏Meta的开源愿景,因为这样做,“能让所有人使用AI技术。”很显然,如果所有人都使用AI技术,那所有人也就都需要他的GPU,这符合黄仁勋的利益。


扎克伯格却表达得更直接:“让我谈论封闭的平台,我就会生气。”


这个让他生气的平台,是苹果。


生气的原因,他也解释了,是因为原本移动手机时代到来前,Facebook的阵地在网页上,那时是开放的,但向移动端过渡后,他不得不通过苹果这种竞争对手发布应用程序,想必也是被苹果税割痛了一把。


随着谈话的深入,两人的商业野心也凸显了出来。


原来,扎克伯格想做个AI studio,也就是AI平台上的平台,让每个公司、每个人都能制作并拥有自己的AI。这与黄仁勋一拍即合,他也想做个AI工厂,为此英伟达可以提供一个名叫NIM的英伟达推理微服务,来提供工具,专业知识,帮普通人用Llama这样的开源大模型来转化为AI服务。


换言之,他们构想的未来里:是一个人人都有自己的AI代理人的时代,而黄仁勋和扎克伯格,想成为制作AI代理人的平台,如同微软之于PC,IOS之于苹果。


图片



图片

商业野心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次谈话中,黄仁勋和扎克伯格表达对开源大模型的支持后,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


原来在七月初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的李彦宏谈及开源大模型时,曾说过“开源是智商税”。


虽然语出惊人,但在这句话之前,他还说了一句:“我们为什么要做大模型?是它能够有应用,这些应用在各种场景下,能够为客户为用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产生过去产生不了的作用。”


他认为大模型对客户的价值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恰恰闭源大模型比开源大模型更能做到这点。


比如他觉得闭源模型的平均水平比开源模型更强大,推理成本比开源模型更低。


确实,闭源大模型能更方便团队维护并进行性能优化,和控制数据的使用,以及获取收益。


不过,扎克伯格也在谈话中表明了开源大模型的优势。


比如闭源模型终究是一家企业的一己之力,而开源模型可以集全行业之力,就像《龙珠》中强如魔人布欧,也打不赢悟空集齐全地球之力的元气弹。


在谈话中,扎克伯格就提到了Meta曾经还是Face book的案例,即Open computer project开源计算项目。


当年Facebook由于用户体量大,导致网站运营成本非常高,所以不得不大规模砸钱投入进行网站基础硬件设施的优化。


后来从2009年开始,Facebook持续对外分享,逐渐把所有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数据中心的设计都开源公布了出去。


由于Facebook的方案确实好,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沿袭或改善Facebook的方案,工厂也开始批量生产符合方案的产品,直接导致整个产业的标准都因为Facebook的方案而统一了。


在产业的规模效应下,Facebook方案里需要的硬件采购成本,也快速下降,间接帮助Facebook省了几十亿美元。


这套底层逻辑,扎克伯格自然想同时应用在如今的AI时代上。他的逻辑也与黄仁勋不谋而合——黄仁勋说:“就像我身上穿的皮衣,我不愿意自己去制作,而是希望有人为我制作,那么这些皮革材料就需要开源,大家都能来用它。”


没想到最后是皮衣串联起了两位AI巨擘的商业野心。


不过林林总总的分析终归不够系统,行业外的观察还需行业内人士解惑,小巴也请了两位大头来对这次AI界世纪对话进行分析解答。(转载自;吴晓波频道)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