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塔研究院专家杨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央行支付清算协会金融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主任、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编者按
7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在微信社群中,为全球大学生区块链社区联盟成员介绍并阐述了其最新提出的共票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杨东从Token翻译的缺憾出发,提出众筹共票制度将成为中国伟大的制度创新,并在最后强调,希望抛砖引玉来引发人们对此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如何理解区块链下的Token,首先不得不明确的一个问题,区块链的价值是什么,而这一问题直接决定对Token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不妨从抽象层面的认识入手,如果说AR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那么区块链就是生产关系,它一方面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又能在人与人的生产协作方面产生重大的变革和影响。而这也是我首次在国内提出的一个观点。
区块链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最大的价值意义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此种变革意味着能够改变过去由股东垄断利润的局面,让更多的消费者、普通的劳动者等相关提供数据的主体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分配。此种变革亦充分体现了利益分配机制的公平性和平等性。故而,区块链的本质价值就是对生产关系的重构。
当下,人们似乎一方面能够感知“通证”、“通卡”等概念不足以表达Token的真实内涵,但另一方面又往往无法联想其真实的表达是什么,就像如今区块链的本质难以体现一样。
所以说现在的矿业尚不成熟,尽管存在较多的违规风险,但却提出了交易级挖矿,把一些比特币(或平台币)作为分红分配给普通参与交易的人,这一套机制本身是好的,至少打破了像火币、币安这些交易所的垄断行为。
上述交易所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利润方面,像深交所的利润也不过万分之三,而它的交易手续费动辄就要千分之一,所以仍然存在一些并不规范的交易行为。
这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交易时代才刚开始,目前尚属于扫盲的阶段,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打破垄断并将利润分配给普通的参与者,从个人角度来看是符合发展方向的。
现在也有很多我们指导和参与咨询的项目,包括像参与阅读、消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Token,我认为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么它最大的生命力就是打破资本家对利润的垄断。
共票本质上是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的重构和革命。所以它必然会对金融、经济领域产生制度性的变革,就像当年公司、股票和资本市场诞生以后对人类社会的经济、金融发生巨大变化一样。易言之,是公司与股票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繁荣。
如今,区块链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物——众筹共票制度,我相信同样会令金融、经济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巨变,它对传统的金融、经济领域都将产生一种重构式的革命。或许这个革命的最终到来将经历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长远来看,对P2P、金融科技、支付、数字货币、比特币等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而区块链恰恰是一座通往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的桥梁。因为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跨境支付上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而且,东南亚国家,如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都在积极的大力发展和推动区块链的应用,特别是政府批准成立数字货币交易所,在国内不能发币的机构就会到东亚国家去发币,去ICO,通过Token共票机制,可以打通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的伟大战略,以扭转中美贸易战的困局。
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推进肯定会遇到生产关系的瓶颈,如果通过共票这个伟大的理论成为制度,那对生产关系的改变是根本性的,生产关系改变之后,必然会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其他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应用场景的落地,区块链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如果在生产关系层面上不能有所突破,那么势必会阻碍区块链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区块链的Token机制在共票理论的助力下必然会有所突破,这对于区块链整体技术的应用和落地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否则区块链很难切实应用到其他领域。
我需要强调的是,人们对“通证”的概念比较习惯,对“共票”可能不太熟悉,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
即便大家不认可“共票”是对Token的最好翻译,也无关紧要。因为我的共票因此就会成为一个新的制度、新的金融模式——它兼具了股票、钞票、粮票的性质和功能,是一种真正源自于中国的制度创新。
像“股票”、“证券”这些都是来自西方的创新,包括现在的“通证”也是西方提出来的,而“共票制度”就是真正的中国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在只是能够为这个贡献做一些添砖加瓦的事情,我希望大家一起思考和研究,共同去找到这个创造概念的词,并且共同开创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符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
如此浩大之工程,单靠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共同联合起来,结合众人之智慧,来探索和追寻真正意义上的“共票”概念和理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