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12月21日消息,今日,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剑发文聊聊蔚来下一代智能驾驶芯片的思考。
白剑在文章中提到,智能电动汽车是长周期持续迭代的「高科技产品」,蔚来当前4颗Orin的域控Adam,由于算力充足,今后5年都是最顶级的域控。算法团队能在Adam上升级最新的算法,修复长尾bug,持续提升智驾体验,保持业界领先。所以一颗智驾芯片,至少要满足5年以上的算法演进需求。
此外,白剑表示未来几年,智驾算法肯定会往端到端和大模型方向进化,因此核心组件如CPU/NPU/MSP,既要满足当下,让BEV、占用网络、端到端感知规控,又需要考虑未来,能完美匹配端到端大模型算法。
以下是全文:
算力,就是新马力,是数字化的“大排量”。而芯片,则是当前算力的主要载体。
有史可考第一颗车载电子芯片,是1968年推出的Tungsram-1,主要用于引擎控制、点火系统、车身控制。随后Fairchild/TI/Motorola/Intel/Bosch等公司相继开始提供汽车芯片产品。早期的汽车芯片,集中在车身域,在引擎,底盘,座椅等领域,提供作用。直到今天,各类MCU/电源等芯片已经在车身域各个控制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6年,阿斯顿马丁推出业界首款带数字仪表盘的Lagonda车型,随后越来越多带数字仪表,娱乐中控,抬头显示(HUD)的车型推向市场,由此座舱娱乐域芯片走上历史舞台。而这其中的主角,是处理器。
智能座舱发展到今天,有几个明显的趋势:1、屏幕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复杂,算力要求越来越高。CPU升完GPU升,GPU升完NPU升;2、娱乐相关功能向消费类电子看齐,追求最新的顶级处理器,快速迭代。但同时汽车安全强相关功能如车速和状态显示,则追求高可靠,长迭代周期,向“精神分裂”的方向一路狂奔。座舱主控芯片和域控顺应趋势,将会出现一些新变化,稍后和大家分享。
在智能驾驶领域,定速巡航是起点。第一款支持定速巡航的车是1958年克莱斯勒(Chrysler)推出的“Chrysler Imperial”,当时它还没有使用智驾芯片。第一批能够同时支持横纵向控制的L2级辅助驾驶的车中,最广为人知的是Telsa 2014年推出的Model S,搭载了Mobileye公司的EyeQ3芯片。
蔚来第一代的辅助驾驶使用了Mobileye公司的EyeQ4H芯片,搭配S32V芯片一起工作。EyeQ4H提供感知,S32V负责规控。所有的感知算法还是由Mobileye提供,蔚来算法团队负责规控的开发。为了实现感知开放,数据闭环,提升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从NT2开始,蔚来从传感器,域控硬件,AD算法全栈自研!1000TOPS算力的自驾域控Adam和Aquila超感系统(包括多颗8M摄像头,超远距激光雷达等)共同作用,让蔚来的全域领航辅助NOP+开通速度和质量飞速成长。上周少卿发布的推文提到,蔚来在短时间内,已累计验证路线近20万公里,遍布130余座城市,一个性能充足的智能计算平台的重要性,你懂得。
从Telsa的Model S到蔚来的ET7,智驾系统算力提升了上千倍。智驾芯片未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什么样的芯片才是好的智驾芯片?是"量大管饱"吗?不是的!算力够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奔小康”,AD芯片需要为安全、数据、进化而生!
耐撞是好车,不撞更安全。前段时间少卿提到,大数据显示我们用户使用辅助驾驶和手动驾驶相比,事故率已经更低。我预判智能驾驶持续升级后,至少可比人开安全1个数量级。作为智驾系统的大脑,智驾芯片应该:1、足够安全可靠,过AECQ100标准是小菜。同时还要达成系统级功能安全,FIT(每10亿小时故障数)到百,DPPM(每百万片返修率)个位数;2、各个模块要有超低的时延,为算法留足时间处理和反应;3、可靠快捷的备份,系统轻易不出错。而一旦出错,备份系统能够瞬间完全接管(大家猜猜有多快?)。
数据是智驾的重要燃料。现在蔚来城区领航的开通道路和覆盖城市的速度,证明了全系标配4个Orin 和Aquila超感系统的重要性。智驾芯片需要一边开着车,一边“摸着鱼”:实时关注极端场景、记录特殊交通信息,验证路段可用性,实现快速闭环。因此:1、MSP(Mixed Signal Processor)要接收好各种传感器传给芯片的数据,预处理完后喂给CPU 和 NPU。这个模块要足够强大,而且不光摄像头,激光雷达及所有传感器都要照顾好;2、系统带宽和车云链路足够强大,以便让数据可以任性“狂飚”;3、处理能力足够强大并兼容各种主流智驾算法,CPU算力不嫌多,NPU能力只嫌少。
智能电动汽车是长周期持续迭代的「高科技产品」,蔚来当前4颗Orin的域控Adam,由于算力充足,今后5年都是最顶级的域控。算法团队能在Adam上升级最新的算法,修复长尾bug,持续提升智驾体验,保持业界领先。所以一颗智驾芯片,至少要满足5年以上的算法演进需求。
未来几年,智驾算法肯定会往端到端和大模型方向进化,因此核心组件如CPU/NPU/MSP,既要满足当下,让BEV、占用网络、端到端感知规控,又需要考虑未来,能完美匹配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当前的4颗Orin,当然是可以满足的,下一代智驾芯片,应该做的更好;
这样的芯片有吗?我觉得有,NIO Day敬请期待!
#蔚来ET9##行政旗舰从来都是技术旗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