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12月1日消息,2023年11月17日,泡泡玛特正式迎来了13岁生日。就在同一天,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首度向外界披露了一系列运营数据,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开业以来,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已经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时园内二消占比达到70%。
提到主题乐园,或许全世界的游客都会首先想到迪士尼。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总能在这个创造快乐的地方,找回失落在忙碌生活中的童心。
自1955年创建至今,迪士尼乐园一直依托迪士尼集团深入人心的IP,通过线下乐园的形式,给游客带来项目体验的快感和赏心悦目的愉悦,提供逃出现实、回归童话的捷径。让游客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梦想的天堂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喘一口气。
如今,创立于中国的13岁的泡泡玛特,做了32岁时的迪士尼做过的事——创办乐园。虽然两者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为我们重新理解乐园这件事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让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玩”
1955年7月17日,在美国阿纳海姆地区新开的一家主题公园内,游客们在一个个景点处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队;女游客们的高跟鞋纷纷因天气过热,陷进了发软的沥青中;有些游客在游玩高空游乐设施时被困,最终只能由工作人员帮忙脱险;更多的游客则因为乐园内匮乏的饮水点而大发牢骚。
这样混乱糟糕的场景,让众多员工将这一天称为“耻辱日”,让不少游客将其形容为“黑色星期天”。但同时,也体现出这家主题公园人气的火爆。ABC电视台安排了17台摄像机到现场拍摄;《洛杉矶消息》《洛杉矶镜报新闻》等多家媒体到场体验了乐园的游乐设施。
没有人预料到,这家名为“迪士尼乐园”的主题公园,会在开业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接待了100万名游客,甚至会在后来被称为“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且将这份快乐送往了世界多个角落。
创建这家乐园的人,正是华特·迪士尼。
华特·迪士尼从小就喜欢画画,颇具艺术天赋的他在1923年和兄弟罗伊·迪士尼共同创作了第一部短片《爱丽丝喜剧》,并成立迪士尼公司。随后,迪士尼进入创作黄金期,分别创作出了给他们带来永久财富的米奇和白雪公主等动画人物,并先后共荣获20次奥斯卡奖。
某天陪同两个女儿在格里斐斯公园过节时的华特·迪士尼灵光一现,看着女儿在幼儿娱乐设施上玩耍,坐在长凳上给松鼠喂坚果的华特不由心想:“我觉得应该修建某种设施、修建某种娱乐场所,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玩。”
“小时候求而不得的那些东西,我将它们全部放到了迪士尼乐园中。”获得多方出资后,华特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乌托邦。虽然当时的华特已经是50多岁,但他心中对乐园的热情却在熊熊燃烧着。
1955年7月17日,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开幕,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和人气的主题公园。
二消占比超70% IP影响力凸显
虽然已经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与迪士尼一致的是,泡泡玛特这家创立于中国的年轻的潮玩公司,自创始以来,也将售卖“快乐和创意”作为自身宗旨,不断为消费者传递快乐。
早在2020年上市之前,泡泡玛特就有着做乐园的长远打算。做线下乐园,泡泡玛特不打算简单模仿迪士尼,而是要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在乐园负责人胡健眼中,并不只是那些有旋转木马、过山车等项目的才是乐园,凡是能让人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焦虑和烦恼,获得一段美好体验的地方都是乐园,“我们的乐园就是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为人们提供短暂精神休憩的空间。”
泡泡玛特首个线下乐园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虽然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但改造乐园主体建筑城堡的难度和成本比新建更高。为了在不改变城堡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让它拥有乐园的梦幻感,团队动了很多脑筋,前前后后改了20多版方案,也因为不能改变建筑和森林放弃了很多更有趣的设计。
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年轻人对潮玩情绪消费的高速增长,就是泡泡玛特得以吸取“生长素”的沃土。因此,即使在经历过疫情低潮之后,泡泡玛特依旧能快速回血,交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3%的好成绩。
从IP做起,再发展有IP环绕的乐园,是国内此前并没有过的业态。泡泡玛特能否做好乐园,最大的争议在于泡泡玛特的IP并非传统意义上来自影视剧,能否支撑得起乐园的内涵。从泡泡玛特公布的首月成绩单来看,IP证明了自身强大的影响力。
迪士尼玲娜贝儿的成功,或许可以给到泡泡玛特更多信心。迪士尼纯形象IP玲娜贝儿推出后,之所以能走红,一方面得益于其呆萌的形象,在萌文化盛行的当下,依托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正中年轻人下怀。
另一方面,不同于米老鼠和唐老鸭,没有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玲娜贝儿的优势。研究文化产业的上海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邬盛根认为,“年轻人要的是独一无二,喜欢的东西也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像那种几代人都知道的形象可能对他们的吸引力不是很强。”
而且,如今的年轻人喜欢通过与潮玩的互动,赋予它独特的故事,赋予个性化的解读,赋予独特的生命力。这与迪士尼开办乐园的时代有所不同。所以,缺乏故事积淀的泡泡玛特,反倒像一张富有想象力的白纸,更容易让粉丝发挥想象力,建立与粉丝的互动和黏性。
以泡泡玛特的当家花旦MOLLY为例,MOLLY这个IP已经诞生超过16年,在今年上半年仍旧拿下了4.11亿元的好成绩。这个蓝眼睛、撅着小嘴的小女孩,其时尚、潮流的属性满足了年轻人对于社交需求的渴望,充当着消费者之间的“社交货币”,陪伴和治愈了无数买到她的年轻人。因此,年轻人自然会跟潮玩们产生属于自己独有的情感链接。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不到4万平米,但平均在园时长是4.32小时(亲子家庭时间更长)已经说明乐园的吸引力。IP特色鲜明的主题区域、丰富多彩的轻游乐设施,加上两家IP主题特色餐厅、乐园限定款纪念品商店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打卡。泡泡玛特有理由让消费者相信,在品牌有着3000万注册粉丝的今天,这里将成为泡泡玛特新的起点。
起步虽晚,但泡泡玛特实力和机会兼备
德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美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第二次工业革命,1920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于二战前的1936年。而我国在1956年才具备了自主批量生产汽车的能力。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标志着基于我国独特的政策支持、技术的创新、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链、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起步虽晚,但“后发”也能成功。
同样的,在全球化的视域下,我国在各领域“后发制人”的案例还有许多,比如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建设和民族品牌华为的崛起。
说回到潮玩领域,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早已脱离盲盒的标签,要做的是成为顶尖的潮流文化集团,因此做乐园势在必行,起步虽晚,但泡泡玛特实力和机会都有。
从泡泡玛特自身来看,其目前不仅位居中国潮玩品牌榜首,在内地形成了3000万核心会员群体,而且出海表现出色,在海外共开设门店55家、机器人商店143台,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到28个,在海内外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在2023年6月Google 携手凯度发布《Google x Kantar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2023》的排行中,泡泡玛特从234个候选中国品牌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全球化品牌成长明星榜”。这是泡泡玛特首次进入该榜单,也意味着泡泡玛特正在从出海新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迈进。
从乐园运营模式来看,泡泡玛特乐园参考了日本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和吉卜力三鹰之森美术馆。这两者品牌线下互动地的成功,前者依托知名食品IP,后者依托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IP,均是在闹市中避开喧嚣,为人们打造与IP有关的氛围体验,激发游客对IP的感情,为游客带来心灵的休憩。参考这两者,泡泡玛特如今做轻体量的乐园,打造“品牌朝圣地”的思路也有机会获得成功。
除了乐园,泡泡玛特也在释放更多内容信号,如影视、游戏等,其核心逻辑都是在搭建一个综合的商业框架,将IP价值发挥到最大。
目前看,泡泡玛特的这个商业版图构想正在按计划一步步落实。今年5月,泡泡玛特公布了旗下首款游戏《梦想家园》首支PV,游戏业务未来有望和城市乐园相结合,起到辅助的作用。
今年泡泡玛特主题游戏的上线和主题乐园的开园,正表明着泡泡玛特绝不是简单的仅卖盲盒,而是一个有野心的公司,是一个将宏观愿景一步步兑现的公司。这两项新业务的开展,也将成为泡泡玛特从IP产品公司向文化娱乐集团迈进的重要一步。
有理由相信,泡泡玛特乐园虽然起步晚,但或许也能成为和迪士尼一样闻名全球的线下乐园品牌。而那时的泡泡玛特,也有希望实现它的“IP商业帝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