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坦途Or迷途? 巨额资金助燃,VinFast这几年跑得确实不慢。 2018年推出首款燃油车之后,VinFast在2019年一口气又推出三款新车型,并借此在2020年站上了越南汽车销量榜第五的位置;2021年,VinFast正式推出三款新能源车型,其中VF8、VF9都主攻国际市场,并在2022年接受预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VinFast共交付10.5万辆汽车。 相比于恒大汽车止步于千辆的交付成绩来说,VinFast算是佼佼者,但如果站到其他造车“前辈”面前,就相形见绌了。 一方面,10.5万辆中大部分是燃油车,电动车不到2万辆——甚至比不上蔚来、理想的单月销量,更不用说一个月就卖出26万辆车的比亚迪了;另一方面,当前销售贡献主要来自越南市场,而潘日旺心心念念的目标市场——美国、加拿大、法国等,VinFast则订单有限,交付问题频出,口碑也惨不忍睹。 比如在美国销售的第一款电动汽车VF8,1月到5月仅登记了128辆新车;而在延迟交货、价格下调之后,3月份在美国加州开始销售,5月就开始召回。一位美国车评人评价驾驶体验就像“一辆距离推出还有一年的原型车,它需要大量的改进工作。最令我震惊的是,这是一辆已经开始上市销售的、车主们得自己掏钱去买的汽车”。 市场的冷遇让VinFast的前景更加暗淡。造车本就烧钱,在这方面VinFast毫不含糊,仅2021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VinFast净亏损就超过40亿美元。为了自救,在造车之外,VinFast不断拓展摩托车、自行车等产品线,并向售后服务、B2B服务延伸,但这些小补丁,难填造车的大窟窿。 来源:视觉中国 造血端不易,输血端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显示,温纳集团2022年的净利为8.5亿美元。为了造车,这家综合性集团陆续退出几个业务板块,多数都曾是创收大户。 比如2019年底,温纳集团出售了当时越南最大规模的零售业务,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接受采访时,刚刚雄心勃勃进军造车的潘日旺还曾表示,“零售和服务板块是主要的营收业务,这些收入可以用来补充新项目的亏损,比如汽车和手机等,所以不会退出。” 不只零售,2021年5月,温纳集团又退出了智能手机和电视领域;而据路透社今年3月的消息,温纳集团正在讨论出售其购物中心业务的股份,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 所以面对投资者的疑虑,潘日旺不得不在股东大会上给出一个“小目标”:如果运营“平稳”并在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VinFast可能会在2025年后实现盈利。 但造车从来就不乏豪言壮志,事后看来都是画饼充饥。如今已严重资不抵债的恒大汽车,就曾经放言将在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公司市值也曾创下7856亿港元的最高纪录,但几乎是顷刻之间,恒大地产业务暴雷,恒大汽车也一蹶不振。 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可能随时降临。恒大如此,VinFast又会如何? 危机已经浮现。今年以来,越南地产遇冷、项目烂尾的消息日渐增多。根据彭博今年6月的报道,资金问题持续困扰越南房地产行业,目前该国各大建筑商已暂停超1200个房地产项目,总投资额近340亿美元。 对于温纳集团来说,就像坐在一个随时会爆的气压罐上。在卖卖卖之后,这家公司的支撑性业务变得更加单一,完全依赖于房地产销售;占比第二的就是包括VinFast在内的新业务板块——但收入只是前者的大概1/10(2023年半年报),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地产业务出现动荡,不仅造车难以维系,整个集团都岌岌可危——似曾相识的一幕。 一次采访中,潘日旺曾谈到早期创业时的一次惨败,那还是学生时期,夹克衫进口的生意最初让他赚了很多钱,但越到后来损失越多,以至于最终让他背上了4万美元的“巨额”债务。这次失败留给他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也让他不再担心失败,“我经历了很多打击,每一次都让我变得更聪明。” 打击确实算不上什么,尤其在造车这条崎岖颠簸的路上更是如此;曾经的“中国首富”许家印折戟于此,几度登顶世界首富的马斯克也无法幸免——特斯拉不止一次站在破产的边缘。不过,潘日旺或许要想明白的是,沿着许家印的脚印,能否到达马斯克的终点?有的打击,可以成为最终成功的垫脚石;有的打击,则敲响了最终失败的丧钟。 参考资料: Conversations with Vietnamese billionaire Pham Nhat Vuong,Tuoi Tre News 《越南首位亿万富豪与资本主义之梦》,福布斯 Vietnam’s Vingroup takes trip into unknown with first ‘national car’,Financial Times 《越南“首富”造车记》,南方人物周刊 《造车没有童话,越南“新势力”折戟美国》,汽车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