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8月23日消息,据路透社香港报道,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小米公司(1810.HK)已获得中国国家规划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EV),这标志着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在明年初生产汽车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知情人士称,负责监管中国汽车行业新投资和产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的合资企业是自 2017 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合资企业。
虽然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使小米在首次宣布该计划两年多后更接近电动汽车的量产,但该合资企业仍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批准,该部负责评估新汽车制造商和车型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小米将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之际,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和需求放缓,这些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并打击了供应商的利润率。
小米曾承诺在十年内向汽车业务投资 100 亿美元,并设定了在 2024 年上半年量产首款汽车的目标。但由于国家发改委在批准新产品方面一直持谨慎态度,人们对能否如期实现这一时间表表示怀疑。由于担心该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放缓,公司制定了电动汽车生产计划。
据路透社 6 月份报道,特斯拉公司(TSLA.O)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尚未获得批准。行业消息人士此前曾告诉路透社,美国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 Lucid Group (LCID.O)热衷于在中国生产汽车,但被告知可能性很低。
路透社无法立即确定国家发改委批准小米的原因。其电动汽车工厂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项目。
按出货量计算,拥有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的小米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没有立即回复传真置评请求。
由于此事属于私人事件,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据官方报纸《北京日报》7 月份的报道,在等待批准的同时,小米已在积极推进该合资企业,在北京完成了年产 20 万辆电动汽车的工厂设施建设。
一位消息人士称,小米计划明年生产约 10 万辆电动汽车。两名小米员工告诉路透社,自上周以来,该公司还加快了电动汽车工厂的招聘速度,准备在 12 月提高产量。由于此事敏感性,他们不愿透露姓名。
小米面临的挑战的严重性从中国汽车工厂的利用率就可见一斑。
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包括内燃机汽车在内的中国工厂年产能为4300万辆,但利用率仅为54.5%,低于2017年的66.6%。
但小米在 5 月份的最新季度收入下降了 18.9%,它也有进军电动汽车的冲动。
由于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下滑,该公司正在从主要的智能手机业务转向多元化。
根据咨询公司 Counterpoint 的数据,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 4%,达到 2014 年以来第二季度最低销量。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小米计划利用其拥有的数千家商店作为其电动汽车的陈列室。
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小米进军电动汽车将是他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他周六在其个人微博社交媒体账户上发布了人们举着「为小米汽车而战」横幅的照片。
日前,有人爆料称在新疆拍到小米汽车的测试车,车身造型轮廓与此前北京总部曝光的几乎一致。
近日雷军发布微博的IP归属地正显示位于新疆。而该条微博合影中,大家手持的横幅正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