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余承东造车,底牌不多了
于师兄 字母榜 2023-08-22 14:23

余承东和华为汽车,正在遭遇新老对手的又一轮冲击。

 

8月14日,在工信部374批新车公示中,出现了华为与奇瑞合作的Luxeed品牌首款轿车的申报信息,该车将定名为智界S7。

 

与智界S7一齐登场的,还有吉利与百度合作的极越01。

 

同日,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Model Y的长续航版起售价降至29.9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从36.39万元调整为34.99万元。

 

图片


特斯拉的降价、百度与吉利合作车型的落地,预示着外部竞争的日趋激烈

 

在造车新势力一片大好的形势下,问界品牌的销量却跌跌不休,显得格外突兀。

 

挑战难应对,危机难化解,余承东陷入两难。

 


1


底牌不多

 


头胎极狐,二胎阿维塔,三胎问界,“华为光环”仍然没有出现一个能打的孩子。

 

于是,华为选择与奇瑞合作,又生了第四胎——智界

 

据悉,其首款轿车或将定名为智界S7,基于与星途星纪元ES相同的E0X高性能电动平台而打造。

 

与问界M5和M7不同的是,奇瑞给智界S7提供的底子相对更好。

 

在动力和底盘参数上,星纪元ES远超于比亚迪汉,车顶的高位还布置了激光雷达。

 

图片


无论是智界S7的产品定位,还是亮相和交付时间,都与特斯拉的改款Model 3颇为接近。

 

有报道称,9月份改款Model 3即将在中国进行量产,展车或将于8月末被送往销售展厅。

 

一旦特斯拉Model 3进行改款,凭借其更低的新车售价、更强的产品力以及FSD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落地,对于华为的智界和问界,都将带来更大的冲击。

 

况且,华为新伙伴奇瑞以微型电动车为主力产品,从未有过与特斯拉正面竞争的经验。

 

奇瑞新能源累计零售销量为4万辆,和去年同期的10.7万辆相比,下滑幅度达66%。

 

矮子里找高个”,似乎成了华为在汽车行业里的独特打法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博文称,华为正在和江淮汽车合作,开发售价在100万元的问界MPV,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量产,销量目标为上市首年交付5万辆。

 

江淮的情况,比奇瑞更加糟糕。

 

在新能源汽车,江淮汽车几乎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自主产品,唯有和蔚来汽车的代工、与大众汽车合资合作的案例,还能摆得上台面。



2


销量崩盘

 


余承东一手扶持的AITO问界品牌,有过一段热销的高光时刻。

 

2022年下半年,问界一度挤进造车新势力月销量前三名,把“蔚小理”按在地上摩擦,且仅用9个月时间便完成了7.5万辆的交付量,把合作伙伴赛力斯的股价也推向了新高。

 

向来强势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直言:“2022年三季度,问界M7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一个季度就亏了十几亿,理想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大的对手。

 

转折发生在2023年初,“鲶鱼”特斯拉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将Model 3基础款的价格降至22.99万元,将Model Y基础款的价格降至25.99万元。

 

这一降价举措,更是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数十家车企相继跟进

 

其中,问界也跟进宣布降价约3万元,却并未提振销量。

 

今年7月,问界汽车的销量仅为4240辆,同比下跌了46%。

 

销量的下滑,也彻底揭开了问界品牌的“遮羞布”。

 

最严重的问题,是安全性存疑

 

2022年11月,问界M7 两驱舒适版在中保研“车内成员安全指数”测试大项下的“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子项测试过程中,A柱形变明显。

 

图片


2020版规程中,只有问界M7一台车在侧碰中“结构件失效”,即结构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效力。

 

还有售前售后的断层

 

问界的终端门店此前被分为华为主导的售前体验中心和赛力斯主导的售后用户中心。

 

没有高端车销售经验的赛力斯,对于爆发式增长的保有量,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华为与赛力斯针对现有问题着手解决。

 

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全新车型问界M9,并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尝试从售后端来提升用户口碑,只是短期内还很难看到成效。

 


3


没有退路

 


即便是华为想通了要造车,现在看来路已经断了。

 

百度,是“造车路断”的最新案例。

 

2021年1月,百度于公众号高调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伙伴。

 

时至今日,吉利与百度的合作关系发生了变化,主导权已被吉利掌握

 

“集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极越”。

 

至于集度和极越两家公司的关系,极越方面回应称,集度和极越是两个独立的公司,双方的股东都是吉利和百度。

 

集度定位技术供应商,专门为极越提供技术支持,并且未来会把to C的业务转移到极越公司。

 

图片


白了,百度从“造车模式”,退回到了与华为类似的“技术供应商模式”。

 

百度还是华为,想要造车就必须自己先要有资质。

 

造车之路彻底断了念想,华为的汽车业务已没有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华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

 

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发言也从侧面反映出车BU的投入之高,“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绝对是‘烧钱’的生意。”

 

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比亚迪牢牢占据着市场大头,特斯拉死死握着产品定价权,小米悄悄拿捏了声量,更有“蔚小理”紧紧掌控着智能化风向。

 

“华为汽车”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只剩那一句空洞的“遥遥领先”。(字母榜)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