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7月27日消息,黑猫投诉于今日上午发布网约车投诉数据对比报告。黑猫大数据中心整理统计了相关企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以及投诉处理情况。
从投诉量上看,滴滴出行6月投诉量超2500单,远高于其他平台,这与其市场份额相关。从投诉解决情况来看,企业的处理情况整体较好,除腾讯出行、如祺出行、万顺叫车外,其他企业的回复率均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如祺出行和万顺叫车的6月投诉回复率相较之前下降明显。
黑猫投诉表示,从投诉问题上来看,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的投诉主要集中于乘客对乘车服务和费用的不满。除了乘客投诉外,黑猫投诉平台同样收到了大量司机的投诉,问题集中于平台抽成过高、派单和处罚机制不合理等。
如此大规模的投诉放在其他行业或许是个新鲜事,但对于如今的网约车市场来说,却是见怪不怪了。
“大不了就去开网约车。”曾几何时,这是许多下岗再就业人士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多少人曾靠着跑网约车实现财富自由。
头豹研究院在《2019 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阐述,在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升级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4年至2018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4-2018年间,网约车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8.0%。2018年后,网约车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市场规模增速逐渐回落,但居民对网约车的刚性需求依然推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互联网数据资讯网在《2019年网约车行业总结》中表示,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金额达3044.1亿元,环比增长3%。受到宏观经济放缓、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进入规范化调整期。
正因当初网约车的“低门槛,高收入,时间自由”的工作性质,大批司机涌入网约车市场,试图分一杯羹。这种“狼多肉少”的情况,进一步扩大网约车市场的饱和。原本坐车的人,都跑去开车了;可以分给5个人的单子,现在要分给50个人。
司机变多了,平台佣金却没有降低。平台引入大量司机,导致司机收入被稀释,人均收入下降。在此基础上,平台选择牺牲司机的收入来保证自身盈利。例如平台会执行司机端运价降价,降价力度堪称打骨折。甚至有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是变相地在用司机的钱给乘客的优惠买单。平台还将服务分、出行分、安全分、合规分四座大山压在司机头上,取消订单、高峰期不跑单、旷工不出车,都会降低分值继而影响派单。
虽说近些年各个地方近年来严厉监管非法运营,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运营车辆,大平台运营也较为规范,基本上要加入网约车必须要求司机有运营车辆和网约车资格证,成为合法合规的网约车司机。但仍然存在许多平台私自开放入口,导致出现大量“无证上岗”,不听从规章制度,随意要价,服务态度恶劣的私家车司机。对于不知情的乘客,自然将矛头对准监管部门,监管对强硬的大平台没办法,便将锅甩到网约车司机头上。在这弱肉强食的环境里,弱势的网约车司机群体只能被拿捏。
但随着网约车事件逐渐发酵,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昨日上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T3出行、曹操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如祺出行、享道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阳光出行、美团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携程用车等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进行了约谈。
约谈要求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司机合法权益,落实落细降低过高抽成比例民生实事要求;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咨询投诉;加快合规进程,加快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和车辆;加强运输安全管理。
此前,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7月22日零时起,当地将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网约车)运输证相关业务。该部门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维护当地出租汽车行业秩序、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样,云南、江西、浙江、四川、贵州等多地陆续出台规范聚合平台管理的相关通知,表示将加强对聚合平台的监管。
网约车运力饱和下,平台的监管运营,司机的去与留,乘客的选择,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