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关于王慧文病休、美团接手,不得不说的事
商业与生活 2023-06-30 22:09
6月29日晚间,美团宣布20.65亿元收购光年之外全部股权后,朋友圈里、财经论坛上,冒出了很多不友好的声音。


比如,有人说,“这下王慧文的抑郁症该痊愈了吧?”“见过高分红套现的,见过离婚套现的,住院套现还是第一次见。”“王兴为什么要愿意冤大头?”

看见这些言论,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觉得气愤,而且有必要说几句。我想客观的声音,更利于老王的病情恢复。


01

创业者更容易抑郁


4月底,各种大模型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连续创业者频繁接受采访。我问王慧文,有没有新的想法要聊一聊的?

他说,想法还不系统,要等一等。事情太多,很多事都来不及思考。

没想到一等,就是他生病入院的消息。

如果说,是因为AI竞争激烈带来了他的抑郁症,这个理由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众多创业者之间,他是看起来最不会因为创业而抑郁的人。

他看起来,嘻嘻哈哈,博览群书,没有资金问题,也没啥偶像包袱。从校内网到美团,创业20多年,经历的生生死死,惊涛骇浪多了去。而眼下的大模型,看起来激烈,但相对OpenAI,所有人几乎都在统一起跑线上。实在没有因为竞争而抑郁的理由。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病了很久了,只是一直隐藏着。

他一直有严重的失眠。2013年,第一次采访他,当时的美团朋友就透露说,他总半夜三更给下属打电话,聊想法、干工作。

他自己也说,对茶和咖啡严重过敏。经常半夜在朋友圈里分享对世界的看法,新看的书籍。当时只是觉得,他精力充沛。现在想来,应该是抑郁症的前兆。

更何况,创业本就是一件艰辛的事情。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曾写道,“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激烈的竞争,多变的环境,各种资金、战略、管理方面的高压挑战,让创业者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有数据显示,创业群体中90%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抑郁症。这看起来很夸张,但又很真实。

最近,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发推特承认自己有抑郁症,“在美国,抑郁症被过度诊断,但对某些人来说,这(抑郁症)确实是一个大脑化学问题。”

而我们熟知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真格徐小平,包括最近风风火火的麻六记的张兰,也都曾公开自曝创业期间得过抑郁症。

当然,他们最终都成功走出来了。很多创业者在抑郁症期间,都隐藏的很好,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看起来与往常并无二致。但是,王慧文已经要入院治疗了,应该是比较严重的程度。

现在的整体环境,对创业者并不友好。人们喜欢过度的偷窥,又苛刻要求,甚至恶意猜测。

成功的创业者们,固然可以因为创业而赚到钱,但是社会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欣欣向荣。家庭的幸福、身心的健康、破产的风险,却都是创业者个人要付出的代价。

雷军就曾感慨,“创业真不是人干的事,都是阿猫阿狗干的,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选择创业。”因为一旦选择创业,就选择了一个无比痛苦的人生,压力、困惑、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成了铺路石。

因此,在舆论上,哪怕不能做到更包容、理解,但少一些恶言恶语,也是对这个社会繁荣的贡献。


02

并购,没花钱也没套现


但凡仔细看过美团发布的公告,就可以发现,美团对光年之外的并购,在财务上是一个几乎平进平出的案子。

公告里显示,“(美团)对光年之外100%股权收购,收购价约为20.65亿元。总代价包括:现金2.34亿美元;债务承担3.67亿元;现金1.00元。”
图片
根据此前各方面的信息,光年之外的资产包括了王慧文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这5000万美元,当时很可能是以可转债的形式给的,也就是公告里的“债务承担3.67亿元”);以及境内外的融资,融资方包括源码资本、腾讯官方、五源资本、红杉中国和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王兴等人,约2.34亿美元。

根据公告,这个交易,相当于把此前各投资人的投资款和可转债退还了回去。美团实际只付出了现金1元,获得了光年之外这个公司的团队。

从个人感情层面,王慧文是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兴的同学兼创业老搭档。在王慧文病退后,美团和王兴这样帮他处理,说明重情义,也讲法理上(双方几乎没有损失)。也间接否定了此前,王慧文从美团退休时,关于两人不合的传言。

从创业与投资、并购本身而言,王慧文一开始想要做的就是中国的OpenAI。而OpenAI成立的初衷,就是带有公益性质的。

2015年,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马斯克、孵化器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杰西卡·利文斯顿等一批人决定成立OpenAI时,考虑的也只是组建一个与谷歌竞争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确保垄断不会发生。他们一开始的承诺是向这个理想主义的新企业捐助10亿美元,没有考虑回报。

包括源码曹毅、王兴、宿华等人,一开始愿意投资王慧文,应该也是抱着为中国AI做点儿事,做成了最好,做不成就当做公益的心态。因此,如果不是病到无法继续工作,投资人也不会轻易放弃。

03

投资人为何退出了?


就在王慧文病退的同时,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朋友圈与投资人朱啸虎围绕“大模型创业到底有没有创业价值”进行了一场争论,让原本就在风口浪尖上的大模型创业,更加躁动。


朱啸虎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对创业者不友好,因为大模型把活都干了,垂直应用以前的应用商就可以做,因此创业公司没机会。


但傅盛持有相反的观点,“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我们的投资人(朱啸虎)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


病退和争论放在一起,一些人就揣测,王慧文投身大模型战场3个多月,可能因为发现了在这个领域创业没机会,借着生病的由头退出。


怀有这种揣测,只能说既不懂王慧文,也不看懂人工智能的发展。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通用大模型会是巨头的赛道。现在,国内明确入局要开发自己的大模型的巨头有百度、阿里云、华为等。但是,从使用效果来说,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某大厂发布自己的大模型后,有客户也是满怀激动,但调试一番后,最终选择接入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大模型。


OpenAI本身也是一个创业公司,只是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后,迫于资金的需求,投入微软怀抱。在国内,在技术上能获得真正突破的,也未必就是巨头。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说,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已发布10亿参数以上的大模型有79个之多,在全国14个省市/地区均有团队在开展大模型研发。这里面既有自然语言大模型,也覆盖了图像、语音、视频等多模态领域,发布的主体遍布国内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等。


因此,在现阶段,就盲目的把创业公司排除在成功者队伍之外,是非常武断的。但最终成功者背后,肯定少不了巨头的资源支持。


人们判断大模型竞争会是巨头赛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稀缺的AI顶级人才,这对于普通创业公司都是无法负担的。但是,王慧文公司刚成立就募集了近3亿美元,如果不是生病,未来的资金等问题应该也不是大问题。


在王慧文下决心创业之初,曹毅连续见了他好几次,并表示,愿意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额度,押注王慧文这个人。


此次,各个投资人选择平价退出,归根结底,是王慧文没法继续工作。因为曹毅等人,一开始投资,就是奔着王慧文这个人去的。

图片

如今,王慧文没法继续领导光年之外的工作,团队相当于并入了美团。接下来,是继续做底层大模型开发,还是基于美团的业务进行开发,都还没有定论。团队的目标、战略都会发生改变,即使要融资,也需要重新估值。平价退出,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04

大模型创业还有没有机会?


大模型领域还有没有机会?有哪些机会?这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这个时代跟淘金时代很像。如果你那个时候去加州淘金,一大堆人会死掉,但是卖勺子、卖铲子的人永远可以赚钱。大模型是平台型机会;以模型为先的平台,将比以信息为先的平台体量更大。”陆奇说。

陆奇曾先后在雅虎、微软、百度等公司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现在担任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算是国内对人工智能技术比较了解的那一批人。

淘金者未必能赚到钱,但是卖勺子、卖铲子,搞交通运输,甚至在通往淘金路上的河流里开摆渡船,都能赚到钱。这是美国大淘金时代教给人们的经验。

目前,腾讯、字节都明确了自己的战略便是,参与淘金的同时,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卖勺子、卖铲子、开公路等服务淘金者的业务上。

近日,腾讯云就首次对外完整披露自研高性能计算网络“星脉”,专门面向AI大模型训练。高性能计算网络,如同AI大模型的“高速公路”和管道,能够帮助大模型开发者节省30%-60%的模型训练成本。

而字节旗下的火山引擎,选择推出大模型应用平台——火山方舟。目前,火山方舟已经引入了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等多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将为他们提供训练、推理、评测、精调等功能与服务,后续还提供运营、应用插件等工具,进一步支撑大模型生态。

除了开发底层大模型,卖勺子、卖铲子等周边服务外,其他参与者还可以在中间层和应用层里找机会。这也是傅盛与朱啸虎有争论的地方。

傅盛认为,大模型是公有数据的缩略图,但是公有数据解决不了所有流程。场景、用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模型之间也有竞争,原生的AI应用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傅盛是对的。我们不应该小瞧任何一次技术变革的影响和机会。

大江大河里有大鱼也有小鱼,小池小洼里也有小鱼甚至大鱼。小林制药董事长小林一雅在《小池大鱼》一书中写道:如果进入大市场,虽然客户规模巨大,但是竞争也更激烈,不能扩大市场份额,不能确保利润,那么聪明的企业,就会在细分市场做垂度和深度,做小池塘里的大鱼,进而成为品类之王、市占之王,也是一样好的。

大模型的确为AI产业落地打开了新的天地。但是,大模型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针对众多产业落地,更需要垂直、专业的训练。而且,大模型训练成本高昂,在垂直场景、专业场景、小场景中使用通用大模型的话,无疑是杀鸡用牛刀,浪费。因此,必将诞生一大批大模型服务商、集成商,真会场景化用户,提供制定化的服务。

从阿里离职创业的AI领域的顶级科学家贾扬清也认为,大模型领域,接下来半年,部署和应用会迅速变成兵家必争之地。

大模型的出现,让曾经退休或者半退休的大佬们披甲上阵,觉得时代又来了,都来劲了。这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只有当创业者们觉得有机会,愿意奋斗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能生机蓬勃。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