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央视网评:虚假“种草” 当我草包?
2022-01-06 09:58

来源:央视网

   很多人新一年的愿望清单上,

  列着不少要拔的“草”。

  “拔草”在网络上常指消除购买欲望,

  与“种草”相对。

  “种草”类似于“口碑传播”“好物分享”,

  亲历者、过来人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测评,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分享真实的心得体验,

  成为“种草笔记”。

  别人通过这些笔记,多角度了解,

  心动了,也有了体验、购买的想法。

  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新型购物推荐方式,

  近来却频频失信,

  让人对 “买家秀”和“卖家秀”有了更切肤的体验,

  在弄虚作假的质疑声中,

  被消费者吐槽嫌弃。

  外出旅行前,

  看一看当地网红饭馆的“种草笔记”,

  隔着屏幕流口水,

  真吃到嘴里,味同嚼蜡;

  蓝房子、粉红沙滩,

  明明看到的是仙境,

  到了目的地,

  却只有破屋、荒地,

  刹那回到人间;

  买一款洗面奶,

  博主说好用,

  自己一用脸却发痒,

  竟是个“三无产品”。

  虚假“种草笔记”,

  上边歪歪斜斜地写着“真实”“亲历”的字样,

  仔细看,

  却从字缝里看出两个字:欺骗。

  人们对“种草笔记”的信任,

  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是一种自发式、公益式的分享,

  没有利益关联。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自己卖多挣多,

  明星代言、网红直播带货,也多是生意往来,

  相比较而言,

  “素人”的真实体验,成为别样宝贵的资源。

  大家相信“种草笔记”里是真实描述、真情表达,

  可以帮着自己得到好东西,也避坑、扫雷。

  可惜的是,

  很多博主、达人与商家进行交易,

  收取推广费,

  所发布的内容不再是发自内心的推荐,

  蜕变成为软广告,

  “照骗”引人上钩,滤镜过度美化,

  把人带进坑洞、雷区。

  根据法律法规进行推广无可厚非,

  合理获得“牛奶面包”不应制止,

  吊诡的是,

  他们以分享为名,行广告营销之实,

  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却规避着相应的责任,

  足够圆滑,也足够可耻。

  是真正的分享,还是商业的营销,

  消费者很难辨别,

  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促进这一新模式良性发展。

  (某品牌方有偿招募“网红”撰写虚假“种草笔记”)

  雇佣专业写手和网络水军虚构“种草笔记”“网红测评”,

  提供代写、代发、刷单等服务,

  60个粉丝的也能接到单,

  灰色的产业链俨然已经形成。

  专业操作外,

  虚假套路、“种草”思路也在蔓延,

  去餐厅吃饭,

  服务员征求你的同意,

  要来你的手机,

  编写一段好评,拍几张照片,

  发布在平台上,

  回馈给你一头糖蒜或是一杯饮料。

  这种赚取口碑的方式,

  蚕食的是信任。

  虚假掩盖不了事实,

  消耗信任,崩塌的是自己。

  信任是无形的力量,无形的财富,

  建立起来不容易,修复起来很艰难,

  破坏起来,一张“照骗”足矣。

  分享平台等相关方当明白自己成长壮大的根基,

  珍惜用户的信任,

  守住真实的底线。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